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GMA-AM过程电弧填丝3D打印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机器人GMA-AM过程电弧填丝3D打印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机器人电弧填丝3D打印因其成形效率高、成本低、力学性能好、制造周期短、系统开放不受零件结构尺寸和材料限制等优点,在金属3D打印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金属的高性能3D打印技术被业内普遍看作是最具难度和前景的前沿发展方向,也是最直接的可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成形技术。其中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增材制造(GasMetalArc-AdditiveManufacturing,GMA-AM)因其成形效率高、成本低、力学性能好、制造周期短、系统开放不受零件结构尺寸和材料限制等优点,尤其是具有其它增材制造技术不可比拟的效率与成本优势,几乎可以用于所有金属的快速制造和自由制造,在金属3D打印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机器人电弧填丝3D打印中,其打印路径规划及打印过程中的机器人控制方法是关键。目前,已开源的经典增材制造软件如slic3r、cura等,均为用于高分子材料增材制造的软件,适用的三维模型体积小,轮廓细节的尺寸相对总体积来说更小且复杂。而焊缝作为电弧增材的基本单位,其本身的尺寸(熔宽和熔高)与高分子增材的粉末原料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无法达到高分子材料所能达到的精细度,按照原有的处理模式无法进行电弧增材制造。电弧增材使用的领域多为航空航天业,用于不方便减材的大型金属构件的生产,使用场景也与高分子材料增材制造完全不同。此外,各家焊接机器人的运动指令体系、格式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GMA-AM过程电弧填丝3D打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预处理模块,切片模块,路径规划模块,机器人控制模块;/n所述模型预处理模块,将导入的三维模型文件优化处理,保留下电弧增材可展示的模型细节,利用拓扑关系构建成一个自定义的包含拓扑信息的三维模型;/n所述切片模块,将所述三维模型与一组垂直于Z轴的切平面相交,根据所述切平面的高度差,形成一组与所述三维模型形成相交平行于XY平面的互相平行的二维切面;/n所述路径规划模块,对各层二维切面进行路径规划;/n所述机器人控制模块,将规划的所述路径转化成实际运行的运动文件,并且实时向位置寄存器传输接下来的路径点坐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GMA-AM过程电弧填丝3D打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预处理模块,切片模块,路径规划模块,机器人控制模块;
所述模型预处理模块,将导入的三维模型文件优化处理,保留下电弧增材可展示的模型细节,利用拓扑关系构建成一个自定义的包含拓扑信息的三维模型;
所述切片模块,将所述三维模型与一组垂直于Z轴的切平面相交,根据所述切平面的高度差,形成一组与所述三维模型形成相交平行于XY平面的互相平行的二维切面;
所述路径规划模块,对各层二维切面进行路径规划;
所述机器人控制模块,将规划的所述路径转化成实际运行的运动文件,并且实时向位置寄存器传输接下来的路径点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GMA-AM过程电弧填丝3D打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预处理模块,进一步包括:数据提取筛选模块,拓扑关系构建模块;
所述数据提取筛选模块,从所述三维模型文件中,提取出点坐标和法向量,作为原始数据,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优化,设置内置阀值进行筛选和规范化,去掉冗余点和冗余线段,保留下来的模型细节在电弧增材可展示的合理范围内;
所述三维模型文件为STL文件,同时兼容ASCII与二进制格式的STL文件;
所述拓扑关系构建模块,对几何单位进行拓扑关系计算,建立起整个所述三维模型的邻接关系,构建成一个自定义的所述包含拓扑信息的所述三维模型;具体来说,拓扑关系计算,包括,面与点的包含关系,点与面的被包含关系,面与面的相邻关系,并将所有拓扑关系保存在自定义点与自定义面中,转化为软件内自定义的所述几何单位,并且与所述模型所有三角网格的边界框、高度范围等信息相结合,形成一张完整的关系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GMA-AM过程电弧填丝3D打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模块,进一步包括,对每个所述切平面进行计算:
对于高度为hi的所述切平面,从所述包含拓扑信息的三维模型中,提取出拓扑关系中高度hi上相关的所有三角网格,依次将所述三角网格按照相邻的顺序与所述切平面求相交线段,相邻平面上的线段首尾相接得到高度hi上的二维轮廓;
若所述二维轮廓为非封闭的,或者所述二维轮廓封闭,但除所述二维轮廓封闭部分之外还存在剩余冗余线段,对一定距离阀值范围内所述线段进行合并或剔除,最终得到每个高度上的所述二维切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GMA-AM过程电弧填丝3D打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规划模块采用骨骼偏置路径规划算法对各层二维切面进行路径规划,具体包括;
利用中轴转化算法,将封闭的所述二维轮廓转换为图形的骨骼;根据路径间隔对中轴进行内外两个方向的偏置,对所述骨骼提取产生实际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燕玲,葛羽,陈善本,杨乘东,刘杰南,吕娜,侯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