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转轮吸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20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沸石转轮吸附器,包括气体混合器、初步过滤器、换向阀、沸石转轮、加热器、换热器、催化燃烧器,所述气体混合器的一端设置有废气管路、冷气管路,另一端设置有混气管路;所述初步过滤器一端与混气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与换向阀相连通;所述沸石转轮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沸石轮,所述第一端盖通过挡板分隔成吸附区、脱附区、冷却区;所述换向阀与吸附区相连通,该吸附区与排出装置相连通;所述换向阀与冷却区相连通,所述冷却区依次经过换热器、加热器与脱附区相连通,所述脱附区依次经过催化燃烧器、换热器与排出装置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拆装方便,既能够快速、均匀的混合冷却气体,又能二次过滤吸附,增加了吸附效率。

Zeolite wheel ad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沸石转轮吸附器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尤其涉及了一种沸石转轮吸附器。
技术介绍
沸石转轮被广泛应用于浓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净化设备中,其工作方式为,在吸附区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吸附,从而达到浓缩目的;在脱附区通过热空气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脱附,再送到焚化装置净化处理;接着再通过冷却区,将沸石转轮冷却;通过沸石转轮的转动达到吸附和脱附的目的。现有的沸石转轮存在如下缺陷:(1)废气进口处的气体冷却多为复杂结构;(2)废气中颗粒物较大时,沸石转轮吸附量很快达到饱和,吸附效果变差;(3)拆装不方便,特别是需要检修内部时,非常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沸石转轮吸附器,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既能够快速、均匀的混合冷却气体,又能二次过滤吸附,增加了吸附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沸石转轮吸附器,包括气体混合器、初步过滤器、换向阀、沸石转轮、加热器、换热器、催化燃烧器,所述气体混合器为一管状结构;所述气体混合器的一端设置有废气管路、冷气管路,气体混合器的另一端设置有混气管路;所述气体混合器内沿径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气体分布板,相邻气体分布板之间形成混合内腔;所述初步过滤器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罩、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罩,所述进气罩与混气管路相连通、出气罩与换向阀的进气管路相连通;所述初步过滤器内靠近进气罩处设置有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靠近出气罩处设置有微孔过滤层;所述沸石转轮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沸石轮,所述沸石轮设置于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所述第一端盖通过挡板分隔成吸附区、脱附区、冷却区,所述吸附区、脱附区、冷却区内设置有气流分布板,该气流分布板上设有若干气流通孔;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出气管路与吸附区相连通,该吸附区通过排出管路与排出装置相连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出气管路与冷却区相连通,所述冷却区通过第一循环管路依次经过换热器、加热器与脱附区相连通,所述脱附区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依次经过催化燃烧器、换热器与排出装置相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废气管路与冷气管路呈直角设置,且废气管路与冷气管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气管路连接有冷风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包括微孔疏水膜、高密度海绵,该微孔疏水膜与高密度海绵交替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初步过滤器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微孔过滤层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盖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按扣,所述第二端盖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弹性按扣相匹配的弹性按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既能够快速、均匀的混合冷却气体,又能二次过滤吸附,增加了吸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沸石转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沸石转轮吸附器,包括气体混合器1、初步过滤器2、换向阀3、沸石转轮4、加热器5、换热器6、催化燃烧器7,所述气体混合器1为一管状结构;所述气体混合器1的一端设置有废气管路11、冷气管路12,气体混合器1的另一端设置有混气管路13;所述气体混合器1内沿径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气体分布板14,相邻气体分布板14之间形成混合内腔15;所述初步过滤器2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罩21、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罩22,所述进气罩21与混气管路13相连通、出气罩22与换向阀3的进气管路31相连通;所述初步过滤器2内靠近进气罩21处设置有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25,靠近出气罩22处设置有微孔过滤层23;所述沸石转轮4包括第一端盖41、第二端盖42、沸石轮43,所述沸石轮43设置于第一端盖41与第二端盖42之间;所述第一端盖41通过挡板44分隔成吸附区45、脱附区46、冷却区47,所述吸附区45、脱附区46、冷却区47内设置有气流分布板48,该气流分布板48上设有若干气流通孔49;所述换向阀3的第一出气管路32与吸附区45相连通,该吸附区45通过排出管路81与排出装置8相连通;所述换向阀3的第二出气管路33与冷却区47相连通,所述冷却区47通过第一循环管路410依次经过换热器6、加热器5与脱附区46相连通,所述脱附区46通过第二循环管路411依次经过催化燃烧器7、换热器6与排出装置8相连通。