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道功能划分合理性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252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道功能划分合理性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采集交叉口的进口道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其中,进口道包括车辆变道方向不同的第一功能车道和第二功能车道;基于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及对应的采集时间,获得第一历史车流的高峰时段;基于每个高峰时段对应的第二历史车流数据,及第一功能车道和第二功能车道,计算进口道在每个高峰时段的失衡系数;基于所有高峰时段中,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高峰时段的总数量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进口道的车道功能划分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指示对进口道的车道功能进行重新划分。

An analysis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the rationality of lane function div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道功能划分合理性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道功能划分合理性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越来越多,对于城市道路的信号交叉口车道的划分,直接影响车辆在交叉口的通行效率。通常,在对交叉口进行设计时,设计者往往不能准确的预测交叉口的车流情况,所以很难在一开始就对车道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此外,由于划分好车道功能的交叉口的车流情况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所以既使是原来划分合理的车道,在一段时间后也可能会变得不合理,从而降低了交叉口车辆的通行效率。鉴于此,如何确定车道功能划分是否合理,并在不合理时重新划分车道功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道功能划分合理性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道功能划分合理性的分析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采集交叉口的进口道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其中,所述进口道包括车辆变道方向不同的第一功能车道和第二功能车道;基于所述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及对应的采集时间,获得第一历史车流的高峰时段;基于每个高峰时段对应的第二历史车流数据,及所述第一功能车道和所述第二功能车道,计算所述进口道在所述每个高峰时段的失衡系数;所述失衡系数用于指示在所述高峰时段内,所述进口道中不同功能车道的空间资源利用情况的差异率;基于所有高峰时段中,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高峰时段的总数量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进口道的车道功能划分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指示对所述进口道的车道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其中,所述失衡系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高峰时段为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时段。可选的,基于所述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及对应的采集时间,获得第一历史车流的高峰时段,包括:将所述预设周期按预设时间长度,等分为多个时间区间;统计每个时间区间内,通过每个功能车道的车辆数;基于所述每个功能车道的车辆数,及所述每个功能车道的车道数量,计算所述每个时间区间的第三平均车流量;其中,所述第三平均车流量为在所有高峰时段所述进口道中平均每个车道通过的车辆数;对所有第三平均车流量进行降序排序,将前j个第三平均车流量对应的时间区间,作为j个所述高峰时段;其中,j与所述预设周期包含的时间区间的数量之比为一预设占比值,且j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可选的,基于每个高峰时段对应的第二历史车流数据,及所述第一功能车道和所述第二功能车道,计算所述进口道在所述每个高峰时段的失衡系数,包括:基于所述第二历史车流数据,统计通过所述第一功能车道的第一车辆数,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功能车道的第二车辆数;基于所述第一车辆数及所述第一功能车道包含的第一车道数,计算所述第一功能车道的第一平均车流量;基于所述第二车辆数及所述第二功能车道包含的第二车道数,计算所述第二功能车道的第二平均车流量;按照预设公式,对所述第一平均车流量和所述第二平均车流量进行计算,获得所述失衡系数。可选的,所述预设公式为:其中,uj为所述进口道在第j个高峰时段的失衡系数,q1j为第一功能车道在第j个高峰时段的第一平均车流量,q2j为第二功能车道在第j个高峰时段的第二平均车流量。可选的,所有高峰时段中,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高峰时段的总数量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进口道的车道功能划分是否合理,包括:判断每个失衡系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为是,确定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失衡系数对应的高峰时段的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统计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高峰时段的所述总数量;判断所述总数量占所有高峰时段数量的比例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为是确定所述进口道的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可选的,指示对所述进口道的车道功能进行划分,包括:基于所有所述高峰时段的历史车流数据及所述第一车道数和所述第二车道数,计算所述第一功能车道的第四平均车流量,和所述第二功能车道的第五平均车流量;其中,所述第四平均车流量为在所有高峰时段,所述第一功能车道中平均每个车道通过的车辆数;所述第五平均车流量为在所有高峰时段,所述第二功能车道中平均每个车道通过的车辆数;若所述第四平均车流量大于所述第五平均车流量,则指示增加所述第二功能车道的车道数量;若所述第四平均车流量小于所述第五平均车流量,则指示增加所述第一功能车道的车道数量。可选的,所述第一功能车道为左转车道或直左车道,所述第二功能车道为直行车道。