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魁武专利>正文

单锅筒纵置快装水管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61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锅筒纵置快装水管锅炉,属锅炉技术领域。由锅筒、集箱、水冷壁等部件组成的水管系统结构形式,替代现有立式横火管、立式弯水管等小型锅炉中较普遍采用的U形下脚圈、内外炉壳的结构形式,解决了制造工艺复杂,质量难于控制,不利于节能节材和批量生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制造工艺简单,热效率高,消烟除尘效果好,节能节材,安全可靠等优点,适合为机关、部队和城乡企事业单位提供生产、生活用热用汽。(*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锅筒纵置快装水管锅炉,属锅炉
主体为锅筒、集箱、水冷壁等部件组成的自然循环水管系统结构,适用于为机关、部队、城乡企事业等单位提供生产或生活用热、用汽、经变型设计还可扩大其运用范围,如抽出烟气用于生活上炒菜、烘烤等。在现有技术(如立式横火管锅炉、立式弯水管锅炉)中,普遍采用U型下脚圈、内外炉壳、横火管或弯水管结构。这种结构型式存在的问题是制造工艺复杂,组装、焊接、透视困难,质量难以控制,需要较多的专用工装模具和设备,耗用工、料和能源多,投资成本高,难于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要求。同时这种结构水冷度大,对流管束区烟气通道截面大,烟速低,传热效果差,以煤为燃料并采用双层炉排燃烧时,因炉胆尺寸限制造成炉排面积热负荷高,炉膛容积热负荷大,在自然引风条件下对保证燃煤充分燃烧和在最佳工况下进行热交换不利,致使排烟温度高,能源浪费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单锅筒纵置快装水管锅炉,采用锅筒、集箱、水冷壁等部件组成的自然循环水管系统结构,替代现有在立式横火管、立式弯水管等小型锅炉中广为采用的U型下脚圈、内外炉壳、横火管或弯水管的结构型式。本设计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烟气流程顺畅,负荷变动时受热面大小和烟气流速可进行调节,能使锅炉在最佳工况下工作,达到制造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容易控制,热效率高,消烟除尘效果好,节能、节材,工作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的目的。本技术为单锅筒纵置快装水管锅炉。其专利技术点在于用锅筒、集箱、水冷壁等部件组成的自然循环水管系统替代现有立式横火管、立式弯水管等小型锅炉采用U型下脚圈、内外炉壳等部件作为锅炉主体的结构型式,利用水冷壁形成燃尽室与对流管束区,负荷变动时可用烟气调节挡板调节受热面大小和烟速,使锅炉在最佳运行工况下工作。下面兹将本技术结构特点,配合附图分述如下图一锅炉主视图。图二锅炉剖视图。图三对流管束与烟道剖面图。在图一、图二中,锅炉主体部分由锅筒[1]、侧集箱[9]、水冷壁[6]、前集箱[16]、水冷炉排[17]等部分焊接组成。其中锅筒[1]为单锅筒呈纵向布置,从侧集箱[9]引出的水冷壁[6]由下至上先后构成燃尽室[7]、对流管束区Ⅰ[4]和对流管束区Ⅱ[2]。水冷炉排[17]从前集箱[16]引出后,与水平成一定倾角沿纵向排列,然后分两排垂直上升接至锅筒[1]。上述各部分构成了一个按自然循环方式工作的水管系统。为保证正常水循环,锅筒[1]中心线与侧集箱[9]中心线之间保持不小于2米的间距。燃煤在水冷炉排[17]上燃烧,未燃尽的颗粒掉到铸铁炉排[18]上继续燃尽。在自然引风条件下,炉排面积热负荷和炉膛容积热负荷,可选取较小的数值,以便保持较大的炉排面积和足够大的炉膛容积,使锅炉运行时通风良好,烟气混合充分,给燃烧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炉排面积热负荷和炉膛容积热负荷的选择上,与带U型下脚圈和内外炉壳结构的炉型相比,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是本锅炉的结构特征之一。