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804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设置有固定臂,其中:固定臂上连接有操作臂,固定臂包括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上连接有额头固定机构。由此,能够在内窥镜头的监视下,在控制器的配合下实现本地自动操作,或是异地远程操控,降低甚至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固定臂上连接有操作臂,实现“双臂”协同操作,既可提高样本采集的可靠性,也可进一步减少医务人员的接入操作,减轻劳动强度。通过控制器与相应软件的配合,可以实现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积累下的自动学习,提高采集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ual arm robot for respiratory tract specimen coll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道标本采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
技术介绍
近日来,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乃至全球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要将疑似病例确诊,必须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因此,采集标本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这是一项高风险且需要多次重复的操作,需要近距离接触病人,在棉签等取样过程中,会引起患者剧烈咳嗽,飞沫四处飞溅,感染风险极高。由于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及一定的致死率,医务人员面临很大的职业暴露风险。同时,呼吸道标本采集及检查决定了患者的诊断及出院标准,又是一项不得不做的检查。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使其能够远距离或远程操作,既提高样本采集的可靠性,也降低甚至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并减轻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设置有固定臂,其中:所述固定臂上连接有操作臂,所述固定臂包括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所述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上连接有额头固定机构,所述支撑架呈D字构造,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枕板,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横梁,所述操作臂包括有镜鞘升降机构,所述镜鞘升降机构上设置有内窥镜头,所述镜鞘升降机构外连接有导向管姿态调整机构,所述导向管姿态调整机构上连接有咽拭子连接管,所述咽拭子连接管上连接有软管固定及推进机构,所述镜鞘升降机构包括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推进电机,所述推进电机的轴头设有钢丝缠绕轮,通过第二钢丝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接板上方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连接板下方设置有导向柱,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镜鞘组件,所述镜鞘组件的底部设置有,所述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上安装有导管电机,所述导管电机的轴头设有钢丝缠绕轮,通过第一钢丝与连接板连接,所述导向管姿态调整机构包括有导管座,所述导管座通过X向旋转轴安装于横梁上,所述导管座上连接有导管组件,所述导管组件与电机固定座板相连,所述X向旋转轴与X向驱动电机相连,所述导管座中部设有一槽,所述导管通过Y向旋转轴安装于此槽内,所述Y向旋转轴与Y向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器,或是所述机器人本体外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相关软件,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机驱动器、计算机、AI芯片、手控器中的一种或是多种,所述相关软件包括电机运动控制软件、图像识别软件、计算软件中的一种或是多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其中,所述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包括有与支撑架相连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一端安装有高度调节电机,所述导轨上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快换接头,所述快换接头上连接有牙托圈组件。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其中,所述额头固定机构包括有与支撑架相连的U型延伸板,所述U型延伸板上设置有长条状调节槽,所述长条状调节槽内穿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设置有手柄,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通过额头固定组件连接有额头固定板。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其中,所述软管固定及推进机构包括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通过连接杆及锁紧螺母与连杆连接,所述外套管内设置有软管及软管锁紧装置。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其中,所述连杆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软管是吸痰管,或是,所述软管是纤维支气管镜。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其中,所述镜鞘组件包括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尾部设置有台阶,所述固定管内接插有咽拭子的柄部,所述内窥镜头上开设有工作孔。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在内窥镜头的监视下,在控制器的配合下实现本地自动操作,或是异地远程操控,降低甚至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2、固定臂上连接有操作臂,实现“双臂”协同操作,既可提高样本采集的可靠性,也可进一步减少医务人员的接入操作,减轻劳动强度。3、通过控制器与相应软件的配合,可以实现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积累下的自动学习,提高采集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4、整体构造简单,易于制造,使用实施也较为捷化。