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球控制系统,包括底板、第一平台板、调平机构、连接杆、万向节、第二平台板、驱动机构、第一支架和记录装置,第一平台板置于底板上端;调平机构可调节第一平台板相对底板的角度,以使其始终处于水平位置;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平台板中心上;万向节底部固定连接于连接杆顶部;万向节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二平台板中心上;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二平台板上下摆动,以使第二平台板上的球体运动轨迹发生改变;第一支架包括立杆和固定连接于立杆顶部的横杆,立杆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上;记录装置固定连接于横杆远离立杆的一端,且其中心正对第二平台板中心,以便记录第二平台板上的球体运动轨迹信息。
A cricket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球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控制
,具体为一种板球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板球系统是以图像或触摸屏作为反馈信息通过转动平板的角度来控制小球的运动轨迹及速度的实验研究设备,板球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非线性控制对象,它是杆球系统的扩展,适合用以检验各种控制方案。作为自动化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项目,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大学期间学到的控制理论知识,也为后续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根基。在控制实验时,我们通常将控制装置放置于实验桌上进行实验。但是,实验桌的水平度我们不能确定,则得出的实验数据的误差就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球控制系统,可以使第一平台板始终置于水平位置,进而提高板球控制系统的精确度。(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球控制系统,包括底板、第一平台板、调平机构、连接杆、万向节、第二平台板、驱动机构、第一支架和记录装置,第一平台板置于底板上端;调平机构可调节第一平台板相对底板的角度,以使其始终处于水平位置;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平台板中心上;万向节底部固定连接于连接杆顶部;万向节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二平台板中心上;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二平台板上下摆动,以使第二平台板上的球体运动轨迹发生改变;第一支架包括立杆和固定连接于立杆顶部的横杆,立杆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上;记录装置固定连接于横杆远离立杆的一端,且其中心正对第二平台板中心,以便记录第二平台板上的球体运动轨迹信息。优选地,调平机构设有四个,且置于第一平台板的四角位置。优选地,调平机构包括螺杆、弹簧和调节螺母,螺杆与第一平台板滑动连接,且其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上,弹簧套设于螺杆上,且其一端抵接底板顶面,另一端抵接第一平台板底面,调节螺母置于第一平台板顶部,且螺纹连接于螺杆上。优选地,该板球控制系统还包括加强杆以及连接于加强杆两端的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第一联轴器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二联轴器固定连接于立杆上。优选地,驱动机构设有两个,分别置于第二平台板的X轴和Y轴方向上。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舵机、与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摇臂和驱动杆,舵机固定连接于第一平台板上,驱动杆顶端与第二平台板铰接,底端与摇臂远离舵机输出轴的一端铰接。优选地,驱动杆为三角结构设置。优选地,该板球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设有两个,且固定连接于第一平台板上,舵机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上,以使其固定于第一平台板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球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实验前,先将驱动机构的控制程序置于初始状态,即可实现第二平台板相对于第一平台板平行,再调节调平机构,使第一平台板处于水平位置,即可进行实验。通过控制程序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平台板摆动,可以使得第二平台板上的球体按照一定的轨迹进行运动,记录装置则记录出球体的运动轨迹信息以便后续分析。