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113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池,所述冷却池的底部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冷却池的内腔设置有放置板,所述冷却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冷却池、水箱、滤板、放置板、设备箱、电机、旋转杆、旋流叶片、循环水泵、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支撑杆、连通管、电磁阀、进水泵、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不可对淬火工件进行均匀冷却的问题,该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具备可对淬火工件进行均匀冷却的优点,值得推广。

A cooling device for quen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
,具体为一种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淬火是热处理中常规的处理步骤,是用于改变金属的晶相,以获得不同性能的金属制品,在淬火的过程中,对水温的控制是特别关键的,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大量工件进行淬火时,经常会造成热累积的现象,这就导致各处的水温不均衡,而由于不均衡的温度原因,工件的质量也就不能得到保证,容易导致金属加工不完全,给金属的加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具备可对淬火工件进行均匀冷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不可对淬火工件进行均匀冷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池,所述冷却池的底部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冷却池的内腔设置有放置板,所述冷却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部依次贯穿设备箱和冷却池并延伸至冷却池内腔的底部,所述旋转杆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旋流叶片,所述冷却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冷却池的左侧从下至上依次连通管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冷却池的一端与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冷却池的一端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水箱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池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所述连通管的底部与水箱连通,所述冷却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泵,所述进水泵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远离进水泵的一端与冷却池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远离进水泵的一端依次贯穿水箱和滤板并延伸至滤板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冷却池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放置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放置板的一侧延伸至冷却池的顶部并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为网格镂空形状。优选的,所述冷却池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冷却池的底部,所述旋转杆的表面与设备箱和冷却池的连接处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杆的表面套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底部与冷却池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水箱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远离水箱的一端均套设有管盖,所述水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且导流板呈三角形。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水箱的底部,所述水箱和冷却池的正表面均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冷却池正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冷却池、水箱、滤板、放置板、设备箱、电机、旋转杆、旋流叶片、循环水泵、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支撑杆、连通管、电磁阀、进水泵、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不可对淬火工件进行均匀冷却的问题,该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具备可对淬火工件进行均匀冷却的优点,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水箱,能够起到储水的作用,通过设置滤板,能够起到过滤冷却水的作用,通过设置设备箱,能够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通过设置旋流叶片,能够带动冷却水流动,通过设置循环水泵,能够便于水的流动,通过设置支撑杆,能够起到支撑冷却池的作用,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用于检测冷却水的温度,通过设置排水管,能够起到排水的作用,通过设置管盖,能够起到封闭进水管和排水管的作用,通过设置支撑腿,能够起到支撑水箱的作用,通过设置控制面板,能够便于使用者操控,通过设置放置板为网格镂空形状,能够便于水的流动,通过设置密封圈,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通过设置导流板,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冷却池、2水箱、3滤板、4放置板、5设备箱、6电机、7旋转杆、8旋流叶片、9循环水泵、10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2支撑杆、13连通管、14电磁阀、15进水泵、16第三连接管、17第四连接管、18气缸、19连接板、20温度传感器、21进水管、22排水管、23管盖、24支撑腿、25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池1,冷却池1的底部设置有水箱2,水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板3,冷却池1的内腔设置有放置板4,冷却池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箱5,设备箱5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7,旋转杆7的顶部依次贯穿设备箱5和冷却池1并延伸至冷却池1内腔的底部,旋转杆7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旋流叶片8,冷却池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水泵9,冷却池1的左侧从下至上依次连通管有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11,第一连接管10远离冷却池1的一端与循环水泵9的进水口连通,第二连接管11远离冷却池1的一端与循环水泵9的出水口连通,冷却池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底部与水箱2固定连接,冷却池1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连通管13,连通管13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14,连通管13的底部与水箱2连通,冷却池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泵15,进水泵1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三连接管16和第四连接管17,第三连接管16远离进水泵15的一端与冷却池1连通,第四连接管17远离进水泵15的一端依次贯穿水箱2和滤板3并延伸至滤板3的底部,冷却池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气缸18,放置板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远离放置板4的一侧延伸至冷却池1的顶部并与气缸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放置板4为网格镂空形状,冷却池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0,支撑杆12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冷却池1的底部,旋转杆7的表面与设备箱5和冷却池1的连接处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旋转杆7的表面套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底部与冷却池1的内壁固定连接,水箱2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21,水箱2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22,进水管21和排水管22远离水箱2的一端均套设有管盖23,水箱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且导流板呈三角形,水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4,支撑腿24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水箱2的底部,水箱2和冷却池1的正表面均设置有观察窗,冷却池1正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5,通过设置水箱2,能够起到储水的作用,通过设置滤板3,能够起到过滤冷却水的作用,通过设置设备箱5,能够起到保护电机6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池(1)的底部设置有水箱(2),所述水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板(3),所述冷却池(1)的内腔设置有放置板(4),所述冷却池(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箱(5),所述设备箱(5)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的顶部依次贯穿设备箱(5)和冷却池(1)并延伸至冷却池(1)内腔的底部,所述旋转杆(7)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旋流叶片(8),所述冷却池(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水泵(9),所述冷却池(1)的左侧从下至上依次连通管有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11),所述第一连接管(10)远离冷却池(1)的一端与循环水泵(9)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11)远离冷却池(1)的一端与循环水泵(9)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池(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底部与水箱(2)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池(1)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连通管(13),所述连通管(13)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14),所述连通管(13)的底部与水箱(2)连通,所述冷却池(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泵(15),所述进水泵(1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三连接管(16)和第四连接管(17),所述第三连接管(16)远离进水泵(15)的一端与冷却池(1)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17)远离进水泵(15)的一端依次贯穿水箱(2)和滤板(3)并延伸至滤板(3)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淬火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池(1)的底部设置有水箱(2),所述水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板(3),所述冷却池(1)的内腔设置有放置板(4),所述冷却池(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箱(5),所述设备箱(5)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的顶部依次贯穿设备箱(5)和冷却池(1)并延伸至冷却池(1)内腔的底部,所述旋转杆(7)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旋流叶片(8),所述冷却池(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水泵(9),所述冷却池(1)的左侧从下至上依次连通管有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11),所述第一连接管(10)远离冷却池(1)的一端与循环水泵(9)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11)远离冷却池(1)的一端与循环水泵(9)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池(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底部与水箱(2)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池(1)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连通管(13),所述连通管(13)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14),所述连通管(13)的底部与水箱(2)连通,所述冷却池(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泵(15),所述进水泵(1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三连接管(16)和第四连接管(17),所述第三连接管(16)远离进水泵(15)的一端与冷却池(1)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17)远离进水泵(15)的一端依次贯穿水箱(2)和滤板(3)并延伸至滤板(3)的底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良俊林少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青华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