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140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包括壳体、电子线路板和LCD液晶显示屏,所述壳体内设置有GSM‑R模块和供电电池,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主控制器、电源模块、充电模块、单片机和RS232通信模块,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接有电压检测模块、充电检测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接有指示灯和语音模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充电USB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体积小、方便携带,便捷地对列尾机车台和列尾主机中的GSM‑R模块进行检测,确保列尾机车台和列尾主机GSM‑R模块通信正常,检测便捷。

A portable dual-mode train tail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
本技术属于铁路无线通信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货物列车列尾技术已在我国铁路成熟运用多年,使用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取代守车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货物列尾装置无线通信从传统的450MHz模拟制式转变为400MHz数字和GSM-R的双模制式,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货物列尾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因为货物列尾装置转变为400MHz数字和GSM-R的双模制式后,列尾机车台和列尾主机中GSM-R模块则需要使用计算机外连GSM-R模块而进行数据通信检测,工作繁琐。第二,使用计算机外连GSM-R模块,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不方便移动,使得使用范围有限制。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体积小、方便携带,便捷地对列尾机车台和列尾主机中的GSM-R模块进行检测,确保列尾机车台和列尾主机的GSM-R模块正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体积小、方便携带,便捷地对列尾机车台和列尾主机中的GSM-R模块进行检测,确保列尾机车台和列尾主机GSM-R模块通信正常,实用性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子线路板和设置在壳体上的LCD液晶显示屏,所述壳体内设置有GSM-R模块和供电电池,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主控制器、电源模块、充电模块、单片机和与单片机相接的RS232通信模块,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接有电压检测模块、充电检测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接有指示灯和语音模块,所述主控制器上设置有LCD接口、第一RS232接口和第二RS232接口,所述LCD液晶显示屏连接在LCD接口上,所述GSM-R模块通过串口线与第一RS232接口连接,所述RS232通信模块通过串口线与第二RS232接口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充电USB接口,所述充电模块与充电USB接口连接。上述的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AP2004的芯片AP1、型号为AP2004的芯片AP2和芯片AM1117-3.3V。上述的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池为供电电池BT1,所述充电模块包括芯片TP4056,所述芯片TP4056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芯片TP4056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14接地,所述芯片TP4056的第3引脚接地,所述芯片TP4056的第4引脚分五路,第一路通过电容C13接地,第二路与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相接,第三路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相接,第四路通过电阻R15与VIN电源相接,第五路与芯片TP4056的第8引脚相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16的一端相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10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TP4056的第5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电容C10接地,另一路与供电电池BT1的正极相接;所述供电电池BT1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TP4056的第6引脚与电阻R16的另一端相接,所述芯片TP4056的第7引脚与电阻R10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7和电阻R18,所述电阻R17的一端分两路,一路与供电电池BT1的正极相接,另一端经电容C17接地;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8接地,另一路与单片机的P2.4引脚相接。上述的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包括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为LED灯L1,所述第二指示灯为LED灯L2,所述LED灯L1的一端与单片机的P3.0引脚相接,所述LED灯L1的另一端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LED灯L2的一端与单片机的P2.7引脚相接,所述LED灯L2的另一端接5V电源输出端。上述的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模块包括芯片DY-SV17F,所述芯片DY-SV17F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5与单片机的P0.1引脚相接,所述芯片DY-SV17F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6与单片机的P0.0引脚相接,所述芯片DY-SV17F的第9引脚接地,所述芯片DY-SV17F的第10引脚通过电阻R9接地,所述芯片DY-SV17F的第11引脚通过电阻R8接地,所述芯片DY-SV17F的第12引脚通过电阻R7与3.3V电源输出端相接,所述芯片DY-SV17F的第13引脚接5V电源;所述芯片DY-SV17F的第14引脚接3.3V输出端电源,所述芯片DY-SV17F的第17引脚与扬声器LS1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DY-SV17F的第18引脚与扬声器LS1的另一端相接。