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割装置,包括:壳体,形成有把手部和容纳部;切割部,连接至壳体的并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部内;电机,设置在容纳部内并包括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的输出轴;底板,用于安装壳体;还包括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的驱动轴;切割部包括:链条,用于切割工件;导板,连接至壳体上并用于支撑链条;切割部连接至驱动轴,驱动轴包括可供链条连接的驱动部,驱动轴上还设置有限制链条沿第二直线方向运动的限位件。该切割装置可供用户双手操作,且能防摔,用户体验感较佳。
cut-off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切割装置。
技术介绍
切割装置作为一种结合链锯的较大切深和电圆锯的强劲动力和高精度的结合体,其最终具备了大切深和较好切割精度的特点。然而,上述切割装置在结合两种电动工具的同时,也同时具备了一些缺点。其中,由于切割工具体积较大,用户单手操作较为不便。且对于一些切割工具而言,由于其结构较为复杂,用户操作不当易导致切割工具意外跌落,从而导致切割工具损坏。如何提供一种可供用户双手操作且能防摔的切割工具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用户双手操作且把手能够防摔的切割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切割装置,包括:壳体,形成有把手部和容纳部;切割部,至少部分连接至容纳部内;电机,设置在容纳部内并用于驱动切割部;底板,用于安装壳体;副把手,连接至底板上;切割部包括:链条,用于切割工件;导板,连接至壳体上并用于支撑链条;底板形成或连接有用于安装副把手的安装部和用于存储副把手的存储部;安装部沿切割方向设置在底板的前侧,并远离切割部。进一步地,副把手设置在底板远离把手部的一端。进一步地,安装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副把手的连接孔,沿切割方向,连接孔的圆心距离链条的最小直线距离大于等于120mm。进一步地,安装部与底板构成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沿切割方向上,存储部位于底板远离把手部的一端,并同时位于远离安装部的一侧。进一步地,在一个垂直于切割方向的直线方向上,存储部偏离链条。进一步地,副把手安装至安装部时,副把手与底板配合构成一个垂直于切割方向的防摔面。进一步地,沿切割方向上,防摔面位于壳体和切割部的前侧。进一步地,存储部与底板构成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沿切割方向上,把手部与安装部设置在链条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在底板前侧设置副把手,使得用户能够双手操作切割工具,用户体验较佳。且副把手位于切割方向前侧,能够防止切割工具摔坏。附图说明图1是切割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收纳至底座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的切割装置与底座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切割装置与底座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4中的底座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底座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去除罩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切割装置的切割部的分解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切割装置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3是图12中的切割装置的限位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的润滑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的切割装置的润滑装置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16是图14中的切割装置的油壶的局部剖视图;图17是图2中的切割装置去除罩体后的主视图;图18是图17中的切割装置去除罩体和部分链条的立体示意图;图19是图17中的切割装置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0是图18中的切割装置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1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的张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2是图21中的切割装置的张紧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23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的切割部的分解示意图;图24是图23中的切割装置的切割部的进一步的分解示意图;图25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的仰视图;图26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的去除切割部的立体示意图;图27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的跟刀板和切割部的分解图;图28是图24中的切割装置的支撑板和导板的平面图;图29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的跟刀板和切割部的调节件处于第一位置的立体图;图30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的跟刀板和切割部的调节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立体图;图31是图29中的切割装置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2是图30中的切割装置的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3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的调节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4是图33中的切割装置的F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5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的第二副把手安装至存储位置的立体图;图36是图1中的切割装置拆除第二副把手后的俯视图;图37是图36中的切割装置的G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2所示的切割装置100包括:壳体11,切割部12,底板13和控制装置14。其中,壳体11形成有把手部110和容纳部111,把手部110供用户握持,控制装置14至少部分设置在把手部110上,可供用户控制切割装置100。事实上,控制装置14包括扳机141、电路板等部件,其分布在壳体11的内部或外部。容纳部111形成有第一容纳腔119,其能容纳切割工作所包含的其他部件的。例如,第一容纳腔119可以容纳至少部分的切割部12。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割装置100由电机112驱动,电机112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9内。当然,切割装置100还包括与电机112构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9内。为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后侧、上侧和下侧六个方向。壳体11安装在底板13上,切割部12穿过底板13连接至壳体11。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13在一个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底板平面内延伸。壳体11上还连接或形成有可供用户握持的第一副把手15,用户在操作切割装置100时,一只手握持把手部110,另一只手握持第一副把手15,进行切割作业。第一副把手15设置在壳体11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底板13上还连接或形成有第二副把手16,第二副把手16也可供用户操作,并以另一种握持方式操作切割装置100。如图3至图7所示,切割装置100可以被收纳至一个底座17上以存放。具体的,底座17包括:基座171、承载部172和支撑部173。基座171可以水平放置在工作台或地面等平面上,承载部172和支撑部173安装在基座171上。其中,承载部172用于直接承载并收纳切割装置100,基座171包括一个与水平面基本平行的第一平面101,承载部172形成有一个承载面172a,用于与底板13贴合以承载切割装置100。如图4至图7所示,承载部172的主体部分基本沿一个与第一平面101倾斜相交的平面延伸,并在一端形成有与第一平面101基本平行的连接端172b。连接端172b上形成有凸起,其与基座171上形成的第一凹槽171a配合,使得承载部172能基本被固定在基座171的固定位置上。支撑部173用于同时连接承载部172和基座171。承载部172靠近支撑部173的一面还形成有第二凹槽172c,支撑部173至少部分嵌入第二凹槽172c中,从而对承载部172起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基座171靠近支撑部173一面形成有用于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割装置,包括:/n壳体,形成有把手部和容纳部;/n切割部,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容纳部内;/n电机,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并用于驱动所述切割部;/n底板,用于安装所述壳体;/n副把手,连接至所述底板上;/n所述切割部包括:/n链条,用于切割工件;/n导板,连接至所述壳体上并用于支撑所述链条;/n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板形成或连接有用于安装所述副把手的安装部和用于存储所述副把手的存储部;/n所述安装部沿切割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前侧,并远离所述切割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4 CN 20191026956291.一种切割装置,包括:
壳体,形成有把手部和容纳部;
切割部,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容纳部内;
电机,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并用于驱动所述切割部;
底板,用于安装所述壳体;
副把手,连接至所述底板上;
所述切割部包括:
链条,用于切割工件;
导板,连接至所述壳体上并用于支撑所述链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形成或连接有用于安装所述副把手的安装部和用于存储所述副把手的存储部;
所述安装部沿切割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前侧,并远离所述切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把手设置在底板远离所述把手部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副把手的连接孔,沿所述切割方向,所述连接孔的圆心距离所述链条的最小直线距离大于等于120mm。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杜曼尼,杨俊勇,刘文阳,陈铭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