本锅炉的结构特征之二在于上下燃烧室[3、11]通过炉拱和耐火砖墙的合理配备,水冷度可以设计得较小,使上下燃烧室[3、11]具有较高的温度场;水冷炉排[17]距离燃尽室入口烟窗[8]有较大的距离;热烟气进入燃尽室[7]时,利用挡烟墙[5]迫使其靠近铸铁炉排[18]上的炽热灰渣层通过。上述诸措施有利于燃料充分燃烧,烟气流充分混合和辐射受热面的充分利用。本锅炉的结构特征之三在于热烟气流进入燃尽室[7]后,经过两次180度转弯,先后通过对流管束区Ⅰ[4]和对流管束区Ⅱ[2]。由于对流管束区Ⅰ[4]和对流管束区Ⅱ[2]的管子均按错列布置,且有隔烟板[15]将对流烟道分隔成通道截面较小的两部分,因而提高了烟气流速,增强了传热效果,降低了排烟温度。本锅炉的结构特征之四在于锅炉负荷变动时,通过操作烟气调节挡板[20](见图三),即可改变烟气通道截面积大小或截换左右两侧对流受热面,使锅炉保持在最佳工况下工作。本锅炉的结构特征之五在于锅筒[1]、侧集箱[9]和前集箱[16]各受压部件均处于绝热保温状态下工作,材料所受热应力小,工作安全可靠。本锅炉的结构特征之六在于与采用U型下脚圈和内外炉壳的结构相比,更能适用于设计参数的变化。本锅炉实施例集上述结构特征于一体,具有明显的结构紧凑、热效率高、消烟除尘效果好、节能节材、易造易修、工作安全可靠等优点。考虑到炉墙的严密性,锅筒[1]至侧集箱[9]的下降管[14]布置在炉墙外,组装时前后炉面板[13、19]采用剖分式从左右两侧进行装配。为清除隔烟板[15]和对流管束区[4、2]各管束上的积灰,设置了适当的清灰门[12]。权利要求1.一种以煤为燃料的单锅筒纵置快装水管锅炉,主体由单锅筒、前集箱、侧集箱、水冷壁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单锅筒呈纵向布置,从侧集箱引出的水冷壁,由下至上先后构成燃尽室、对流管束区Ⅰ与对流管束区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其特征在于对流管束区Ⅰ[4]和对流管束区Ⅱ[2]中的管子均采取错列布置,且有隔烟板[15]将燃尽室[7]与对流管束区Ⅰ[4],对流管束区Ⅰ[4]与对流管束区Ⅱ[2]相互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其特征在于炉排面积和炉膛容积均可选取较大的数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其特征在于负荷变动时,操作烟气调节挡板[20],即可改变烟气通道流通截面积大小或截换左右两侧对流管束区[2、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其特征在于锅筒[1]、前集箱[16]、侧集箱[9]均采取绝热保温。专利摘要一种单锅筒纵置快装水管锅炉,属锅炉
由锅筒、集箱、水冷壁等部件组成的水管系统结构形式,替代现有立式横火管、立式弯水管等小型锅炉中较普遍采用的U形下脚圈、内外炉壳的结构型式,解决了制造工艺复杂,质量难于控制,不利于节能节材和批量生产的问题。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制造工艺简单,热效率高,消烟除尘效果好,节能节材,安全可靠等优点,适合为机关、部队和城乡企事业单位提供生产、生活用热用汽。文档编号F24H1/00GK2117562SQ9123177公开日1992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沈魁武, 欧阳常 申请人:沈魁武, 欧阳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煤为燃料的单锅筒纵置快装水管锅炉,主体由单锅筒[1]、前集箱[16]、侧集箱[9]、水冷壁[6]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单锅筒[1]呈纵向布置,从侧集箱[9]引出的水冷壁[6],由下至上先后构成燃尽室[7]、对流管束区Ⅰ[4]与对流管束区Ⅱ[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魁武欧阳常
申请(专利权)人:沈魁武欧阳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