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739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器结构,其包括:一散热基座以及多个散热鳍片,其中该多个散热鳍片耸立于该散热基座的一顶部表面的上。特别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于该散热基座的顶部表面之上形成有多个涡流生成结构,且令该多个涡流生成结构位于该多个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之间,用以于所述散热器结构执行一散热工作的过程中破坏形成于各所述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的连接处的一边界层,并生成涡流。并且,实验数据显示,相较于不具有所谓的涡流生成结构的习知的散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结构显示出较为优秀的散热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的相关
,尤其涉及能够显示出优秀散热效果的一种散热器结构。
技术介绍
计算机工程师皆知,在计算机的主板上会有几个主要的发热元件,其分别是中央处理器(CPU)、南桥芯片组、北桥芯片组、及绘图芯片(GPU)。散热器即用以对这些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降温,以保持计算机的整体工作效能。请参阅图1,其显示习知的一种散热器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习知的散热器1’通常包含一散热基座11’与多个散热鳍片12’,其中,该散热基座11’用以贴附一热源,例如:CPU。另一方面,该多个散热鳍片12’通常通过冲压制程而成形于该散热基座11’的一顶部表面之上。必须特别说明的是,于习知的散热器1’的结构中,该散热基座11’的顶部表面通常为一平面(Platsurface)。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绘示的带有箭头的线条所示,当气流流进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12’之间的气流通道之后,各所述散热鳍片12’与散热基座11’的顶部表面之间会形成所谓的边界层。研究发现,位于该散热鳍片12’与散热基座11’的接面处的热会因为受到边界层的包覆而无法有效、快速地被排除,造成习知的散热器1’无法显示出最佳的散热效能。由上述说明可以得知,实有必要对习知的散热器1’进行结构上的改良或重新设计,借以提升其散热效能。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创作人极力加以研究创作,而终于研发完成本技术的一种散热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热器结构,其包括:一散热基座以及多个散热鳍片,其中该多个散热鳍片耸立于该散热基座的一顶部表面之上。特别地,本技术于该散热基座的顶部表面之上形成有多个涡流生成结构,且令该多个涡流生成结构位于该多个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之间,用以于所述散热器结构执行一散热工作的过程中破坏形成于各所述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的连接处的一边界层,并生成涡流。并且,实验数据显示,相较于不具有所谓的涡流生成结构的习知的散热器,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显示出较为优秀的散热效能。因此,为了达成上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的创作人提供所述散热器结构的一实施例,其包括:一散热基座;以及多个散热鳍片,耸立于该散热基座的一顶部表面之上;其中,该散热基座的该顶部表面之上形成有多个沟槽,且该多个沟槽位于该多个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之间,用以于所述散热器结构执行一散热工作的过程中破坏形成于各所述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的连接处的一边界层。于前述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一实施例中,该沟槽的一侧剖视面的形状可为下列任一者:三角形、四角形、扇形、或带有至少一弧边的三角形。于前述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一实施例中,该散热鳍片的至少一表面之上形成有多个微结构,且该微结构可为下列任一者:半圆柱体、四角锥柱或三角锥柱。因此,为了达成上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的创作人提供所述散热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其包括:一散热基座;以及多个散热鳍片,耸立于该散热基座的一顶部表面之上;其中,该散热基座的该顶部表面之上形成有多个凹槽,且该多个凹槽位于该多个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之间,用以于所述散热器结构执行一散热工作的过程中破坏形成于各所述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的连接处的一边界层。于前述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凹槽的一侧剖视面的形状可为下列任一者:三角形、四角形、扇形、或带有至少一弧边的三角形。附图说明图1显示习知的一种散热器的立体图;图2显示本技术的一种散热器结构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显示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显示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散热基座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立体图;图5显示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多个散热鳍片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立体图;图6显示本技术的一种散热器结构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显示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显示本技术的一种散热器结构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显示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10显示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散热基座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1散热器结构11散热基座111沟槽112嵌合沟槽114凹槽12散热鳍片121微结构122穿孔13散热管131第一段132第二段133连接段1’散热器11’散热基座12’散热鳍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散热器结构,以下将配合附图,详尽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2显示本技术的一种散热器结构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且图3显示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2与图3所示,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1包括:一散热基座11以及多个散热鳍片12,其中该多个散热鳍片12耸立于该散热基座11的一顶部表面之上。特别地,本技术于该散热基座11的顶部表面之上形成有多个沟槽111,且令该多个沟槽111位于该多个散热鳍片12与该散热基座11之间,用以于所述散热器结构1执行一散热工作的过程中破坏形成于各所述散热鳍片12与该散热基座11的连接处的一边界层。更详细地说明,本技术于散热基座11的顶部表面上所制作的多个沟槽111主要作为涡流生成器(Vortexgenerator)。如图2所绘示的带有箭头的线条所示,当气流流进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12之间的气流通道之后,即使各所述散热鳍片12与散热基座11的顶部表面之间会形成所谓的边界层,但所述边界层会由该多个沟槽111所破坏,使得气流会在受破坏的边界层处转变成涡流(vortex)。基于这个理由,该多个沟槽111可以被视为所谓的涡流生成结构。下表(1)纪录了两个散热器样品的散热效能的量测结果,其中,表(1)所列样品A为习知的散热器1’(如图1所示),其散热基座11’的顶部表面为一平面(Platsurface)。另一方面,表(2)所列样品B则为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1。表(1)由表(1)可知,相较于习知的散热器(也就是,样品A),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1的一气流流入侧与一气流流出侧之间的压差并无显着提升。同时,通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与平均温度的量测数据可以进一步地得知,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1相较于习知的散热器1’(如图1所示)而显示出较为优秀的散热效能。继续地参阅图3,并请同时参阅图4,其显示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1的散热基座11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立体图。仔细观察图3可以发现,图3绘示该沟槽111的一侧剖视面的形状为三角形。然而,在可实现实施例中,本技术并不会特别限制该沟槽111的侧剖视面的形状,其可以是三角形、四角形、扇形、或带有至少一弧边的三角形。举例而言,图4绘示沟槽111的侧剖视面的形状为带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散热基座;以及/n多个散热鳍片,耸立于该散热基座的一顶部表面之上;/n其中,该散热基座的该顶部表面之上形成有多个沟槽,且该多个沟槽位于该多个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之间,用以于所述散热器结构执行一散热工作的过程中破坏形成于各所述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的连接处的一边界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散热基座;以及
多个散热鳍片,耸立于该散热基座的一顶部表面之上;
其中,该散热基座的该顶部表面之上形成有多个沟槽,且该多个沟槽位于该多个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之间,用以于所述散热器结构执行一散热工作的过程中破坏形成于各所述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基座的连接处的一边界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沟槽的一侧剖视面的形状可为下列任一者:三角形、四角形、扇形、或带有至少一弧边的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的至少一表面之上形成有多个微结构,且该微结构可为下列任一者:半圆柱体、四棱柱或三棱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基座的一底部表面形成有至少一嵌合沟槽,且各所述散热鳍片具有至少一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散热管,且该散热管包括:
一第一段,嵌于该嵌合沟槽之中;
一第二段,穿过各所述散热鳍片的该穿孔;以及
一连接段,连接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顺渊黄祥河蔡明昆褚雯霄王啟川
申请(专利权)人:立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