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气型无纺布,包括基层,基层上表面设置有外层,基层下表面设置有里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感出众且亲肤性好,面料的弹性和韧性较高,且具有防污渍的作用,通过设置弹性带,且弹性带之间相互贴合形成有间隙,间隙能随外力拉扯而增大,从而能使更多的外界空气进入间隙内部并与面料内部空气进行交换,大大增加了面料的透气性,使得面料穿着时变得更为舒适,其中,在间隙随拉力作用产生弹性伸缩时,会产生一呼一吸的作用,从而能不断吸入外界新鲜空气并不断呼出面料内部空气,从而能达到换气效果,使得面料内外的空气流通变得更为顺畅。
A kind of breathable non-woven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型无纺布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透气型无纺布。
技术介绍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无纺布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无纺布通常结构较为紧密,因此透气性较差,贴身效果不佳,因此穿着不够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的透气型无纺布。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透气型无纺布,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上表面设置有外层,所述基层下表面设置有里层,所述外层和里层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所述基层包括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均与第一透气孔导通,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相对的一面上均粘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之间相互贴合形成有若干个间隙,所述间隙均与第二透气孔导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层由第一纺织纱和第二纺织纱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纺织纱由若干锦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纺织纱由若干丝光棉纤维加捻而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里层由第三纺织纱和第四纺织纱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纺织纱由若干长绒棉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四纺织纱由若干甲壳素纤维加捻而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层表面设置有防污涂层,所述防污涂层为聚四氟乙烯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带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弹性带之间粘合连接在一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层、外层和里层之间粘合连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手感出众且亲肤性好,面料的弹性和韧性较高,且具有防污渍的作用,通过设置弹性带,且弹性带之间相互贴合形成有间隙,间隙能随外力拉扯而增大,从而能使更多的外界空气进入间隙内部并与面料内部空气进行交换,大大增加了面料的透气性,使得面料穿着时变得更为舒适,其中,在间隙随拉力作用产生弹性伸缩时,会产生一呼一吸的作用,从而能不断吸入外界新鲜空气并不断呼出面料内部空气,从而能达到换气效果,使得面料内外的空气流通变得更为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外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里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层;101、第一无纺布层;102、第二无纺布层;2、外层;3、里层;4、第一透气孔;5、第二透气孔;6、弹性带;7、间隙;8、第一纺织纱;9、第二纺织纱;10、第三纺织纱;11、第四纺织纱;12、防污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透气型无纺布,包括基层1,基层1上表面设置有外层2,基层1下表面设置有里层3,基层1、外层2和里层3之间粘合连接在一起,外层2和里层3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4,基层1包括第一无纺布层101和第二无纺布层102,第一无纺布层101和第二无纺布层102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气孔5,第二透气孔5均与第一透气孔4导通,第一无纺布层101和第二无纺布层102相对的一面上均粘接有弹性带6,弹性带6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从而保证了弹性带6的弹性,弹性带6之间粘合连接在一起,弹性带6之间相互贴合形成有若干个间隙7,间隙7均与第二透气孔5导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带6,且弹性带6之间相互贴合形成有间隙7,由于间隙7与第二透气孔5导通,第二透气孔5与第一透气孔4导通,从而使得空气能在间隙7、第二透气孔5和第一透气孔4之间流通,而当面料被制成衣物并穿在人身上时,一旦觉得闷热,可以用手扯动外层2或里层3,外层2或里层3受到外力拉扯时会拉动弹性带6,弹性带6受拉时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被不断拉长,则能使弹性带6之间形成的间隙7不断增大,从而能使更多的外界空气进入间隙7内部并与面料内部空气进行交换,大大增加了面料的透气性,使得面料穿着时变得更为舒适,其中,在间隙7随拉力作用产生弹性伸缩时,会产生一呼一吸的作用,从而能不断吸入外界新鲜空气并不断呼出面料内部空气,从而能达到换气效果,使得面料内外的空气流通变得更为顺畅。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层2由第一纺织纱8和第二纺织纱9经纬编织而成,第一纺织纱8由若干锦纶纤维加捻而成,第二纺织纱9由若干丝光棉纤维加捻而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纺织纱8由若干锦纶纤维加捻而成,锦纶纤维强度较高且回弹性较好,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第二纺织纱9由若干丝光棉纤维加捻而成,丝光棉纤维光洁亮丽、柔软抗皱,能有效提升面料的手感,并使得面料具有真丝般的光泽。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里层3由第三纺织纱10和第四纺织纱11经纬编织而成,第三纺织纱10由若干长绒棉纤维加捻而成,第四纺织纱11由若干甲壳素纤维加捻而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三纺织纱10由若干长绒棉纤维加捻而成,长绒棉纤维手感柔软,起热快,因此保暖性较强,第四纺织纱11由若干甲壳素纤维加捻而成,甲壳素纤维具有手感柔软亲切、无刺激、高保湿、保温、抑菌除臭的功能,且对皮肤有很好的养护作用,长绒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协同使用,能使面料在具有较好保暖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亲肤性,从而大大增强了面料的贴身效果。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层2表面设置有防污涂层12,防污涂层12为聚四氟乙烯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外层2表面设置有防污涂层12,且防污涂层12为聚四氟乙烯层,能起到隔离防污作用,避免因水、油等液体携带灰尘、污物渗入织物内部导致面料变脏,从而大大延长了面料的使用寿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气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上表面设置有外层(2),所述基层(1)下表面设置有里层(3),所述外层(2)和里层(3)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4),所述基层(1)包括第一无纺布层(101)和第二无纺布层(102),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1)和第二无纺布层(102)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气孔(5),所述第二透气孔(5)均与第一透气孔(4)导通,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1)和第二无纺布层(102)相对的一面上均粘接有弹性带(6),所述弹性带(6)之间相互贴合形成有若干个间隙(7),所述间隙(7)均与第二透气孔(5)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上表面设置有外层(2),所述基层(1)下表面设置有里层(3),所述外层(2)和里层(3)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4),所述基层(1)包括第一无纺布层(101)和第二无纺布层(102),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1)和第二无纺布层(102)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气孔(5),所述第二透气孔(5)均与第一透气孔(4)导通,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1)和第二无纺布层(102)相对的一面上均粘接有弹性带(6),所述弹性带(6)之间相互贴合形成有若干个间隙(7),所述间隙(7)均与第二透气孔(5)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2)由第一纺织纱(8)和第二纺织纱(9)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纺织纱(8)由若干锦纶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林隆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