具体的,所述废气管路11与冷气管路12呈直角设置,且废气管路11与冷气管路12上均设置有单向阀16。进一步的,设置有单向阀16,可以控制气体的流向和流速。具体的,所述冷气管路12连接有冷风机17。进一步的,冷风机17用于将外部冷空气注入,与废气混合后就进行冷却。具体的,所述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25包括微孔疏水膜251、高密度海绵252,该微孔疏水膜251与高密度海绵252交替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25能够充分去除废气中的水分,微孔过滤层23能够有效的去除废气中的灰尘。具体的,所述初步过滤器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4,该温度传感器24设置于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25、微孔过滤层23之间。进一步的,由于沸石转轮4中沸石吸附需要在低温下进行,设置了温度传感器24后可以方便调节进入沸石转轮4的废气温度。具体的,所述第一端盖41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按扣411,所述第二端盖4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弹性按扣411相匹配的弹性按孔421。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弹性按扣411和弹性按孔421,当需要拆卸时,按下弹性按扣411即可实现拆卸,安装时重新装入即可,拆装方便。具体实施时,废气经气体混合器1、初步过滤器2、换向阀3后进入到沸石转轮4的吸附区45,吸附区45吸收废气中的有机分子,处理完的有机废气直接排入至排出装置8,同时,沸石转轮4一直处于转动的过程中,当吸附即将饱和时打开换向阀3使得废气经冷却区47流向脱附区46,加热器5对废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废气通过脱附区46会将废气脱附,脱附后的低浓度废气转换成高浓度废气,进入到催化燃烧器7中进行燃烧,继而排放至排出装置8中,由于催化燃烧器7在反应时会发散出大量的热,通过换热器6就能对废气加热,节能环保,而脱附后的脱附区46经过旋转会进入到冷却区47,为了防止高温产生吸附困难,需要对冷却区47进行冷却,其中排出装置8可以为烟囱。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沸石转轮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混合器、初步过滤器、换向阀、沸石转轮、加热器、换热器、催化燃烧器,所述气体混合器为一管状结构;所述气体混合器的一端设置有废气管路、冷气管路,气体混合器的另一端设置有混气管路;所述气体混合器内沿径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气体分布板,相邻气体分布板之间形成混合内腔;所述初步过滤器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罩、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罩,所述进气罩与混气管路相连通、出气罩与换向阀的进气管路相连通;所述初步过滤器内靠近进气罩处设置有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靠近出气罩处设置有微孔过滤层;所述沸石转轮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沸石轮,所述沸石轮设置于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所述第一端盖通过挡板分隔成吸附区、脱附区、冷却区,所述吸附区、脱附区、冷却区内设置有气流分布板,该气流分布板上设有若干气流通孔;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出气管路与吸附区相连通,该吸附区通过排出管路与排出装置相连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出气管路与冷却区相连通,所述冷却区通过第一循环管路依次经过换热器、加热器与脱附区相连通,所述脱附区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依次经过催化燃烧器、换热器与排出装置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沸石转轮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混合器、初步过滤器、换向阀、沸石转轮、加热器、换热器、催化燃烧器,所述气体混合器为一管状结构;所述气体混合器的一端设置有废气管路、冷气管路,气体混合器的另一端设置有混气管路;所述气体混合器内沿径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气体分布板,相邻气体分布板之间形成混合内腔;所述初步过滤器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罩、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罩,所述进气罩与混气管路相连通、出气罩与换向阀的进气管路相连通;所述初步过滤器内靠近进气罩处设置有复合多层微孔疏水膜,靠近出气罩处设置有微孔过滤层;所述沸石转轮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沸石轮,所述沸石轮设置于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所述第一端盖通过挡板分隔成吸附区、脱附区、冷却区,所述吸附区、脱附区、冷却区内设置有气流分布板,该气流分布板上设有若干气流通孔;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出气管路与吸附区相连通,该吸附区通过排出管路与排出装置相连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出气管路与冷却区相连通,所述冷却区通过第一循环管路依次经过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蓝正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