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未含控制器)。图3是本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未含控制器)。图4是本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的正面局部剖视图(未含控制器)。图5是本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的俯视图(未含控制器)。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固定臂2操作臂3支撑架4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5额头固定机构6枕板7横梁8牙托圈组件9额头固定组件10导轨11高度调节电机12快换接头13U型延伸板14额头固定板15调节螺杆16手柄17长条状调节槽18内窥镜头19镜鞘升降机构20导向管姿态调整机构21咽拭子连接管22软管固定及推进机构23工作孔24镜鞘组件25连接板26导向柱27第一钢丝28导管电机29第一复位弹簧30导管座31导管组件32电机固定座板33X向旋转轴34Y向旋转轴35槽36Y向驱动电机37咽拭子38固定管39台阶40衔接引导杆41外套管42连杆43导向杆44第二钢丝45推进电机46第二复位弹簧47连接杆48锁紧螺49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5的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设置有固定臂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固定臂1上连接有操作臂2,实现“双臂”协同操作。具体来说,固定臂1包括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上安装有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4,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4上连接有额头固定机构5。这样,便于实际实施期间实现额头与口腔的定位,便于呼吸道标本的顺畅采集。同时,为了预留适当的空间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设置有固定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1)上连接有操作臂(2),/n所述固定臂(1)包括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上安装有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4),所述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4)上连接有额头固定机构(5),/n所述支撑架(3)呈D字构造,所述支撑架(3)的下方设置有枕板(6),所述支撑架(3)的上方设置有横梁(7),/n所述操作臂(2)包括有镜鞘升降机构(19),所述镜鞘升降机构(19)上设置有内窥镜头(18),所述镜鞘升降机构(19)外连接有导向管姿态调整机构(20),所述导向管姿态调整机构(20)上连接有咽拭子连接管(21),所述咽拭子连接管(21)上连接有软管固定及推进机构(22),所述镜鞘升降机构(19)包括有连接板(25),所述连接板(25)上设置有推进电机(45),所述推进电机(45)通过第二钢丝(44)与连杆(42)连接,所述连接板(25)上方设置有导向杆(43),所述导向杆(43)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46),所述连接板(25)下方设置有导向柱(26),所述连接板(25)一侧设置有镜鞘组件(24),所述镜鞘组件(24)的底部设置有衔接引导杆(40),所述衔接引导杆(40)与连接板(25)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9),所述衔接引导杆(40)上安装有导管电机(28),所述导管电机(28)通过第一钢丝(27)与连接板(25)连接,/n所述导向管姿态调整机构(20)包括有导管座(30),所述导管座(30)通过X向旋转轴(33)安装于横梁(7)上,所述导管座(30)上连接有导管组件(31),所述导管组件(31)与电机固定座板(32)相连,所述X向旋转轴(33)与X向驱动电机(9)相连,所述导管座(30)中部设有一槽(35),所述导管(30)通过Y向旋转轴(34)安装于此槽(35)内,所述Y向旋转轴(34)与Y向驱动电机(36)相连,/n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控制器(49),或是所述机器人本体外连接有控制器(49),所述控制器(49)内设置有相关软件,/n所述控制器(49)包括电机驱动器、计算机、AI芯片、手控器中的一种或是多种,/n所述相关软件包括电机运动控制软件、图像识别软件、计算软件中的一种或是多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智能式呼吸道标本采集双臂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设置有固定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1)上连接有操作臂(2),
所述固定臂(1)包括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上安装有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4),所述牙托圈高度调整机构(4)上连接有额头固定机构(5),
所述支撑架(3)呈D字构造,所述支撑架(3)的下方设置有枕板(6),所述支撑架(3)的上方设置有横梁(7),
所述操作臂(2)包括有镜鞘升降机构(19),所述镜鞘升降机构(19)上设置有内窥镜头(18),所述镜鞘升降机构(19)外连接有导向管姿态调整机构(20),所述导向管姿态调整机构(20)上连接有咽拭子连接管(21),所述咽拭子连接管(21)上连接有软管固定及推进机构(22),所述镜鞘升降机构(19)包括有连接板(25),所述连接板(25)上设置有推进电机(45),所述推进电机(45)通过第二钢丝(44)与连杆(42)连接,所述连接板(25)上方设置有导向杆(43),所述导向杆(43)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46),所述连接板(25)下方设置有导向柱(26),所述连接板(25)一侧设置有镜鞘组件(24),所述镜鞘组件(24)的底部设置有衔接引导杆(40),所述衔接引导杆(40)与连接板(25)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9),所述衔接引导杆(40)上安装有导管电机(28),所述导管电机(28)通过第一钢丝(27)与连接板(25)连接,
所述导向管姿态调整机构(20)包括有导管座(30),所述导管座(30)通过X向旋转轴(33)安装于横梁(7)上,所述导管座(30)上连接有导管组件(31),所述导管组件(31)与电机固定座板(32)相连,所述X向旋转轴(33)与X向驱动电机(9)相连,所述导管座(30)中部设有一槽(35),所述导管(30)通过Y向旋转轴(34)安装于此槽(35)内,所述Y向旋转轴(34)与Y向驱动电机(36)相连,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霖张笑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点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