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不同直径的钢圈表面打磨设备以及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能够相互远离或者靠近,进而能够对不同直径的钢圈进行支撑和驱动,同时也使得采用该驱动结构的打磨设备能够针对不同直径的钢圈进行打磨。
A driving structure and grinding equipment for different diameter steel ring surface grind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不同直径的钢圈表面打磨设备的驱动结构及打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不同直径的钢圈表面打磨设备的驱动结构及打磨设备。
技术介绍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抛光的作用是对于漆面氧化、发乌、有划痕的车辆漆面,可抛掉氧化物、腐蚀物,达到恢复漆面洁净度的目的。目前对于钢圈翻新打磨抛光时,由于钢圈形状的特殊性,无法很好的全方位的对钢圈进行打磨抛光,很多车间通过工人用砂纸握住钢圈往复摩擦来实现打磨效果,此过程费时费力,效率极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圈表面打磨设备,能够实现钢圈表面的自动打磨。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不同直径的钢圈表面打磨设备的驱动结构,用于支撑并驱动处于钢圈表面打磨设备的打磨工位处的钢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相对于处于打磨工位相距180°,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均包括:支撑板,能够沿着远离或者靠近打磨工位的方向来回移动;两第一同步轮,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板上,在第一同步轮的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两第二同步轮,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板上,两第二同步轮的圆心所在的直线处于打磨工位的钢圈的一直径上,两第一同步轮相对两第二同步轮的圆心所在的直线对称设置,在第二同步轮的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两第二同步轮能够沿着两第二同步轮的圆心所在的直线的方向来回移动;同步带,绕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并且同步带绕在第二同步轮的远离打磨工位的一侧,绕在两第一同步轮的相互背离的一侧,至少在打磨时处于打磨工位上的钢圈抵靠在绕在第一同步轮内的同步带上以及位于两第二同步轮中的靠近打磨工位的一个的第二凹槽内。优选地,优选地,至少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同步带的厚度。优选地,在支撑板上且对应靠近打磨工位的第二同步轮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着第二同步轮所在的处于打磨工位的钢圈的直径的方向延伸,在第一滑槽内设置有沿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靠近打磨工位的第二同步轮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滑块上,在支撑板上且对应远离打磨工位的第二同步轮的位置处设置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着与第一滑槽相同的方向延伸,在第二滑槽内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远离打磨工位的第二同步轮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二滑块上。优选地,在支撑板的下方通过多个支撑块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沿着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穿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导杆上,在支撑板的且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挡块,在位于第一滑块与挡块之间的导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在位于第二滑块与挡块之间的导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并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不同直径的钢圈表面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结构,用以将待打磨的钢圈上料到打磨工位,在打磨工位,所述钢圈水平放置;驱动结构,采用上述驱动结构;以及打磨结构,用以对处于打磨工位的钢圈进行打磨。优选地,所述打磨结构包括第一打磨结构和第二打磨结构,第一打磨结构和第二打磨结构用以对钢圈的不同位置处的表面进行打磨,并且相对于处于打磨工位的钢圈的圆心,第一打磨结构与第二打磨结构间隔180°,分别与相邻的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间隔90°。优选地,第一打磨结构包括可上下移动地且可旋转地支撑在纵梁上的两第一打磨轮,两第一打磨轮的轴线呈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并且两第一打磨轮在沿着其轴线方向的两侧相互对齐,两所述第一打磨轮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以将处于打磨工位上的钢圈的上下两侧进行打磨,所述纵梁能够沿着第一打磨轮的轴线方向来回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二打磨结构包括两可旋转地支撑在横梁上的第二打磨轮,两第二打磨轮的轴线竖向设置,两所述第二打磨轮的轴线位于两第一打磨轮的轴线所在的竖直面上并且所述竖直面位于处于打磨工位的钢圈的一直径上,两第二打磨轮在其轴线方向的两侧相互对齐,并且两第二打磨轮沿着第一打磨轮轴线的方向能够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以将处于打磨工位上的钢圈的至少沿直径方向的两侧进行打磨。