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29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联换热器,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连接管板组件、换热管;用于冷却液压系统的冷却油在第一套管管腔中进行降温,用于冷却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的冷水在第二套管管腔中进行降温;冷却水通过前水盖上的冷却水进口进入换热管中,并沿与冷却水进口相通的换热管依次通过第一套管的管腔、第二套管的管腔,并流入回水腔室中,冷却水再回流入与冷却水出口相通的换热管中,实现单个换热器对冷却油和冷水的同时降温,并利用冷水的良好的流动性,为驱动器与伺服电机提供良好的降温效果,提高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联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的
,特别涉及一种双联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注塑机、压铸机、高速成形机的工作系统有液压系统、伺服系统等,现有设备中通过将冷却油从油池中泵入液压系统中对液压系统进行冷却,在完成冷却后,冷却油进入冷却器中进行热交换降温,完成降温后的冷却油重新回到油池中,并再次泵入液压系统进行冷却,并形成循环。伺服系统包括驱动器与伺服电机,驱动器与伺服电机在长时间重载荷工作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将油池中的有泵入驱动器与伺服电机中的冷却管中进行冷却,但其对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的降温效果不明显,同时驱动器与伺服电机中的冷却管管径较小,冷却油由于黏性较大,需要大功率的泵体采用使冷却液在电机中的冷却管中流动,因此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联换热器,能够同时为液压系统、伺服系统提供散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双联换热器,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连接管板组件、换热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前端装有前封盖组件,所述前封盖组件上设有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一套管上分别设有进油口、出油口;所述第二套管的后端装有后封盖组件,所述后封盖组件内设有回水腔室,所述第二套管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连接管板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前端,并使所述第一套管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腔相互独立;所述换热管装于所述前封盖组与所述后封盖组件之间并贯穿过所述连接管板组件,所述换热管至少采用两根,通过所述换热管将所述冷却水进口、所述回水腔室、所述冷却水出口间连成回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封盖组件包括前水盖、第一管板,所述前水盖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板上,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前端连接,所述冷却水进口与所述冷却水出口分别设于所述前水盖上,所述第一管板上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管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水盖内侧设有位于所述冷却水进口与所述冷却水出口之间的第一分界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管板上设有第一密封环形槽、第一安装环形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封盖组件包括后水盖、第二管板,所述后水盖固定于所述第二管板上,所述第二管板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后端连接,所述回水腔室位于所述后水盖与所述第二管板之间,所述第二管板上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管孔。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管板上设有第二密封环形槽、第二安装环形槽。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管板组件包括两个连接管板、一个连接密封垫,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板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后端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管板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前端连接,所述连接密封垫夹装于两个所述连接管板之间,两个所述连接管板上均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的第三管孔。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密封垫上设有第二分界筋。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连接管板上均设有连接环形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双联换热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用于冷却液压系统的冷却油在第一套管管腔中进行降温,用于冷却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的冷水在第二套管管腔中进行降温;冷却水通过前水盖上的冷却水进口进入换热管中,并沿与冷却水进口相通的换热管依次通过第一套管的管腔、第二套管的管腔,并流入回水腔室中,冷却水再回流入与冷却水出口相通的换热管中,实现单个换热器对冷却油和冷水的同时降温,并利用冷水的良好的流动性,为驱动器与伺服电机提供良好的降温效果,提高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示出的前水盖示意图;图4为图1示出的前水盖背侧示意图;图5为图1示出的前水盖与第一管板示意图;图6为图1示出的连接密封垫示意图;图7为图1示出的第一连接管板、一个连接密封垫、第二连接管板示意图。