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伟腾专利>正文

一种发热风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38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58
一种发热风筒,包括电机、熔断器、温控器、按键、风箱主体、后网、风叶、手持把手和外壳;支架上壳和支架下壳连接,并形成用于安装电机的圆柱形外壳;电机的输出轴伸出外壳一端的第一开口并连接风叶;PTC发热体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远离风叶的一侧;PTC发热体的通电线路上设有对用于PTC发热体过热保护的熔断器和温控器;前网设有在外壳的另一端的第一开口内,前网位于远离风叶的一侧;把手左与把手右连接并形成具有安装仓的手持把手;手持把手通过PCM内件设置在风箱主体上;线路板设置在安装仓内,线路板电性连接电机;按键由通孔伸出安装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风筒具有输出温度稳定,性能安全可靠的特点,而且外形美观、节能环保。

A kind of heating air 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风筒
本技术涉及发热风筒
,尤其涉及一种发热风筒。
技术介绍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在日常机械产品越来越注重安全与节能,但是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传统风筒的原理基本都是发热体使用钨丝发热。一般钨丝温度极高且超过火点,所以使用的支架和包裹用的材料选用了云母防火隔热材料,但是存在云母片因长期热化而导致的脱落。新型风筒的开发主要是解决传统风筒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传统风筒所用电功率都比较高,使用起来不具备安全性与节能性,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发热风筒,风筒输出干发温度非常稳定,头发风干过程更容易掌握,而且风道设计声音很安静,产品使用全功率非常底,节省电力和环保,通过各个部件的耐温设定数值优化安排,从发热体到风道支架到外壳的顺序,保证了风筒在发热运行中堵塞进出风口的情况下温度导热到外壳而导致烫伤的安全问题及寿命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一种发热风筒,包括支架上壳、支架下壳、前网、电机、熔断器、温控器、PTC发热体、按键、线路板、PCM内件、风箱主体、后网、把手右、把手左、电源线、风叶、安装仓、手持把手和外壳;支架上壳和支架下壳连接,并形成用于安装电机的圆柱形外壳;外壳在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外壳设置在风箱主体内;其中,电机的输出轴伸出外壳一端的第一开口并连接风叶;PTC发热体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远离风叶的一侧;PTC发热体的通电线路上设有对用于PTC发热体过热保护的熔断器和温控器;前网设有在外壳的另一端的第一开口内,前网位于远离风叶的一侧;后网设置在风箱主体的进风口处;把手左与把手右连接并形成具有安装仓的手持把手;手持把手通过PCM内件设置在风箱主体上,手持把手的外周面上设有通孔;其中,线路板设置在安装仓内,线路板电性连接电机,线路板上设有按键;按键由通孔伸出安装仓;电源线的一端电性连接线路板,电源线的另一端由手持把手的出线孔穿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中,风筒输出干发温度非常稳定,头发风干过程更容易掌握;而且风道设计声音很安静,产品使用全功率非常底,节省电力和环保;通过各个部件的耐温设定数值优化安排,从发热体到风道支架到外壳的顺序,保证了风筒在发热运行中堵塞进出风口的情况下温度导热到外壳导致烫伤的安全问题及寿命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发热风筒的爆炸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发热风筒中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架上壳;2、支架下壳;3、前网;4、电机;5、熔断器;6、温控器;7、PTC发热体;8、按键;9、线路板;10、PCM内件;11、风箱主体;12、后网;13、把手右;14、把手左;15、电源线;16、风叶;17、安装仓;18、手持把手;19、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发热风筒,包括支架上壳1、支架下壳2、前网3、电机4、熔断器5、温控器6、PTC发热体7、按键8、线路板9、PCM内件10、风箱主体11、后网12、把手右13、把手左14、电源线15、风叶16、安装仓17、手持把手