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化水冷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327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化水冷箱体,包括侧面型材、端面型材、水冷型材和堵块,两块侧面型材和两块端面型材相焊接并形成一个矩形状的框体,若干个水冷型材相互焊接并形成底板,所述底板焊接在框体的底面上,在每个水冷型材上设有水冷流道,底板中相邻两水冷型材上的水冷流道相连通,在底板的两端焊接堵块,堵块将水冷型材上水冷流道的端面封闭,在底板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传统的水冷分离板与箱体进行集成化,相比市面上常规的结构简单,在每个水冷型材上设有水冷流道,依工况符合电池热管理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通用型材拼焊工艺,成组效率高,轻量化提升30%,高强度6系铝合金组成,结构强度高,防腐性强;散热与加热效率提升30%。

A new energy vehicle integrated water cool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化水冷箱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化水冷箱体。
技术介绍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中的水冷箱体与水冷板分开,占据空间大,装卸麻烦,使用效果不好。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化水冷箱体。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化水冷箱体,包括侧面型材、端面型材、水冷型材和堵块,两块侧面型材和两块端面型材相焊接并形成一个矩形状的框体,若干个水冷型材相互焊接并形成底板,所述底板焊接在框体的底面上,在每个水冷型材上设有水冷流道,底板中相邻两水冷型材上的水冷流道相连通,在底板的两端焊接堵块,堵块将水冷型材上水冷流道的端面封闭,在底板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底板的上端面上,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对应设有水嘴。进一步地,所述侧面型材的外壁上设有挂钩。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水冷分离板与箱体进行集成化,相比市面上常规的结构简单,在每个水冷型材上设有水冷流道,依工况符合电池热管理需求;本专利技术利用通用型材拼焊工艺,成组效率高,轻量化提升30%,高强度6系铝合金组成,结构强度高,防腐性强;散热与加热效率提升30%。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侧面型材内部流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化水冷箱体,包括侧面型材11、端面型材12、水冷型材13和堵块14,两块侧面型材11和两块端面型材12相焊接并形成一个矩形状的框体,若干个水冷型材13相互焊接并形成底板,底板焊接在框体的底面上,在每个水冷型材13上设有水冷流道,底板中相邻两水冷型材13上的水冷流道相连通,在底板的两端焊接堵块14,堵块14将水冷型材13上水冷流道的端面封闭,在底板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底板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底板的上端面上,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对应设有水嘴31。在侧面型材11的外壁上设有挂钩111。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水冷分离板与箱体进行集成化,相比市面上常规的结构简单,在每个水冷型材13上设有水冷流道,依工况符合电池热管理需求;本专利技术利用通用型材拼焊工艺,成组效率高,轻量化提升30%,高强度6系铝合金组成,结构强度高,防腐性强;散热与加热效率提升30%。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化水冷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面型材(11)、端面型材(12)、水冷型材(13)和堵块(14),两块侧面型材(11)和两块端面型材(12)相焊接并形成一个矩形状的框体,若干个水冷型材(13)相互焊接并形成底板,所述底板焊接在框体的底面上,在每个水冷型材(13)上设有水冷流道,底板中相邻两水冷型材(13)上的水冷流道相连通,在底板的两端焊接堵块(14),堵块(14)将水冷型材(13)上水冷流道的端面封闭,在底板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化水冷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面型材(11)、端面型材(12)、水冷型材(13)和堵块(14),两块侧面型材(11)和两块端面型材(12)相焊接并形成一个矩形状的框体,若干个水冷型材(13)相互焊接并形成底板,所述底板焊接在框体的底面上,在每个水冷型材(13)上设有水冷流道,底板中相邻两水冷型材(13)上的水冷流道相连通,在底板的两端焊接堵块(14),堵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玉刘滕谢刚董连庆安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创源天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