第一套管100、进油口110、出油口120;第二套管200、进水口210、出水口220;前封盖组件300、冷却水进口301、冷却水出口302、前水盖310、第一分界筋311、第一管板320、第一管孔321、第一密封环形槽322、第一安装环形槽323;后封盖组件400、回水腔室401、后水盖410、第二管板420、第二管孔421、第二密封环形槽422、第二安装环形槽423;连接管板组件500、连接管板510、第三管孔511、连接环形槽512、一个连接密封垫520、第二分界筋521;换热管6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所示,一种双联换热器,采用冷却油对液压系统进行冷却,驱动器与伺服电机采用冷水进行冷却,第一套管100上分别设有进油口110、出油口120,使冷却油通过进油口110进入第一套管100管腔中进行降温并从出油口120流出到油池中,在第二套管200上分别设有进水口210、出水口220,使冷水通过在进水口210进入第二套管200管腔中进行降温并从出水口220流出到冷水池中。第一套管100的后端与第二套管200的前端间通过连接管板组件500连接,并使第一套管100的内腔与第二套管200的内腔相互独立;第一套管100的前端装有前封盖组件300,前封盖组件300上设有冷却水进口301、冷却水出口302,第二套管200的后端装有后封盖组件400,换热管600装于前封盖组与后封盖组件400之间并贯穿过连接管板组件500,换热管600至少采用两根,冷却水通过前水盖310上的冷却水进口301进入换热管600中,并沿与冷却水进口301相通的换热管600依次通过第一套管100的管腔、第二套管200的管腔,并流入回水腔室401中,冷却水再回流入与冷却水出口302相通的换热管600中,实现单个换热器对冷却油和冷水的同时降温,并利用冷水的良好的流动性,为驱动器与伺服电机提供良好的降温效果,提高驱动器与伺服电机的使用寿命。参照图2至4、5所示,前封盖组件300包括前水盖310、第一管板320,前水盖310固定于第一管板320上,第一管板320与第一套管100的前端连接,冷却水进口301与冷却水出口302分别设于前水盖310上,第一管板320上设有用于插入换热管600的第一管孔321。第一管板320上设有第一密封环形槽322,在密封环形槽内装入密封圈,增加前水盖310与第一管板320间的密封性,第一安装环形槽323用于卡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套管(100),所述第一套管(100)的前端装有前封盖组件(300),所述前封盖组件(300)上设有冷却水进口(301)、冷却水出口(302),所述第一套管(100)上分别设有进油口(110)、出油口(120);/n第二套管(200),所述第二套管(200)的后端装有后封盖组件(400),所述后封盖组件(400)内设有回水腔室(401),所述第二套管(200)上分别设有进水口(210)、出水口(220);/n连接管板组件(500),所述连接管板组件(500)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套管(100)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套管(200)的前端,并使所述第一套管(100)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套管(200)的内腔相互独立;/n换热管(600),所述换热管(600)装于所述前封盖组与所述后封盖组件(400)之间并贯穿过所述连接管板组件(500),所述换热管(600)至少采用两根,通过所述换热管(600)将所述冷却水进口(301)、所述回水腔室(401)、所述冷却水出口(302)间连成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管(100),所述第一套管(100)的前端装有前封盖组件(300),所述前封盖组件(300)上设有冷却水进口(301)、冷却水出口(302),所述第一套管(100)上分别设有进油口(110)、出油口(120);
第二套管(200),所述第二套管(200)的后端装有后封盖组件(400),所述后封盖组件(400)内设有回水腔室(401),所述第二套管(200)上分别设有进水口(210)、出水口(220);
连接管板组件(500),所述连接管板组件(500)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套管(100)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套管(200)的前端,并使所述第一套管(100)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套管(200)的内腔相互独立;
换热管(600),所述换热管(600)装于所述前封盖组与所述后封盖组件(400)之间并贯穿过所述连接管板组件(500),所述换热管(600)至少采用两根,通过所述换热管(600)将所述冷却水进口(301)、所述回水腔室(401)、所述冷却水出口(302)间连成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封盖组件(300)包括前水盖(310)、第一管板(320),所述前水盖(310)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板(320)上,所述第一管板(320)与所述第一套管(100)的前端连接,所述冷却水进口(301)与所述冷却水出口(302)分别设于所述前水盖(310)上,所述第一管板(320)上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换热管(600)的第一管孔(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双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水盖(310)内侧设有位于所述冷却水进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盈威流体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