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电池箱骨架主体;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外围的蒙皮结构;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内部的蓄电池托盘;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前侧的门板结构;安装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左侧的控制箱。其中,本方案涉及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采用电池箱骨架主体和蒙皮结构共同承担载荷,明显地减小了箱体的重量,通过将箱体后部的缓冲件加强筋、后梁由箱内移到了箱外,使箱体宽度方向减少了这两个部件占用的厚度尺寸,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能够缩小蓄电池箱的尺寸,减小蓄电池箱体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
本申请涉及车辆工程
,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
技术介绍
蓄电池箱是机车上提供能源的重要设备,当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为车辆紧急负载供电,箱主体内安装有大型蓄电池组,蓄电池组加上箱主体的总重量很大,蓄电池组直接悬挂于机车底架上,其结构强度将直接影响机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现有动车车辆单台蓄电池箱的箱体占箱体总成的平均值为50%,保守值为60%,极限值为40%,但目前对重量的严格限制,使第一箱仅占箱体总成的39%,第二箱仅占箱体总成的37%,现有技术中的箱体尺寸过大,重量相应也增加了重量。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其能够缩小蓄电池箱的尺寸,减小蓄电池箱体的重量,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其能够缩小蓄电池箱的尺寸,减小蓄电池箱体的重量。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包括:电池箱骨架主体;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外围的蒙皮结构;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内部的蓄电池托盘;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前侧的门板结构;安装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左侧的控制箱。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箱骨架各梁和所述蒙皮结构为嵌入一体结构。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和所述蒙皮结构为嵌入一体结构具体为:所述蒙皮结构上设有用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的骨架梁榫头插入的塞焊孔,所述塞焊孔和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的骨架梁榫头塞焊焊透形成一体结构。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蓄电池托盘上设有折弯边结构;所述折弯边结构的下方设有托盘板加强筋。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托盘板加强筋的高度低于所述蓄电池托盘的折弯边高度。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门板结构上设有第一拉杆安装板;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上设有第二拉杆安装板,所述第一拉杆安装板上连接有第一拉杆结构,所述第二拉杆安装板上连接有第二拉杆结构,所述第一拉杆结构与所述第二拉杆结构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拉杆安装板和所述第二拉杆安装板具体为Z形结构。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拉杆结构和所述第二拉杆结构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拉杆结构和所述第二拉杆结构通过圆柱销焊接,所述第一拉杆结构和所述第二拉杆结构的连接处进行磨平处理。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中,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还包括:用于约束蓄电池托盘位移的缓冲件。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蓄电池托盘到所述门板结构之间的间隙为26mm~28mm,所述第一拉杆结构和所述第二拉杆结构的厚度为15.5mm~16.5mm。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电池箱骨架主体,电池箱骨架主体外围设有蒙皮结构,电池箱骨架主体内部设有蓄电池托盘,电池箱骨架主体前侧设有门板结构,其中,本方案涉及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采用电池箱骨架主体和蒙皮结构共同承担载荷,明显地减小了箱体的重量,通过将箱体后部的缓冲件加强筋、后梁由箱内移到了箱外,使箱体宽度方向减少了这两个部件占用的厚度尺寸,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能够缩小蓄电池箱的尺寸,减小蓄电池箱体的重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请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包括:电池箱骨架主体1;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1外围的蒙皮结构;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1内部的蓄电池托盘3;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1前侧的门板结构4;安装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1左侧的控制箱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电池箱骨架主体1,电池箱骨架主体1外围设有蒙皮结构,电池箱骨架主体1内部设有蓄电池托盘3,电池箱骨架主体1前侧设有门板结构4,电池箱骨架主体1左侧的控制箱5,其中,本方案涉及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采用电池箱骨架主体1和蒙皮结构共同承担载荷,明显地减小了箱体的重量,通过将箱体后部的缓冲件加强筋、后梁由箱内移到了箱外,使箱体宽度方向减少了这两个部件占用的厚度尺寸,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能够缩小蓄电池箱的尺寸,减小蓄电池箱体的重量。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1和所述蒙皮结构为嵌入一体结构。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1和所述蒙皮结构为嵌入一体结构具体为:所述蒙皮结构上设有用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1的骨架梁榫头插入的塞焊孔,所述塞焊孔和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1的骨架梁榫头塞焊焊透形成一体结构。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池箱骨架主体;/n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外围的蒙皮结构;/n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内部的蓄电池托盘;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前侧的门板结构;/n安装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左侧的控制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骨架主体;
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外围的蒙皮结构;
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内部的蓄电池托盘;设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前侧的门板结构;
安装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左侧的控制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和所述蒙皮结构为嵌入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和所述蒙皮结构为嵌入一体结构具体为:所述蒙皮结构上设有用于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的骨架梁榫头插入的塞焊孔,所述塞焊孔和所述电池箱骨架主体的骨架梁榫头塞焊焊透形成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托盘上设有折弯边结构;所述折弯边结构的下方设有托盘板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板加强筋的高度低于所述蓄电池托盘的折弯边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动车组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继斌,刘亮,徐亚,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市兴华轨道交通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