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36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在壳程流体流通方向上依次设有壳程流体进口、换热管束部和壳程流体出口;所述壳程流体进口内部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所述壳程流体进口处的流道分割;所述换热管束部内设置换热管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使壳程流体进口处流体分布变得均匀,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换热器的进口起到支撑和加强强度的效果。

A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和热电等行业,由于工艺要求,往往需要大面积换热的换热器,而大面积换热的换热器其进口设计成天圆地方的锥形接口。这种换热器对应着大直径的换热器接口,但是在加大接口直径后,会导致进口流体分布不均匀,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在这种工况下,如何使换热器进口出流体分布均匀,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在壳程流体流通方向上依次设有壳程流体进口、换热管束部、壳程流体出口组成;所述壳程流体进口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将所述壳程流体进口内部流体分割,所述换热管束部内设置换热管束。优选的,所述导流板至少设置1个。所述壳程流体进口为天圆地方结构,远换热管束端面为圆形端面,近热管束端面为矩形端面,所述导流板设置2个以三分壳程流体进口处的流道。优选的,所述壳程流体进口锥体长度应大于出口锥体长度,以便于入口流体均匀分配,例如出口锥体半锥角为60°,则进口锥体半锥角要小于60°。所述导流板可以设置在壳程流体进口锥体内部,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管程流体进口锥体内部,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只设置在壳程流体进口锥体内部。优选的,所述导流板设置2个。2个所述导流板均为平板且在壳程流体进口内对称排布,2个所述导流板所在的平面均与壳程流体进口的圆形端面相交,且将所述圆形端面的面积三等分,2个所述导流板所在的平面均与壳程流体进口的矩形端面相交,且将所述矩形端面的面积三等分。所述导流板的远换热管束端距换热器壳程流体进口的圆形端面的距离为从圆形端面到壳程流体进口的矩形端面的1/4,所述导流板的近换热管束端距壳程流体进口的矩形端面距离为从圆形端面到换热管束距离的1/4。所述导流板可以焊接在壳程流体进口处,还可以在壳程流体进口内部设置凹槽,将导流板插入凹槽中设置为可拆卸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两侧分别延伸至与壳程流体进口的内壁相接。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进口导流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壳程流体进口处流体分布变得均匀,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2)对换热器的接口起到支撑和加强强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换热器工作时流体流速图;图3显示为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工作时流体流速图。元件标号说明1壳程流体进口11壳程流体进口圆形端面12壳程流体进口矩形端面2换热管束21管程进口22管程出口3壳程流体出口4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在壳程流体流通方向上依次设有壳程流体进口1、换热管束2、壳程流体出口3。所述壳程流体进口1内设置有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将所述壳程流体进口处的流道分割,所述换热管束部内设置换热管束2,用于加热或冷却壳程流体。所述换热器为具有大面积换热的换热器,其对应着大直径的换热器进口。优选的,所述壳程流体进口1整体为天圆地方锥体结构,远换热管束端面为圆形端面11,壳程流体进口近热管束端面为矩形端面12,矩形端面12与换热器壳体相连。所述壳程流体出口3整体为天圆地方锥体结构,远换热管束端面为圆形端面,壳程流体进口近热管束端面为矩形端面,与换热器壳体相连。优选的,所述壳程流体进口1锥体长度应大于壳程流体出口3锥体长度,以便于入口流体均匀分配,例如出口锥体半锥角为60°,则进口锥体半锥角a要小于60°。所述换热管束2可以是单程,也可以是多程。所述换热管束2为矩形排列,整体排列呈正方体或长方体,所述换热管束2处所对应的换热器外壳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换热管束包括管程进口21和管程出口22。所述换热管束2中换热流体可以是加热用液体,也可以是冷却用液体,还可以是蒸汽或气相热媒等易冷凝的气体。所述导流板4可以设置在壳程流体进口1锥体内部,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管程流体进口21锥体内部,优选的,所述导流板4只设置在壳程流体进口1锥体内部。所述导流板4的远换热管束端距壳程流体进口圆形端面11的距离为从圆形端面11到壳程流体进口的矩形端面12距离的1/4,所述导流板4的近换热管束端距壳程流体进口圆形端面12的距离为从圆形端面到换热管束2距离的1/4。优选的,所述导流板4为平板。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4在壳体流程进口1内对称排布。所述导流板4可以设置1个,2个,3个或者更多个。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4设置2个,优选的,所述导流板4远换热管束端将壳程流体进口圆形端面11的面积三等分,同时所述导流板4近换热管束端将壳程流体进口矩形端面12面积三等分,使流体在到达管束时均匀分布到整个管束截面上。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4设置3个,优选的,所述导流板4远换热管束端将壳程流体进口1圆形端面11的面积四等分,同时所述导流板4近换热管束端将壳程流体进口的矩形端面12面积四等分,使流体在到达管束时均匀分布到整个管束截面上。所述导流板4可以焊接在壳程流体进口1处,还可以在壳程流体进口1内部设置凹槽,将导流板4插入凹槽中设置为可拆卸的导流板4。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壳程流体进口锥体外表面还设置有加强杆,以增强壳程流体进口1和出口3锥体部分的刚度,较佳的,设置在垂直于壳程内流体流向方向上设置两根横向加强杆,该设计可提高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所述换热器常用于常压气体的加热或冷却。现有技术中壳程流体进口1未加装导流板4的换热器工作时流体流速如图3所示,其中心流速快,四周流速比较慢,从流速可以反映出中心流体多,四周流体少,流体分布不均。本申请中换热器工作时流体流速如图2所示,壳程流体从壳程流体进口1进入,换热流体沿换热管束2流动,壳程流体沿换热器壳程流动,在壳程流体进口1加装导流板4后,其中心流速和四周流速差别不大,反映出流体分布较均匀。通过比较可知,在壳程流体进口1增加导流板4有效的解决了进口处流体分布不均的情况,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在壳程流体流通方向上依次设有壳程流体进口(1)、换热管束部和壳程流体出口(3);所述壳程流体进口(1)内部设置有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将所述壳程流体进口(1)处的流道分割;所述换热管束部内设置换热管束(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在壳程流体流通方向上依次设有壳程流体进口(1)、换热管束部和壳程流体出口(3);所述壳程流体进口(1)内部设置有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将所述壳程流体进口(1)处的流道分割;所述换热管束部内设置换热管束(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至少设置1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程流体进口(1)为天圆地方结构,远换热管束端面为圆形端面(11),近热管束端面为矩形端面(12),所述导流板(4)设置2个以三分壳程流体进口(1)处的流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导流板均为平板且沿壳程流体流通方向延伸,在壳程流体进口(1)内对称排布,2个所述导流板(4)所在的平面均与壳程流体进口的圆形端面(11)相交,且将所述圆形端面的面积三等分;2个所述导流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明余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