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是由外筒体、内筒体及其环隙中设置的炉管管排组成,内筒体同轴心设于外筒体中,外筒体与内筒体的上端环周由挂架相固定连接,下端有托架相固定连接,内筒体的下端有分流锥,加热炉烟气经分流锥扩散进入环隙对流室中,流经炉管管排上行至对流室出口与烟道连通。在内外筒体环隙中的炉管管排为连续由单程或多程为U形管的炉管连续往复的首尾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的提高了对流室的综合传热系数,达到了生产装置节能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加热炉,适用于纯辐射室加热炉,为减少加热炉随烟气带 走的热量损失,在辐射室于烟囱之间加上此对流室,通过结构的改进,对热量 加以回收和利用,本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加热炉燃料燃烧产生高温烟气,在辐射室通过辐射和对流传热的方 式把热量传递给炉管内的介质,使之温度升高,后经对流室换热再从烟自排出 炉外。这通常用于方箱炉和直径较大的圆筒炉,而且通常为横向排管。但对于 直径较小的圓筒炉,由于辐射室直径小,横向排管比较困难,由于炉管很短, 炉管内阻力降比较大,对流室结构也不太好处理,所以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纯辐 射炉,没有对流室。辐射室直接与烟自相连,由辐射室排出的烟气直接经烟囪排出炉外,造成能源浪费,加热炉的热效率较低,通常加热炉热效率只有50~ 60%。所以设计一个用于纯辐射炉的对流室,对于节约能源、提高加热炉热效率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 一种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 室,不但热效率高,而且4殳资少、结构简单、维^务方便。加热炉的热效率可由 原50 ~ 60%提高到65 ~ 85%,是解决纯辐射炉热效率低的最佳技术。本技术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由外筒体、内筒体及其环隙中设置的炉 管管排组成。1)、筒体结构内筒体与外筒体同心,筒体上端环周有挂架相固定和连接 吊起炉管,另一作用连接内外筒体。下端也设有托架固定连接以稳固炉管,内 筒体底部为圆锥端。其作用①将辐射室的烟气分流,使烟气经由环隙炉管流 向烟囱。②使辐射室的热量遇到锥段壁面,对炉管产生反射作用,提高辐射室上部的热量利用, -提高辐射室的热效率。2) 、炉管结构炉管管排式有单程(也可多程)为U形管的连接往复地首 尾相连,呈环形排列,上端搭挂在挂架上,下端弧顶由固定销插入托架的销孔 中固定,炉管外壁设有翅片(或钉头)。3) 、介质进出口结构炉管管排上设有进口 a和出口 b,进口 a上端于外筒 体由密封套管密封,下端出口 b也同样于外筒体由密封套管密封,下端出口 b 与辐射室的炉管连接,外筒体由钢结构组成。4) 、烟气走向加热炉烟气经分流锥扩散进入环隙对流室中,流经炉管管 排上行至对流室出口与烟道相连通。本技术的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 效的提高了对流室的综合传热系数,达到了生产装置节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的A-A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由外筒体1、内筒体2和在其环隙3中 设置的炉管管排4构成。内筒体2同轴心设于外筒体1中,外筒体1与内筒体2 的上端环周由挂架5相固定连接,下端有托架6相固定连接,内筒体2的下端 有分流锥7,加热炉烟气经分流锥7扩散进入环隙3对流室中,流经炉管管排4 上行至对流室出口与烟道连通。在内外筒体环隙3中的炉管管排4为连续由单 程或多程为U形管的炉管连续往复的首尾连接构成。炉管上设有翅片(或钉头), 在炉管管排4上有进口 a和出口 b。各管程炉管的上端搭挂回绕于挂架5上,炉 管下端弧顶有固定销8插于托架6的销孔中。权利要求1、 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由外筒体(1)、内筒体(2)和在其环隙(3)中 设置的炉管管排(4)构成,其特征在于内筒体(2)同轴心设于外筒体(1)中, 外筒体(1 )与内筒体(2 )的上端环周有挂架(5 )相固定连接,下端有托架(6 ) 相固定连接,内筒体(2)的下端有分流锥(7),在环隙(3)中的炉管管排(4) 为连续单程或多程环形排列,各管程炉管的上端搭挂回绕于挂架(5)上,炉管 下端弧顶有固定销(8)插入托架(6)的销孔中。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其特征在于炉管管排(4) 是由单程或多程为U形管的炉管连续往复的首尾连接构成,在炉管管排(4)上 由进口 a禾口出口 b。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其特征在于加热炉烟气经 分流锥(7)扩散进入环隙(3)的对流室中,流经炉管管排(4)上行至对流室 出口与烟道连通。专利摘要本技术的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是由外筒体、内筒体及其环隙中设置的炉管管排组成,内筒体同轴心设于外筒体中,外筒体与内筒体的上端环周由挂架相固定连接,下端有托架相固定连接,内筒体的下端有分流锥,加热炉烟气经分流锥扩散进入环隙对流室中,流经炉管管排上行至对流室出口与烟道连通。在内外筒体环隙中的炉管管排为连续由单程或多程为U形管的炉管连续往复的首尾连接构成。本技术的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的提高了对流室的综合传热系数,达到了生产装置节能的目的。文档编号F24H1/22GK201155856SQ20082000061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9日专利技术者刘智泉 申请人:刘智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加热炉高效节能对流室由外筒体(1)、内筒体(2)和在其环隙(3)中设置的炉管管排(4)构成,其特征在于内筒体(2)同轴心设于外筒体(1)中,外筒体(1)与内筒体(2)的上端环周有挂架(5)相固定连接,下端有托架(6)相固定连接,内筒体(2)的下端有分流锥(7),在环隙(3)中的炉管管排(4)为连续单程或多程环形排列,各管程炉管的上端搭挂回绕于挂架(5)上,炉管下端弧顶有固定销(8)插入托架(6)的销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泉,
申请(专利权)人:刘智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