上述的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3、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11和电阻R12,所述充电USB接口为USB接口J12,所述USB接口J12的正极输出端分两路,一路输出VIN电源,另一路与电阻R13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三路,一路经电容C11接地,另一路经电容C12接地,第三路与电阻R11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2接地,另一路与单片机的P3.4引脚相接;所述USB接口J12的负极输出端接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所采用的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体积小、方便携带。2、本技术壳体内设置GSM-R模块,是为了和列尾机车台和列尾主机中的GSM-R模块进行数据通信,便捷地对列尾机车台和列尾主机中的GSM-R模块进行检测。3、本技术设置电压检测模块、充电模块和充电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对供电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当供电电池的电压小于设定电压值时,通过充电USB接口和充电模块为供电电池充电,在充电模块为供电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充电检测模块检测充电USB接口是否正常输出至充电模块,以确保供电电池正常充电,有效地确保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的正常工作。4、本技术设置主控制器控制GSM-R模块和LCD液晶显示屏工作,设置单片机与电压检测模块、充电检测模块和按键模块,以及指示灯和语音模块连接,一方面避免单片机IO资源限制,另一方面简化了外围电路的搭建,从而减少体积占有。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体积小、方便携带,便捷地对列尾机车台和列尾主机中的GSM-R模块进行检测,确保列尾机车台和列尾主机GSM-R模块通信正常,实用性强。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3.7V转5V电压模块的电路原理框图。图4为本技术3.7V转7.5V电压模块的电路原理框图。图5为本技术充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4)、设置在壳体(14)内的电子线路板和设置在壳体(14)上的LCD液晶显示屏(5),所述壳体(14)内设置有GSM-R模块(3)和供电电池,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主控制器(1)、电源模块、充电模块、单片机(7)和与单片机(7)相接的RS232通信模块(8),所述单片机(7)的输入端接有电压检测模块(9)、充电检测模块(10)和按键模块(13),所述单片机(7)的输出端接有指示灯(11)和语音模块(12),所述主控制器(1)上设置有LCD接口(4)、第一RS232接口(2)和第二RS232接口(6),所述LCD液晶显示屏(5)连接在LCD接口(4)上,所述GSM-R模块(3)通过串口线与第一RS232接口(2)连接,所述RS232通信模块(8)通过串口线与第二RS232接口(6)连接,所述壳体(14)上设置有充电USB接口(15),所述充电模块与充电USB接口(1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4)、设置在壳体(14)内的电子线路板和设置在壳体(14)上的LCD液晶显示屏(5),所述壳体(14)内设置有GSM-R模块(3)和供电电池,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主控制器(1)、电源模块、充电模块、单片机(7)和与单片机(7)相接的RS232通信模块(8),所述单片机(7)的输入端接有电压检测模块(9)、充电检测模块(10)和按键模块(13),所述单片机(7)的输出端接有指示灯(11)和语音模块(12),所述主控制器(1)上设置有LCD接口(4)、第一RS232接口(2)和第二RS232接口(6),所述LCD液晶显示屏(5)连接在LCD接口(4)上,所述GSM-R模块(3)通过串口线与第一RS232接口(2)连接,所述RS232通信模块(8)通过串口线与第二RS232接口(6)连接,所述壳体(14)上设置有充电USB接口(15),所述充电模块与充电USB接口(15)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4)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6),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AP2004的芯片AP1、型号为AP2004的芯片AP2和芯片AM1117-3.3V。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双模列尾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池为供电电池BT1,所述充电模块包括芯片TP4056,所述芯片TP4056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芯片TP4056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14接地,所述芯片TP4056的第3引脚接地,所述芯片TP4056的第4引脚分五路,第一路通过电容C13接地,第二路与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相接,第三路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相接,第四路通过电阻R15与VIN电源相接,第五路与芯片TP4056的第8引脚相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16的一端相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10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TP4056的第5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电容C10接地,另一路与供电电池BT1的正极相接;所述供电电池BT1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TP4056的第6引脚与电阻R16的另一端相接,所述芯片TP4056的第7引脚与电阻R10的另一端相接;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9)包括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顾芳何志坚李正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