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500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燃烧室(10)、旋风分离器(20)和尾部烟道(30),燃烧室(10)设有进料口(11),燃烧室(10)的底部设有一次风系统(40),燃烧室(10)的中部设有二次风系统(50),所述燃烧室(10)的侧壁上分布有多行侧推喷管(60),侧推喷管(60)的端部设有将气流水平扩散的导流片(61),侧推喷管(60)与一次风系统(40)或二次风系统(50)的管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耐磨结构施工简单成本低,同时适用于旧设备改造的特点。

Combustion system of CFB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特别是一种燃烧室耐磨损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流态化燃烧的设备,相比鼓泡床锅炉具有流化速度快,燃烧充分等优点。目前来看,循环流化床是一种优点显著的设备,在热电厂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过,流化速度快作为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设备磨损这一缺点。现有循环流化床的燃烧室大多以水冷壁围封,燃烧室的下部是密相区,也就是煤进入后流化、点火和燃烧的主要区域。密相区的水冷壁处会浇筑耐火材料,由此耐火材料与水冷壁的光管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界限。在燃烧室内的物料运动可简单视作中心上升,再由边缘沿水冷壁下降。边缘高速下降的固体物料在碰到耐火材料界限后会改变运动方向,产生水平方向的乱流,这个乱流就是导致水冷壁和耐火材料磨损的主要因素。现有设备的解决方法是在水冷壁上设置多行横梁,对边缘下落的物料产生扰动,一方面减少冲击到底部的物料的量,另一方面降低物料流动到底部时的速度,从而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不过这种方法会降低水冷壁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生产效益。更重要的是,横梁结构是燃烧室内部施工,而且需要在水冷壁上打骨架再浇筑,因而施工复杂,成本高。如果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由于不是独立结构,整个改造期间锅炉都需要停机,改造的效率不高。因此,现有的具有耐磨损燃烧室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耐磨结构施工复杂成本高,不适用于旧设备改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本技术具有耐磨结构施工简单成本低,同时适用于旧设备改造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燃烧室、旋风分离器和尾部烟道,燃烧室设有进料口,燃烧室的底部设有一次风系统,燃烧室的中部设有二次风系统,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分布有多行侧推喷管,侧推喷管的端部设有将气流水平扩散的导流片,侧推喷管与一次风系统或/和二次风系统的管道相连接。前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中,所述侧推喷管端部的横截面为圆角矩形。前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中,所述导流片为弧形折弯片。前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中,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为水冷壁,所述侧推喷管设置在相邻的水冷管之间。前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中,所述燃烧室水冷壁的耐火材料从上到下呈阶梯状。前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中,所述燃烧室在水冷壁转角处的耐火材料呈圆弧过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水冷壁上设置侧推喷管,利用其端部的导流片大幅增加水平方向的辐射角度,由此同行的侧推喷管会形成一个气体横梁,达到扰流减少边缘下落物料,进而减少水冷壁和耐火材料磨损。由于本技术没有遮挡水冷管,因而对其换热效率影响不大,保证了生产效益。更重要的是。本技术的侧推喷管可以单独加工,在此期间锅炉不需要停机,待总装阶段才需要停机。而且本技术在燃烧室内的加工难度小于现有的浇筑横梁。因此,本技术的结构适合设备改造,可以有效降低改造成本。更进一步地,圆角矩形状的喷管方便导流片的焊接以及自身特异形状喷嘴的切割加工。更进一步地,阶梯状且圆弧过渡的耐火材料,在保证密相区耐高温性能的同时,可以减少物料下落产生的冲击,进一步减少磨损。综上,本技术具有耐磨结构施工简单成本低,同时适用于旧设备改造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即侧推喷管的布置示意图;图3是侧推喷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B处即耐火材料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燃烧室,11-进料口,12-耐火材料,20-旋风分离器,30-尾部烟道,40-一次风系统,50-二次风系统,60-侧推喷管,61-导流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室10,燃烧室10前墙设有煤、石灰石入料口,燃烧室10后墙上部经水平烟道连接有旋风分离器20,旋风分离器20的上部连接有尾部烟道30,旋风分离器20的下部经返料管与燃烧室10后墙的下部连接,燃烧室10的底部设有出渣口。尾部烟道30内依次设有过热器和空预器,空预器包括三路管道:一路为一次风系统40,从燃烧室10底部的风室经布风板和风帽向燃烧室10内进风;一路为二次风系统50,从燃烧室10侧墙的中部向其中进风;最后一路为高压风路,从返料管向燃烧室10进风,保持返料管的风压,防止燃烧室10内气流反窜,保证整个循环。上述的燃烧室10、旋风分离器20、过热器、空预器、一次风系统40、二次风系统50和高压风路均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设备。燃烧室10的前后墙和侧墙均为水冷壁,在水冷壁上设有多行侧推喷管60,侧推喷管60设置在相邻水冷管之间,侧推喷管60从一次风系统40或/和二次风系统50引风,被引风的一次风系统40或/和二次风系统50需要对应增加风量。侧推喷管60的端部为水平的圆角矩形状或水平长轴的椭圆管,且端部对称焊接有两片圆弧折弯片。喷管端部的两侧需切割出缺口,一方面方便导流片的焊接,另一方面侧向的气流能扩散更大范围。圆弧折弯片将气流向水平方向扩散,由此一行的侧推喷管60会形成水平方向近乎连续的气体横梁,对沿着水冷壁下落的固体物料起到侧向推动的作用。通过多行气体横梁,沿着水冷壁下落的物料的量会减少,同时下落速度也会降低,进而减少物料对水冷壁和耐火材料12的冲击磨损。燃烧室10水冷壁下方的耐火材料12浇筑呈阶梯状,在保证密相区耐高温性能的同时,可以降低下落物料的冲击,减少磨损。同时,水冷壁转角处用圆弧过渡,可有效减少转角处的乱流,减少冲击和磨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燃烧室(10)、旋风分离器(20)和尾部烟道(30),燃烧室(10)设有进料口(11),燃烧室(10)的底部设有一次风系统(40),燃烧室(10)的中部设有二次风系统(50),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0)的侧壁上分布有多行侧推喷管(60),侧推喷管(60)的端部设有将气流水平扩散的导流片(61),侧推喷管(60)与一次风系统(40)或/和二次风系统(50)的管道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燃烧室(10)、旋风分离器(20)和尾部烟道(30),燃烧室(10)设有进料口(11),燃烧室(10)的底部设有一次风系统(40),燃烧室(10)的中部设有二次风系统(50),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0)的侧壁上分布有多行侧推喷管(60),侧推喷管(60)的端部设有将气流水平扩散的导流片(61),侧推喷管(60)与一次风系统(40)或/和二次风系统(50)的管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推喷管(60)端部的横截面为圆角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晔锋金国桦何红海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南太湖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