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用的U管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U管打台加套焊环装置的打台缩孔结构。U管打台加套焊环装置的打台缩孔结构,包括U管固定结构和其右侧的打台缩孔板,所述打台缩孔板左端设有打台棒和缩孔环,打台缩孔板与打台上下气缸连接,打台缩孔板右侧设有与之连接的打台油缸,所述打台上下气缸和打台油缸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自动完成U管的打台和缩孔工作,用自动化装置代替人工来完成,节约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自动化打台缩孔提高U管的一致性,进而提高U管的质量。
The structure of drilling platform and shrinkage cavity of U-tube drilling platform plus welding 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管打台加套焊环装置的打台缩孔结构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用的U管的加工
,具体是一种U管打台加套焊环装置的打台缩孔结构。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用的铜管在转弯处需要用到U型弯管(下简称U管),为了方便U管与平行管的连接,需要在U管两端进行打台的工序,这个工作如果全交由人工完成的话将耗费大量人工和时间,并且由于是人工完成,容易导致加工后的U管一致性低、质量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人工进行U管打台工作费时费力、一致性低、质量低下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U管打台加套焊环装置的打台缩孔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U管打台加套焊环装置的打台缩孔结构,包括U管固定结构和其右侧的打台缩孔板,所述打台缩孔板左端设有打台棒和缩孔环,打台缩孔板与打台上下气缸连接,打台缩孔板右侧设有与之连接的打台油缸,所述打台上下气缸和打台油缸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打台缩孔板上贯穿设置多个容置孔,容置孔内设置打台棒和缩孔环,相邻的打台棒之间距离与U管两个管口之间距离相适配,相邻的缩孔环之间距离与U管两个管口之间距离相适配。所述打台缩孔板右侧设有与之连接的打台后板,打台后板与打台上下气缸连接,打台后板右侧设有打台连接座,打台后板与打台连接座通过滑轨结构连接,打台连接座与打台油缸连接,打台连接座与底台通过滑轨结构连接。所述U管固定结构包括固定上模和固定下模,固定下模安装在打台支架上,打台支架与底台连接,固定上模上方设置与之连接的固定油缸,固定油缸与打台支架连接。所述固定上模下部和固定下模上部凹陷形成容置U管的凹槽,固定上模与固定下模之间设有导杆。所述打台棒与容置孔之间设有打台套环,打台棒和打台套环配合使用。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构新颖,设计巧妙,自动完成U管的打台和缩孔工作,用自动化装置代替人工来完成,节约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自动化打台缩孔提高U管的一致性,进而提高U管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际使用状态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际使用状态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际使用状态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际使用状态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际使用状态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际使用状态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际使用状态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际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际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12所示的U管打台加套焊环装置,包括底台1,所述底座1上从内到外设有U管上料结构、打台缩孔结构和下料套环结构,U管上料结构和打台缩孔结构之间设置上料夹手结构来运送U管,U管上料结构和上料夹手结构配合使用将U管从上料转盘处运送到打台缩孔结构处,打台缩孔结构和下料套环结构之间设置下料夹手结构来运送U管,下料夹手结构和下料套环结构配合使用,将完成打台缩孔工序的U管运送到后一步工序处进行套焊环工序,然后通过下料斜面滑入储存框内,三部分加工结构从内到外平行设置,运行时互不干涉,并且同时进行加工动作,生产效率高,自动完成U管的打台和套焊环工作,用自动化装置代替人工来完成,节约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自动化打台和套焊环提高U管的一致性,进而提高U管的质量。