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36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包括筒体、若干换热管、和加热机构,所述筒体内部形成封闭的换热腔,所述筒体上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换热管的管体位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连通至所述筒体外部;所述加热机构安装在所述换热腔内,通过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的切换使用,实现同时满足提高液压油的启动温度和稳定液压油工作温度的功能,便于压铸机械、油压机械等设备的使用。

An integrated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压铸机械、油压机械等设备长时间工作后,其液压系统内部的液压油温度会持续升高,为此需要使用热交换器对其液压油进行冷却;启动时若环境温度过低,会导致液压油流动性降低,变得粘稠甚至结块,影响设备的启动,现需要设计一种能同时满足提高液压油的启动温度和稳定液压油工作温度的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同时满足加热与冷却液压油的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包括筒体、若干换热管、和加热机构,所述筒体内部形成封闭的换热腔,所述筒体上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换热管的管体位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连通至所述筒体外部;所述加热机构安装在所述换热腔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筒体的一端安装有用于连接所述换热管的端盖,所述端盖包括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换热管呈U形,所述换热管一端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换热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水腔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筒体上靠近所述端盖的位置处。进一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U形。进一步,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筒体上靠近所述加热管的位置处。进一步,所述筒体内部设有若干扰流板,各所述扰流板上下交错平行设置,所述换热管的管体穿过所述扰流板,所述换热管的外壁与所述扰流板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包括筒体、若干换热管、和加热机构,所述筒体内部形成封闭的换热腔,所述筒体上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换热管的管体位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连通至所述筒体外部;所述加热机构安装在所述换热腔内,通过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的切换使用,实现同时满足提高液压油的启动温度和稳定液压油工作温度的功能,便于压铸机械、油压机械等设备的使用。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和图2,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包括筒体1、若干换热管2、和加热机构3,所述筒体1内部形成封闭的换热腔4,所述筒体1上设有与所述换热腔4连通的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所述换热管2的管体位于所述换热腔4内,所述换热管2的两端连通至所述筒体1外部;所述加热机构3安装在所述换热腔4内;本技术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主要用于对压铸机械、油压机械等设备的液压油进行加热和冷却,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与设备的液压系统连通形成一个循环,液压油从进油口11进入换热腔4内进行热交换后,从出油口12回流到液压系统中;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当液压油温度处于较低温度设备启动时,开启加热模式,即加热机构3启动,对在换热腔4内的液压油进行加热,液压油在液压系统和换热腔4循环加热至工作温度,从而保证设备在低温环境下的启动效率;当液压油达到工作温度后,加热机构3停止工作,设备持续工作时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温度逐渐升高,此时开启冷却模式,换热管2与外置的循环水箱连接,冷水在换热管2内流动,换热腔4内的液压油与换热管2的外壁接触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液压油进行冷却以稳定工作温度;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通过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的切换使用,实现同时满足提高液压油的启动温度和稳定液压油工作温度的功能,便于压铸机械、油压机械等设备的使用。优选的,所述筒体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连接所述换热管2的端盖5,所述端盖5包括进水腔51和出水腔52;所述换热管2呈U形,所述换热管2一端与所述进水腔51连通,所述换热管2另一端与所述出水腔52连通,利用进水腔51和出水腔52与外置循环水箱连通,从而对各换热换进行同步进水和出水,提高对液压油的冷却效率。优选的,所述进油口11设置在所述筒体1上靠近所述端盖5的位置处,在冷却模式时,增加液压油能与换热管2的热交换时间,提高冷却效果。所述加热机构3包括加热管31,所述加热管31呈U形,该加热管31优选为电加热。优选的,所述出油口12设置在所述筒体1上靠近所述加热管31的位置处,在加热模式下,保证液压油在换热腔4中回流到液压系统时的温度。优选的,所述筒体1内部设有若干扰流板6,各所述扰流板6上下交错平行设置,所述换热管2的管体穿过所述扰流板6,所述换热管2的外壁与所述扰流板6接触,利用扰流板6增加液压油的冷却换热接触面积,同时使得液压油在换热腔4内从进油口11以最长路径流动到出油口12,提高冷却效率。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若干换热管(2)、和加热机构(3),所述筒体(1)内部形成封闭的换热腔(4),所述筒体(1)上设有与所述换热腔(4)连通的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所述换热管(2)的管体位于所述换热腔(4)内,所述换热管(2)的两端连通至所述筒体(1)外部;所述加热机构(3)安装在所述换热腔(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若干换热管(2)、和加热机构(3),所述筒体(1)内部形成封闭的换热腔(4),所述筒体(1)上设有与所述换热腔(4)连通的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所述换热管(2)的管体位于所述换热腔(4)内,所述换热管(2)的两端连通至所述筒体(1)外部;所述加热机构(3)安装在所述换热腔(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连接所述换热管(2)的端盖(5),所述端盖(5)包括进水腔(51)和出水腔(52);所述换热管(2)呈U形,所述换热管(2)一端与所述进水腔(51)连通,所述换热管(2)另一端与所述出水腔(52)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盈威流体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