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及其蓄热式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886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燃烧器及其蓄热式燃烧系统,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以及喷嘴机构;喷嘴机构设置于燃烧器主体的中空腔内,喷嘴机构将燃烧器主体分隔为前庭区以及二次风混合燃烧区;喷嘴机构水平贯通有旋流通道以及直流通道,直流通道将前庭区与二次风混合燃烧区连通;喷嘴机构还设有空气燃气混合区以及一次风混合燃烧区,旋流通道、空气燃气混合区以及一次风混合燃烧区依次连通,一次风混合燃烧区与二次风混合燃烧区连通;燃烧器主体上设置有贯穿燃烧器主体与空气燃气混合区连通供给燃气的燃气通道;一次风混合燃烧区设置有用于点火的点火枪。空气通过燃烧器的旋流通道湍流进入空气燃气混合区充分混合,通过分段燃烧,NOx的排放量大大降低。

A burner and its regenerative combus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及其蓄热式燃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及其蓄热式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的统称。而工业燃烧器是燃烧器中的一种,在工业领域应用地特别多。工业燃烧器俗称烧嘴,种类规格型式很多,有燃油、燃气(煤气)、燃煤(煤粉/水煤浆)几大类别。现有的燃气燃烧器一般是将燃气与空气一次性进行混合,然后点火燃烧。这种方式在混合时,存在燃气与空气混合不充分,且常常会很难保证混合气中的空气量。因为空气过量会导致热量随着空气散发损失,热利用率以及热效率大大降低;但是空气不够又会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或者剩余燃气,造成能源的浪费,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燃烧器及其蓄热式燃烧系统,本燃烧器可以使空气与燃气混合充分,燃烧完全,热效率提高,能耗降低,降低了燃料的消耗量。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以及喷嘴机构;所述喷嘴机构设置于燃烧器主体的中空腔内,所述喷嘴机构将燃烧器主体分隔为半开放的前庭区以及二次风混合燃烧区;所述喷嘴机构水平贯通有用于空气通过的旋流通道以及直流通道,所述直流通道将前庭区与二次风混合燃烧区连通;所述喷嘴机构还设有空气燃气混合区以及一次风混合燃烧区,所述旋流通道、空气燃气混合区以及一次风混合燃烧区依次连通,所述一次风混合燃烧区与二次风混合燃烧区连通;所述燃烧器主体上设置有贯穿燃烧器主体与空气燃气混合区连通供给燃气的燃气通道;<br>所述一次风混合燃烧区设置有用于点火的点火枪。优选地,所述燃烧器主体为筒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燃烧器主体前庭区开放端入口倾斜。优选地,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燃烧器主体前庭区水平端头。优选地,还包括燃气喷管,所述燃气通道为环绕在燃烧器主体上的环形燃气通道,所述燃气喷管将环形燃气通道与空气燃气混合区连通。优选地,所述燃气喷管为多个,多个燃气喷管均匀分布连接环形燃气通道。优选地,所述环形燃气通道入口设置有用于接口密封的密封圈。优选地,还包括用于火焰监控的火焰监控器,所述火焰监控器设置于二次风混合燃烧区。一种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用于给空气加热升温的空气加热箱、用于熔融金属的熔炉、用于吸收烟气热量的烟气吸热箱以及若干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用于为熔炉提供热量的工作燃烧器及用于输出熔炉烟气的非工作燃烧器;所述空气加热箱与工作燃烧器连接;所述烟气吸热箱与非工作燃烧器连接;所述烟气吸热箱与空气加热箱进行热交换连接;所述工作燃烧器与非工作燃烧器与熔炉连接。