所述U管上料结构包括U管上料轨道21和其上方的上料夹持手22,U管上料轨道21内外方向横向设置在底台1上,U管上料轨道21上凸起设有U管上料导槽,上料导槽内端连接U管上料转盘,上料转盘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通过旋转推动U管上料的装置,U管上料轨道21外端封闭,起到限位作用,U管输送到这里停止并保持在该位置,方便上方的上料夹持手22进行夹取,U管在上料导槽内两端开口向下进行运送,上料夹持手22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夹持爪,夹持爪内侧面凹陷设有用于容置U管的凹槽,夹持爪与上料夹持气缸23内的动杆连接,上料夹持气缸23安装在上料旋转气缸24的旋转头上,上料旋转气缸24安装在旋转气缸板A41上,旋转气缸板A41与上料上下气缸25内的动杆连接,上料上下气缸25安装在上料支架26上,旋转气缸板A41与上料支架26通过滑轨结构连接,旋转气缸板A41内端竖向设有线轨,上料支架26上对应位置设有滑块,滑块与线轨配合使用,限制旋转气缸板A41及在其上的上料夹持手22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移,限制旋转气缸板A41及在其上的上料夹持手22只能在上料支架26上进行纵向方向上的位移,提高旋转气缸板A41及在其上的上料夹持手22在纵向方向上位移的精准度和稳定性,上料支架26安装在底台1上。U管上料时,U管在上料导槽内两端开口向下进行运送,运送到上料夹持手22下方,上料上下气缸25动作,带动上料夹持手22向下移动,上料夹持气缸23动作,带动两个夹持爪相向夹拢,夹住下方的U管,上料上下气缸25复位,带动上料夹持手22向上移动,上料旋转气缸24动作,带动上料夹持手22向上旋转90度角,将U管输送到上料夹手结构处,交接时上料夹持气缸23复位,带动两个夹持爪反向分开,方便上料夹手结构进行夹持。所述上料夹手结构包括上料夹手27,上料夹手27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夹料手指,夹料手指头部横截面为腰圆形,左右方向上的圆弧状边缘与U管内壁接触时更加贴合,且不会对U管内壁造成损害,夹料手指与上料夹手气缸28内的动杆连接,上料夹手气缸28下方设置与之连接的上料夹手气缸板42,上料夹手气缸板42下方设置与之连接的上料夹手上下气缸29,上料夹手气缸板42与上料夹手上下气缸29内的动杆连接,上料夹手上下气缸29安装在下方的上料夹手上下气缸线轨板43上,上料夹手气缸板42与上料夹手上下气缸线轨板43通过导杆导套连接,上料夹手上下气缸线轨板43上表面位于上料夹手上下气缸29两侧竖向设有两根导杆,上料夹手气缸板42下端面上与之对应位置设有两个导套,导杆与导套配合使用,限制上料夹手气缸板42及在其上的上料夹手27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移,限制上料夹手气缸板42及在其上的上料夹手27只能在上料夹手上下气缸线轨板43上进行纵向方向上的位移,提高上料夹手气缸板42及在其上的上料夹手27在纵向方向上位移的精准度和稳定性,上料夹手上下气缸线轨板43与上料夹手内外气缸30连接,上料夹手内外气缸30安装在其下方的上料夹手横移固定板31上,上料夹手上下气缸线轨板43与上料夹手横移固定板31通过滑轨结构连接,上料夹手上下气缸线轨板43下端面连接有横向内外方向布置的线轨,上料夹手横移固定板31上表面连接有滑块,滑块与线轨配合配合使用,限制上料夹手上下气缸线轨板43及在其上的上料夹手27在纵向方向和横向左右方向上的位移,限制上料夹手上下气缸线轨板43及在其上的上料夹手27只能在上料夹手横移固定板31上进行横向内外方向上的位移,提高上料夹手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U管打台加套焊环装置的打台缩孔结构,包括U管固定结构和其右侧的打台缩孔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台缩孔板(2)左端设有打台棒(3)和缩孔环(4),打台缩孔板(2)与打台上下气缸(5)连接,打台缩孔板(2)右侧设有与之连接的打台油缸(6),所述打台上下气缸(5)和打台油缸(6)与控制系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U管打台加套焊环装置的打台缩孔结构,包括U管固定结构和其右侧的打台缩孔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台缩孔板(2)左端设有打台棒(3)和缩孔环(4),打台缩孔板(2)与打台上下气缸(5)连接,打台缩孔板(2)右侧设有与之连接的打台油缸(6),所述打台上下气缸(5)和打台油缸(6)与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管打台加套焊环装置的打台缩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台缩孔板(2)上贯穿设置多个容置孔,容置孔内设置打台棒(3)和缩孔环(4),相邻的打台棒(3)之间距离与U管两个管口之间距离相适配,相邻的缩孔环(4)之间距离与U管两个管口之间距离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管打台加套焊环装置的打台缩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台缩孔板(2)右侧设有与之连接的打台后板(14),打台后板(14)与打台上下气缸(5)连接,打台后板(14)右侧设有打台连接座(15),打台后板(14)与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波,陈云,钱志鸿,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天行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