优选地,所述上料结构包括用于放置待打磨钢圈的钢圈料台和支撑在龙门架上的用以将钢圈料台上的待打磨钢圈移动到打磨工位上的夹取结构,所述钢圈料台包括放置台和竖向设置在放置台上的多个限位柱,多个限位柱等角度地设置同一圆周上,并且该圆周的直径小于钢圈的直径以保证在多个钢圈叠放时钢圈的圆心能够与多个限位柱所在圆周的圆心大致同心,多个限位柱能够沿着其所限定的圆周的直径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夹取结构包括通过XYZ移动组件悬挂在龙门架上的H型安装架和安装在H型安装架的四个端部处的气动夹爪,四个气动夹爪位于同一圆周上并且四个气动夹爪相对H型安装架的位置能够调整以匹配待打磨的钢圈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打磨设备的驱动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的钢圈,以使得打磨设备能够对不同直径的钢圈进行打磨;同时该打磨设备能够实现自动上料、自动打磨以及下料,能够实现自动对钢圈的打磨,节省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4所示为实施例一的龙门上料架的立体结构图;图5所示为实施例一的钢圈料台的俯视图;图6所示为实施例一的循环打磨组件的立体结构图一;图7所示为图6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8所示为实施例一的循环打磨组件的立体结构图二;图9所示为图8中的B处放大图;图10和图11所示为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12所示为实施例二中的支撑板以及其上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13所示为C-C视图;图14所示为D-D视图;图15为实施例二中钢圈料台的立体图;图16为实施例二中钢圈料台的主视图;图17为实施例二中的H型安装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9所示的一种用于不同直径的钢圈表面打磨设备,包括用于驱动钢圈旋转并对钢圈100进行支撑的驱动结构、用以对支撑在驱动结构上的钢圈100进行打磨的打磨结构以及用以对钢圈100进行上料的上料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不同直径的钢圈表面打磨设备的驱动结构,用于支撑并驱动处于钢圈表面打磨设备的打磨工位处的钢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相对于处于打磨工位相距180°,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均包括:/n支撑板,能够沿着远离或者靠近打磨工位的方向来回移动;/n两第一同步轮,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板上,在第一同步轮的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n两第二同步轮,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板上,两第二同步轮的圆心所在的直线处于打磨工位的钢圈的一直径上,两第一同步轮相对两第二同步轮的圆心所在的直线对称设置,在第二同步轮的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两第二同步轮能够沿着两第二同步轮的圆心所在的直线的方向来回移动;/n同步带,绕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并且同步带绕在第二同步轮的远离打磨工位的一侧,绕在两第一同步轮的相互背离的一侧,至少在打磨时处于打磨工位上的钢圈抵靠在绕在第一同步轮内的同步带上以及位于两第二同步轮中的靠近打磨工位的一个的第二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不同直径的钢圈表面打磨设备的驱动结构,用于支撑并驱动处于钢圈表面打磨设备的打磨工位处的钢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相对于处于打磨工位相距180°,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均包括:
支撑板,能够沿着远离或者靠近打磨工位的方向来回移动;
两第一同步轮,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板上,在第一同步轮的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
两第二同步轮,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板上,两第二同步轮的圆心所在的直线处于打磨工位的钢圈的一直径上,两第一同步轮相对两第二同步轮的圆心所在的直线对称设置,在第二同步轮的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两第二同步轮能够沿着两第二同步轮的圆心所在的直线的方向来回移动;
同步带,绕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并且同步带绕在第二同步轮的远离打磨工位的一侧,绕在两第一同步轮的相互背离的一侧,至少在打磨时处于打磨工位上的钢圈抵靠在绕在第一同步轮内的同步带上以及位于两第二同步轮中的靠近打磨工位的一个的第二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同步带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板上且对应靠近打磨工位的第二同步轮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着第二同步轮所在的处于打磨工位的钢圈的直径的方向延伸,在第一滑槽内设置有沿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靠近打磨工位的第二同步轮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滑块上,在支撑板上且对应远离打磨工位的第二同步轮的位置处设置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着与第一滑槽相同的方向延伸,在第二滑槽内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远离打磨工位的第二同步轮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二滑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板的下方通过多个支撑块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沿着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穿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导杆上,在支撑板的且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挡块,在位于第一滑块与挡块之间的导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在位于第二滑块与挡块之间的导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并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5.一种用于不同直径的钢圈表面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结构,用以将待打磨的钢圈上料到打磨工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惠惠,
申请(专利权)人:黄惠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