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795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不漏液的底料层、漏液的面料层和夹设在底料层、面料层之间的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和面料层之间设置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当中设置有若干吸水条,所述吸水条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抗菌层和面料层的支撑块,所述吸水条和支撑块之间形成空槽,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用于导通支撑块两侧空槽的通槽,所述面料层远离底料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凹点,所述凹点的底部设置有向吸水层延伸的吸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吸水吸湿性能的效果。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nitary cotton antibacterial non-woven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纺布,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
技术介绍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目前,公告号为CN2087102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无纺布,包括漏液的面料层、不漏液的底料层和夹设在中间的抗菌层,抗菌层由双层无纺布和树脂层轧压整烫而成,树脂层敷设在双层无纺布中间,双层无纺布的表面镀银,双层无纺布和树脂层通过针刺方式固定连接,双层无纺布的外表面均布透气微孔,树脂层采用丙烯酸材料,双层无纺布的其中一侧镀银,通过树脂层取代传统的木浆材料,由树脂粉构成的树脂层更加细化,吸水效果好;在贴身表层镀银能够杀灭所接触的细菌;轧压整烫使整个吸收层不会成团成块,舒适度高;针刺和透气微孔提高了透气性。然而,该无纺布不具有单独的吸湿、吸水层,无法满足无纺布在实用过程中的吸水效果,且柔软弹性效果较差。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具有良好的吸水吸湿性能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包括不漏液的底料层、漏液的面料层和夹设在底料层、面料层之间的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和面料层之间设置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当中设置有若干吸水条,所述吸水条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抗菌层和面料层的支撑块,所述吸水条和支撑块之间形成空槽,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用于导通支撑块两侧空槽的通槽,所述面料层远离底料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凹点,所述凹点的底部设置有向吸水层延伸的吸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料层、面料层之间设置抗菌层和吸水层,吸水层当中的吸水条具有良好的吸水吸湿效果,能够吸附存贮较多的水分,并通过支撑块对吸水层的厚度进行支撑,使得吸水层保持一定的厚度,防止面料受到挤压后吸水层当中的水分被挤出而从面料的表面流出;面料表面的水分能够从吸水孔当中吸附进入到面料当中;通过设置抗菌层,抗菌层采用抗菌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层的一端与凹点连通,另一端与吸水条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水孔将凹点和吸水条连通,使得面料外部的水分能够从吸水孔当中吸附进入到吸水条当中进行水分的吸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条为吸水棉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吸水棉条,吸水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效果,且柔软亲肤,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为橡胶弹性块,通槽设置在支撑块靠近面料层的一侧,所述通槽的大小从两端往中间逐渐减小,所述通槽的两端呈向底料层方向倾斜的圆弧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为橡胶弹性块,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能够对吸水层进行弹性支撑,使得面料保持一定厚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弹性,支撑块上的通槽能够将两侧的空槽导通,且通槽的两端呈向底料层方向倾斜的圆弧结构,进入到通槽当中的水分能够通过弧形的通道向空槽当中流通,从而进行吸湿吸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为纳米银纤维热合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纳米银纤维热合形成抗菌层,纳米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杀菌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靠近吸水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抗菌层当中设置通孔和凹槽,通孔和凹槽形成一定的空间,使得吸水层当中的水分能够渗入到抗菌层当中,并通过纳米银纤维上的纳米银颗粒进行杀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凹槽的槽宽,所述凹槽的内部填充的除臭块,所述除臭块为附着活性炭颗粒的棉纤维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凹槽当中填充附着有活性炭颗粒的棉纤维块,活性炭颗粒具有良好的吸附异味的作用,使得面料具有异味吸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位置与吸水条相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凹槽的位置与吸水条相对应,能够使得吸水条当中吸附的水分能够顺畅地进入到凹槽当中的,并通过除臭块进行吸收,并形成顺畅的吸水导水通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料层为防水薄膜,所述面料层为网状聚丙烯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水薄膜和网状的聚丙烯层做为无纺布的基层,底料层为防水薄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能够阻止水分从面料一侧渗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吸水条,能够对吸水层进行支撑,使得面料当中的吸水结构能够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空间,能够使得水分具有充足的容纳空间;通过设置吸水孔和凹点,面料层面料的水分能够从面料层渗入,进入到吸水层当中进行吸水储存;通过设置吸水条,吸水条形成单独的吸湿模块,使得面料能够吸附较多的水分;通过设置通槽,通槽能够将两侧的空槽和支撑块导通,使得两侧的水分能够透过通槽,使得面料当中的水分能够进行流通,防止局部的水分过多而造成溢水;通过设置抗菌层,纳米银纤维热合形成抗菌层,纳米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增加面料的抗菌性;通过在抗菌层当中设置除臭块,使得面料具有一定的异味吸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料层;2、抗菌层;3、吸水层;4、面料层;5、凹点;6、吸水孔;7、吸水条;8、空槽;9、支撑块;10、通槽;11、通孔;12、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如图1所示,包括不漏液的底料层1、漏液的面料层4和夹设在底料层1、面料层4之间的抗菌层2,抗菌层2和面料层4之间设置有吸水层3,底料层1为防水薄膜,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材料的选择,例如聚乙烯薄膜层,面料层4为网状聚丙烯层。通过设置防水薄膜和网状的聚丙烯层做为无纺布的基层,底料层1为防水薄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能够阻止水分从面料一侧渗出。吸水层3当中设置有若干吸水条7,吸水条7为吸水棉条,吸水棉条具有良好的吸水效果,且柔软亲肤,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效果。吸水条7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抗菌层2和面料层4的支撑块9,支撑块9为橡胶弹性块,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能够对吸水层3进行弹性支撑,使得面料保持一定厚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吸水条7和支撑块9之间形成空槽8,支撑块9上设置有用于导通支撑块9两侧空槽8的通槽10,通槽10设置在支撑块9靠近面料层4的一侧,通槽10的大小从两端往中间逐渐减小,通槽10的两端呈向底料层1方向倾斜的圆弧结构,通槽10的两端呈向底料层1方向倾斜的圆弧结构,进入到通槽10当中的水分能够通过弧形的通道向空槽8当中流通,从而进行吸湿吸水。面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包括不漏液的底料层(1)、漏液的面料层(4)和夹设在底料层(1)、面料层(4)之间的抗菌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2)和面料层(4)之间设置有吸水层(3),所述吸水层(3)当中设置有若干吸水条(7),所述吸水条(7)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抗菌层(2)和面料层(4)的支撑块(9),所述吸水条(7)和支撑块(9)之间形成空槽(8),所述支撑块(9)上设置有用于导通支撑块(9)两侧空槽(8)的通槽(10),所述面料层(4)远离底料层(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凹点(5),所述凹点(5)的底部设置有向吸水层(3)延伸的吸水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包括不漏液的底料层(1)、漏液的面料层(4)和夹设在底料层(1)、面料层(4)之间的抗菌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2)和面料层(4)之间设置有吸水层(3),所述吸水层(3)当中设置有若干吸水条(7),所述吸水条(7)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抗菌层(2)和面料层(4)的支撑块(9),所述吸水条(7)和支撑块(9)之间形成空槽(8),所述支撑块(9)上设置有用于导通支撑块(9)两侧空槽(8)的通槽(10),所述面料层(4)远离底料层(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凹点(5),所述凹点(5)的底部设置有向吸水层(3)延伸的吸水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3)的一端与凹点(5)连通,另一端与吸水条(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条(7)为吸水棉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保卫生棉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9)为橡胶弹性块,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林隆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