18和外壳19;支架上壳1和支架下壳2连接,并形成用于安装电机4的圆柱形外壳19;外壳19在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外壳19设置在风箱主体11内;其中,电机4的输出轴伸出外壳一端的第一开口并连接风叶16;PTC发热体7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远离风叶16的一侧;PTC发热体7的通电线路上设有对用于PTC发热体7过热保护的熔断器5和温控器6;前网3设有在外壳的另一端的第一开口内,前网3位于远离风叶16的一侧;后网12设置在风箱主体11的进风口处;把手左13与把手右14连接并形成具有安装仓17的手持把手18;手持把手18通过PCM内件10设置在风箱主体11上,手持把手18的外周面上设有通孔;其中,线路板9设置在安装仓17内,线路板9电性连接电机4,线路板9上设有按键8;按键8由通孔伸出安装仓17;电源线15的一端电性连接线路板9,电源线15的另一端由手持把手18的出线孔穿出,电源线15与外界电源连接。本技术中,当电源接通之后,通过按键控制电路接通以及温度大小,电路经过电路板控制,电机带动PTC发热体发热和风叶转动,输出热风达到风干效果。熔断器与温控器都是作为温度保护的,它们连接在PTC发热体的通电线路上,当PTC一直升温到产品所承受的高温极限时,温控器作断开通电的过热保护,直到温度降低后才会再次链接通电让PTC继续工作,而熔断器是作为温控器在极限状态下失灵短路时作永久断电的保护各个部件的。本技术中,风筒输出干发温度非常稳定,头发风干过程更容易掌握。而且风道设计声音很安静,产品使用全功率非常底,节省电力和环保。通过各个部件的耐温设定数值优化安排,从发热体到风道支架到外壳的顺序,保证了风筒在发热运行中堵塞进出风口的情况下温度导热到外壳导致烫伤的安全问题及寿命问题。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风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上壳(1)、支架下壳(2)、前网(3)、电机(4)、熔断器(5)、温控器(6)、PTC发热体(7)、按键(8)、线路板(9)、PCM内件(10)、风箱主体(11)、后网(12)、把手右(13)、把手左(14)、电源线(15)、风叶(16)、安装仓(17)、手持把手(18)和外壳(19);/n支架上壳(1)和支架下壳(2)连接,并形成用于安装电机(4)的圆柱形外壳(19);外壳(19)在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外壳(19)设置在风箱主体(11)内;其中,电机(4)的输出轴伸出外壳一端的第一开口并连接风叶(16);PTC发热体(7)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远离风叶(16)的一侧;PTC发热体(7)的通电线路上设有对用于PTC发热体(7)过热保护的熔断器(5)和温控器(6);/n前网(3)设有在外壳的另一端的第一开口内,前网(3)位于远离风叶(16)的一侧;后网(12)设置在风箱主体(11)的进风口处;/n把手左(14)与把手右(13)连接并形成具有安装仓(17)的手持把手(18);手持把手(18)通过PCM内件(10)设置在风箱主体(11)上,手持把手(18)的外周面上设有通孔;其中,线路板(9)设置在安装仓(17)内,线路板(9)电性连接电机(4),线路板(9)上设有按键(8);按键(8)由通孔伸出安装仓(17);/n电源线(15)的一端电性连接线路板(9),电源线(15)的另一端由手持把手(18)的出线孔穿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风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上壳(1)、支架下壳(2)、前网(3)、电机(4)、熔断器(5)、温控器(6)、PTC发热体(7)、按键(8)、线路板(9)、PCM内件(10)、风箱主体(11)、后网(12)、把手右(13)、把手左(14)、电源线(15)、风叶(16)、安装仓(17)、手持把手(18)和外壳(19);
支架上壳(1)和支架下壳(2)连接,并形成用于安装电机(4)的圆柱形外壳(19);外壳(19)在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外壳(19)设置在风箱主体(11)内;其中,电机(4)的输出轴伸出外壳一端的第一开口并连接风叶(16);PTC发热体(7)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远离风叶(16)的一侧;PTC发热体(7)的通电线路上设有对用于PTC发热体(7)过热保护的熔断器(5)和温控器(6);
前网(3)设有在外壳的另一端的第一开口内,前网(3)位于远离风叶(16)的一侧;后网(12)设置在风箱主体(11)的进风口处;
把手左(14)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伟腾
申请(专利权)人:卢伟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