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道功能划分合理性的分析装置,包括: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交叉口的进口道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其中,所述进口道包括车辆变道方向不同的第一功能车道和第二功能车道;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及对应的采集时间,获得第一历史车流的高峰时段;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每个高峰时段对应的第二历史车流数据,及所述第一功能车道和所述第二功能车道,计算所述进口道在所述每个高峰时段的失衡系数;所述失衡系数用于指示在所述高峰时段内,所述进口道中不同功能车道的空间资源利用情况的差异率;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有高峰时段中,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高峰时段的总数量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进口道的车道功能划分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指示对所述进口道的车道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其中,所述失衡系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高峰时段为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时段。可选的,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预设周期按预设时间长度,等分为多个时间区间;统计每个时间区间内,通过每个功能车道的车辆数;基于所述每个功能车道的车辆数,及所述每个功能车道的车道数量,计算所述每个时间区间的第三平均车流量;其中,所述第三平均车流量为在所有高峰时段所述进口道中平均每个车道通过的车辆数;对所有第三平均车流量进行降序排序,将前j个第三平均车流量对应的时间区间,作为j个所述高峰时段;其中,j与所述预设周期包含的时间区间的数量之比为一预设占比值,且j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可选的,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历史车流数据,统计通过所述第一功能车道的第一车辆数,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功能车道的第二车辆数;基于所述第一车辆数及所述第一功能车道包含的第一车道数,计算所述第一功能车道的第一平均车流量;基于所述第二车辆数及所述第二功能车道包含的第二车道数,计算所述第二功能车道的第二平均车流量;按照预设公式,对所述第一平均车流量和所述第二平均车流量进行计算,获得所述失衡系数。可选的,所述预设公式为:其中,uj为所述进口道在第j个高峰时段的失衡系数,q1j为第一功能车道在第j个高峰时段的第一平均车流量,q2j为第二功能车道在第j个高峰时段的第二平均车流量。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每个失衡系数是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道功能划分合理性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采集交叉口的进口道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其中,所述进口道包括车辆变道方向不同的第一功能车道和第二功能车道;/n基于所述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及对应的采集时间,获得第一历史车流的高峰时段;/n基于每个高峰时段对应的第二历史车流数据,及所述第一功能车道和所述第二功能车道,计算所述进口道在所述每个高峰时段的失衡系数;所述失衡系数用于指示在所述高峰时段内,所述进口道中不同功能车道的空间资源利用情况的差异率;/n基于所有高峰时段中,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高峰时段的总数量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进口道的车道功能划分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指示对所述进口道的车道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其中,所述失衡系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高峰时段为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时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道功能划分合理性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交叉口的进口道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其中,所述进口道包括车辆变道方向不同的第一功能车道和第二功能车道;
基于所述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及对应的采集时间,获得第一历史车流的高峰时段;
基于每个高峰时段对应的第二历史车流数据,及所述第一功能车道和所述第二功能车道,计算所述进口道在所述每个高峰时段的失衡系数;所述失衡系数用于指示在所述高峰时段内,所述进口道中不同功能车道的空间资源利用情况的差异率;
基于所有高峰时段中,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高峰时段的总数量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进口道的车道功能划分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指示对所述进口道的车道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其中,所述失衡系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高峰时段为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时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历史车流数据及对应的采集时间,获得第一历史车流的高峰时段,包括:
将所述预设周期按预设时间长度,等分为多个时间区间;
统计每个时间区间内,通过每个功能车道的车辆数;
基于所述每个功能车道的车辆数,及所述每个功能车道的车道数量,计算所述每个时间区间的第三平均车流量;其中,所述第三平均车流量为在所有高峰时段所述进口道中平均每个车道通过的车辆数;
对所有第三平均车流量进行降序排序,将前j个第三平均车流量对应的时间区间,作为j个所述高峰时段;其中,j与所述预设周期包含的时间区间的数量之比为一预设占比值,且j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每个高峰时段对应的第二历史车流数据,及所述第一功能车道和所述第二功能车道,计算所述进口道在所述每个高峰时段的失衡系数,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历史车流数据,统计通过所述第一功能车道的第一车辆数,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功能车道的第二车辆数;
基于所述第一车辆数及所述第一功能车道包含的第一车道数,计算所述第一功能车道的第一平均车流量;
基于所述第二车辆数及所述第二功能车道包含的第二车道数,计算所述第二功能车道的第二平均车流量;
按照预设公式,对所述第一平均车流量和所述第二平均车流量进行计算,获得所述失衡系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公式为:



其中,uj为所述进口道在第j个高峰时段的失衡系数,q1j为第一功能车道在第j个高峰时段的第一平均车流量,q2j为第二功能车道在第j个高峰时段的第二平均车流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高峰时段中,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的高峰时段的总数量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淳梅雨朱荣荣刘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