通过对调平机构的调节,即可使该板球控制系统满足不同使用位置的使用需求,避免了对驱动机构的控制程序的反复调整、编改而造成的出错,提高实验效率,增大板球控制系统的精确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第一平台板、3调平机构、31螺杆、32弹簧、33调节螺母、4连接杆、5万向节、6第二平台板、7驱动机构、71舵机、72摇臂、73驱动杆、8第一支架、81立杆、82横杆、9记录装置、10加强杆、11第一联轴器、12第二联轴器、13第二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附图1-附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板球控制系统,包括底板1、第一平台板2、调平机构3、连接杆4、万向节5、第二平台板6、驱动机构7、第一支架8和记录装置9,第一平台板2置于底板1上端;调平机构3可调节第一平台板2相对底板1的角度,以使其始终处于水平位置;连接杆4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平台板2中心上;万向节5底部固定连接于连接杆4顶部;万向节5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二平台板6中心上,从而实现第二平台板6可摆动设置于连接杆4上;驱动机构7可驱动第二平台板6上下摆动,以使第二平台板6上的球体运动轨迹发生改变;第一支架8包括立杆81和固定连接于立杆顶部的横杆82,立杆81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记录装置9固定连接于横杆82远离立杆81的一端,且其中心正对第二平台板6中心,以便记录第二平台板6上的球体运动轨迹信息。根据上述方案,实验前,先将驱动机构7的控制程序置于初始状态,即可实现第二平台板6相对于第一平台板2平行,再调节调平机构3,使第一平台板2处于水平位置,即可进行实验。通过控制程序控制驱动机构7驱动第二平台板6摆动,可以使得第二平台板6上的球体按照一定的轨迹进行运动,记录装置9则记录出球体的运动轨迹信息以便后续分析。通过对调平机构3的调节,即可使该板球控制系统满足不同使用位置的使用需求,避免了对驱动机构7的控制程序的反复调整、编改而造成的出错,提高实验效率,增大板球控制系统的精确度。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第一平台板2水平度的调节,调平机构3设有四个,且置于第一平台板2的四角位置。具体地,调平机构3包括螺杆31、弹簧32和调节螺母33,螺杆31与第一平台板2滑动连接,且其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弹簧32套设于螺杆31上,且其一端抵接底板1顶面,另一端抵接第一平台板2底面,调节螺母33置于第一平台板2顶部,且螺纹连接于螺杆31上。初始时,弹簧32处于预紧状态,弹簧32对第一平台板2具有弹力,通过旋动调节螺母33可实现第一平台板2的上下微调,从而使得第一平台板2调至水平位置。进一步地,为了增强该板球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该板球控制系统还包括加强杆10以及连接于加强杆10两端的第一联轴器11和第二联轴器12,第一联轴器11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第二联轴器12固定连接于立杆8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联轴器11和第二联轴器12均优选为万向联轴器。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二平台板6具有两个方向的摆动形式,从而丰富第二平台板6上球体的运动轨迹,使之能够更好的反映现实中的情况,驱动机构7设有两个,分别置于第二平台板6的X轴和Y轴方向上。具体地,驱动机构7包括舵机71、与舵机71输出轴固定连接的摇臂72和驱动杆73,舵机71固定连接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1);/n第一平台板(2),所述第一平台板(2)置于底板(1)上端;/n调平机构(3),所述调平机构(3)可调节第一平台板(2)相对底板(1)的角度,以使其始终处于水平位置;/n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平台板(2)中心上;/n万向节(5),所述万向节(5)底部固定连接于连接杆(4)顶部;/n第二平台板(6),所述万向节(5)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二平台板(6)中心上;/n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可驱动第二平台板(6)上下摆动,以使第二平台板(6)上的球体运动轨迹发生改变;/n第一支架(8),所述第一支架(8)包括立杆(81)和固定连接于立杆顶部的横杆(82),所述立杆(81)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n记录装置(9),所述记录装置(9)固定连接于横杆(82)远离立杆(81)的一端,且其中心正对第二平台板(6)中心,以便记录第二平台板(6)上的球体运动轨迹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第一平台板(2),所述第一平台板(2)置于底板(1)上端;
调平机构(3),所述调平机构(3)可调节第一平台板(2)相对底板(1)的角度,以使其始终处于水平位置;
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平台板(2)中心上;
万向节(5),所述万向节(5)底部固定连接于连接杆(4)顶部;
第二平台板(6),所述万向节(5)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二平台板(6)中心上;
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可驱动第二平台板(6)上下摆动,以使第二平台板(6)上的球体运动轨迹发生改变;
第一支架(8),所述第一支架(8)包括立杆(81)和固定连接于立杆顶部的横杆(82),所述立杆(81)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
记录装置(9),所述记录装置(9)固定连接于横杆(82)远离立杆(81)的一端,且其中心正对第二平台板(6)中心,以便记录第二平台板(6)上的球体运动轨迹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机构(3)设有四个,且置于第一平台板(2)的四角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机构(3)包括螺杆(31)、弹簧(32)和调节螺母(33),所述螺杆(31)与第一平台板(2)滑动连接,且其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宪,杨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微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