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026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教学用演示装置,包括机架、电机、传动轴、轴承、凸轮一和凸轮二,两个所述机架并列设置,所述传动轴水平设置且一端与电机相连,所述传动轴由轴承支撑,所述轴承安装于机架的左右两端;所述机架的上部中间部位设有垂直放置的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与其形成移动副的推杆,两个所述推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凸轮一和凸轮二形成高副接触;所述推杆的上端设置图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动物形象融入教具中,提供一种趣味性教具。当安装于传动轴上的两个凸轮转动时,与凸轮接触的两个推杆上下移动,固定在推杆上端的鸭头状图板也随之上下运动,犹如两个鸭子在水中做浮沉动作,形象逼真,趣味性强,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A demonstration device for tea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演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用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凸轮传动机构是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半自动化机械中的常用机构,最常见的是盘形凸轮机构,由盘形凸轮、推杆和机架构成。为了便于学生对凸轮机构的认识,教学中往往借助教具演示。而现有教具结构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教学用演示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用演示装置,包括机架、电机、传动轴、轴承、凸轮一和凸轮二,两个所述机架并列设置,所述传动轴水平设置且一端与电机相连,所述传动轴由轴承支撑,所述轴承安装于机架的左右两端;所述机架的上部中间部位设有垂直放置的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与其形成移动副的推杆,两个所述推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凸轮一和凸轮二形成高副接触;所述推杆的上端设置图板。进一步的,所述凸轮一和凸轮二轮廓相同,且周向错开180°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上。进一步的,所述凸轮一和凸轮二轴向间距在30-50mm之间变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动物形象融入教具中,提供一种趣味性教具。当安装于传动轴上的两个凸轮转动时,与凸轮接触的两个推杆上下移动,固定在推杆上端的鸭头状图板也随之上下运动,犹如两个鸭子在水中做浮沉动作,形象逼真,趣味性强,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B-B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教学用演示装置,包括机架1、电机7、传动轴3、轴承8、凸轮一21和凸轮二22,两个所述机架1并列设置,所述传动轴3水平设置且一端与电机7相连,所述传动轴3由轴承8支撑,所述轴承8安装于机架1的左右两端;所述机架1的上部中间部位设有垂直放置的轴套5,所述轴套5内设有与其形成移动副的推杆4,两个所述推杆4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凸轮一21和凸轮二22形成高副接触;所述推杆4的上端设置图板6。所述凸轮一21和凸轮二22轮廓相同,且周向错开180°安装于所述传动轴3上。所述凸轮一21和凸轮二22轴向间距在30-50mm之间变更。所述图板6设计为鸭头状。演示过程为:启动电机7,带动传动轴3转动,则安装于传动轴3上的凸轮一21和凸轮二22旋转,与凸轮接触的两个推杆4上下移动,固定在推杆4上端的鸭头状图板6也随之上下运动,犹如两个鸭子在水中做浮沉动作,形象逼真,趣味性强,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演示装置,包括机架(1)、电机(7)、传动轴(3)、轴承(8)、凸轮一(21)和凸轮二(2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机架(1)并列设置,所述传动轴(3)水平设置且一端与电机(7)相连,所述传动轴(3)由轴承(8)支撑,所述轴承(8)安装于机架(1)的左右两端;所述机架(1)的上部中间部位设有垂直放置的轴套(5),所述轴套(5)内设有与其形成移动副的推杆(4),两个所述推杆(4)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凸轮一(21)和凸轮二(22)形成高副接触;所述推杆(4)的上端设置图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演示装置,包括机架(1)、电机(7)、传动轴(3)、轴承(8)、凸轮一(21)和凸轮二(2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机架(1)并列设置,所述传动轴(3)水平设置且一端与电机(7)相连,所述传动轴(3)由轴承(8)支撑,所述轴承(8)安装于机架(1)的左右两端;所述机架(1)的上部中间部位设有垂直放置的轴套(5),所述轴套(5)内设有与其形成移动副的推杆(4),两个所述推杆(4)的下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