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111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润滑油的再生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包括沉降罐,所述沉降罐内壁上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配设有能够沿所述弧形凹槽插入或抽出的排油管,所述弧形凹槽对应的所述沉降罐外壁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使能够从所述透明观察窗中观察到所述排油管的端头位置。通过设置在沉降罐外壁上的透明观察窗,能够观察到沉降罐内部的沉降物和基础油的分层位置,以及能够观察到排油管在弧形凹槽中插入的深度,调整排油管的插入深度使排油管端头位置与分层位置适配,从而使排油过程中不会将沉降物排出,只需要一次调整排油管位置即可进行准确排油,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基础油与沉降物的彻底分离。

A flocculating and settling device for waste lubricating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润滑油的再生回收装置
,特别是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
技术介绍
废润滑油的再生回收基础油,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可以较少环境污染,沉降分离工序是废润滑油的再生回收基础油的一个预处理工序,主要目的是分离较大的固体杂质和大部分水,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沉降罐中对油渣混合物进行沉降后,从沉降罐上层插入排油管对罐内上层基础油进行抽取,但是这个排油的方式非常麻烦,排油管吸力较大,会将部分罐底杂质一同吸走,导致基础油与杂质分离不彻底,而且在排油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排油管的位置来匹配液面高度,操作费时费力。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在对沉降罐中基础油进行排放时,采用从液面上方插入吸管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操作麻烦,还会吸走沉降罐内部分杂质导致基础油与杂质分离不彻底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在对沉降罐中基础油进行排放时,采用从液面上方插入吸管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操作麻烦,还会吸走沉降罐内部分杂质导致基础油与杂质分离不彻底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通过设置在沉降罐外壁上的透明观察窗,能够观察到沉降罐内部的沉降物和基础油的分层位置,以及能够观察到排油管在弧形凹槽中插入的深度,调整排油管的插入深度使排油管端头位置与分层位置适配,从而使排油过程中不会将沉降物排出,只需要一次调整排油管位置即可进行准确排油,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基础油与沉降物的彻底分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包括沉降罐,所述沉降罐内壁上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配设有能够沿所述弧形凹槽插入或抽出的排油管,所述弧形凹槽对应的所述沉降罐外壁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使能够从所述透明观察窗中观察到所述排油管的端头位置。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通过在沉降罐内壁上设置一个弧形凹槽,使得排油管插入过程中能够沿弧形凹槽插入到沉降罐内的液体中,避免液体浮力造成排油管的插入位置不准确,并且通过设置在沉降罐外壁上的透明观察窗,能够观察到沉降罐内部的沉降物和基础油的分层位置,以及能够观察到排油管在弧形凹槽中插入的深度,调整排油管的插入深度使排油管端头位置与分层位置适配,从而使排油过程中不会将沉降物排出,而且操作也十分简便,只需要一次调整排油管位置即可进行准确排油,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基础油与沉降物的彻底分离。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弧形凹槽为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弧度大于180度。将弧形凹槽设置成圆弧形结构利于与普通的圆形排油管匹配,并且圆弧形结构的弧度大于180度,使得排油管能够被限制在弧形凹槽内不易滑出,保证了排油管能够在弧形凹槽中顺利到达排油高度,并能在透明观察窗中较好的观察排油管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弧形凹槽沿所述沉降罐的高度方向竖直布置。弧形凹槽的作用是引导排油管的运动方向,使排油管能够沿弧形凹槽运动而改变排油管插入液体内的深度,故而弧形凹槽最简洁的设置就是沿着沉降罐的高度方向直线布置,一方面工艺简便,另一方面能够直接有效起到导向排油管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油管端头封闭,所述排油管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排油管内部的进油孔。将排油管端部设置成封闭状态,进油孔设置在排油管的侧壁上,使得在排油过程中排油管的吸力不易将沉降罐内的沉降物吸入到排油管中,避免造成沉降物与基础油的分离不彻底。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油管上设有若干所述进油孔,若干所述进油孔沿所述排油管的同一截圆上均匀布置。在排油管侧壁上设置多个进油孔,进油孔沿着排油管的同一截圆均匀布置,避免排油管在插入过程中,其侧壁上侧进油孔被弧形凹槽所遮挡而无法排液的情况。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沉降罐上设有固定所述排油管的固定装置。在沉降罐上设置固定装置固定排油管,当排油管插入液体的深度调整完毕后可以通过固定装置将排油管固定,避免在排油过程中排油管松动或位置变化。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排油管适配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弹性垫,所述限位凸台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通孔的卡缝,使所述排油管能够沿所述卡缝移入和/或移出所述通孔。排油管通过卡缝移入到通孔中,通孔中的弹性垫对排油管产生挤压力,使排油管在通孔中保持位置稳定,不易产生滑动,保证了排油的顺利进行。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通过在沉降罐内壁上设置一个弧形凹槽,使得排油管插入过程中能够沿弧形凹槽插入到沉降罐内的液体中,避免液体浮力造成排油管的插入位置不准确,并且通过设置在沉降罐外壁上的透明观察窗,能够观察到沉降罐内部的沉降物和基础油的分层位置,以及能够观察到排油管在弧形凹槽中插入的深度,调整排油管的插入深度使排油管端头位置与分层位置适配,从而使排油过程中不会将沉降物排出,而且操作也十分简便,只需要一次调整排油管位置即可进行准确排油,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基础油与沉降物的彻底分离;2、将排油管端部设置成封闭状态,进油孔设置在排油管的侧壁上,使得在排油过程中排油管的吸力不易将沉降罐内的沉降物吸入到排油管中,避免造成沉降物与基础油的分离不彻底;在排油管侧壁上设置多个进油孔,进油孔沿着排油管的同一截圆均匀布置,避免排油管在插入过程中,其侧壁上侧进油孔被弧形凹槽所遮挡而无法排液的情况;3、在沉降罐上设置固定装置固定排油管,当排油管插入液体的深度调整完毕后可以通过固定装置将排油管固定,避免在排油过程中排油管松动或位置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排油管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限位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沉降罐,101-弧形凹槽,102-透明观察窗,2-排油管,201-进油孔,3-限位凸台,301-通孔,302-卡缝,303-弹性垫,4-基础油,5-沉降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包括沉降罐1,所述沉降罐1内壁上设有弧形凹槽101,所述弧形凹槽101内配设有能够沿所述弧形凹槽101插入或抽出的排油管2,所述弧形凹槽101对应的所述沉降罐1外壁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02,使能够从所述透明观察窗102中观察到所述排油管2的端头位置。具体的,所述弧形凹槽101为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弧度大于180度,使得排油管2能够被限制在弧形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罐(1),所述沉降罐(1)内壁上设有弧形凹槽(101),所述弧形凹槽(101)内配设有能够沿所述弧形凹槽(101)插入或抽出的排油管(2),所述弧形凹槽(101)对应的所述沉降罐(1)外壁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02),使能够从所述透明观察窗(102)中观察到所述排油管(2)的端头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罐(1),所述沉降罐(1)内壁上设有弧形凹槽(101),所述弧形凹槽(101)内配设有能够沿所述弧形凹槽(101)插入或抽出的排油管(2),所述弧形凹槽(101)对应的所述沉降罐(1)外壁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02),使能够从所述透明观察窗(102)中观察到所述排油管(2)的端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101)为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弧度大于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101)沿所述沉降罐(1)的高度方向竖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润滑油絮凝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2)端头封闭,所述排油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翔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绿艺华福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