优选地,所述工作燃烧器、空气加热箱与非工作燃烧器、烟气吸热箱之间可切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燃烧器中,空气通过燃烧器的旋流通道湍流进入空气燃气混合区,与燃气充分混合,使得混合气在一次风混合燃烧区充分燃烧,未充分燃烧的部分燃气进入二次风混合燃烧区,在二次风混合燃烧区内与从直流通道进来的过量的空气完全燃烧,大大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燃料的消耗量;且通过一次风混合燃烧区、二次风混合燃烧区分段燃烧,在二次风混合燃烧区加入了二次助燃的空气,控制了二次风混合燃烧区火焰温度及较低的氮气含量,使的NOx的排放量大大降低,更加地环保;含有该燃烧器的蓄热式燃烧系统,使得进入系统中的空气与排出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使得热量回收利用,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燃烧器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燃烧器右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燃烧器俯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蓄热式燃烧系统示意图。附图标记11燃烧器主体12喷嘴机构13端盖14燃气通道15密封圈16燃气喷管17火焰监控器18点火枪111空气入口112二次风混合燃烧区113前庭区121旋流通道122空气燃气混合区123直流通道124一次风混合燃烧区21空气加热箱22第一连接管23工作燃烧器24熔炉25非工作燃烧器26第二连接管27烟气吸热箱281第一阀门282第二阀门283第三阀门284第四阀门285第五阀门286第六阀门211第一蓄热体212第一蓄热室241熔池271第二蓄热体272第二蓄热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请参看图1、图2以及图3,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11以及喷嘴机构12;喷嘴机构12设置于燃烧器主体11的中空腔内,喷嘴机构12将燃烧器主体11分隔为半开放的前庭区113以及二次风混合燃烧区112;喷嘴机构12水平贯通有用于空气通过的旋流通道121以及直流通道123,直流通道123将前庭区113与二次风混合燃烧区112连通;喷嘴机构12还设有空气燃气混合区122以及一次风混合燃烧区124,旋流通道121、空气燃气混合区122以及一次风混合燃烧区124依次连通,一次风混合燃烧区124与二次风混合燃烧区112连通;燃烧器主体11上设置有贯穿燃烧器主体11与空气燃气混合区122连通供给燃气的燃气通道14;一次风混合燃烧区124设置有用于点火的点火枪18,点火枪18一般采用自动点火枪18,这样可以节省人力,且稳定性及点火成功率高。空气从燃烧器主体11的空气入口111进入前庭区113,然后通过燃烧器的旋流通道121湍流进入空气燃气混合区122,与从燃气通道14进入的燃气充分混合,使得混合气在一次风混合燃烧区124通过点火枪18点火充分燃烧,未充分燃烧的部分燃气进入二次风混合燃烧区112,在二次风混合燃烧区112内与从直流通道123进来的过量的空气完全燃烧,大大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燃料的消耗量;且通过一次风混合燃烧区124、二次风混合燃烧区112分段燃烧,在二次风混合燃烧区112加入了二次助燃的空气,控制了二次风混合燃烧区112火焰温度及较低的氮气含量,减少了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主体以及喷嘴机构;/n所述喷嘴机构设置于燃烧器主体的中空腔内,所述喷嘴机构将燃烧器主体分隔为半开放的前庭区以及二次风混合燃烧区;/n所述喷嘴机构水平贯通有用于空气通过的旋流通道以及直流通道,所述直流通道将前庭区与二次风混合燃烧区连通;/n所述喷嘴机构还设有空气燃气混合区以及一次风混合燃烧区,所述旋流通道、空气燃气混合区以及一次风混合燃烧区依次连通,所述一次风混合燃烧区与二次风混合燃烧区连通;/n所述燃烧器主体上设置有贯穿燃烧器主体与空气燃气混合区连通供给燃气的燃气通道;/n所述一次风混合燃烧区设置有用于点火的点火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主体以及喷嘴机构;
所述喷嘴机构设置于燃烧器主体的中空腔内,所述喷嘴机构将燃烧器主体分隔为半开放的前庭区以及二次风混合燃烧区;
所述喷嘴机构水平贯通有用于空气通过的旋流通道以及直流通道,所述直流通道将前庭区与二次风混合燃烧区连通;
所述喷嘴机构还设有空气燃气混合区以及一次风混合燃烧区,所述旋流通道、空气燃气混合区以及一次风混合燃烧区依次连通,所述一次风混合燃烧区与二次风混合燃烧区连通;
所述燃烧器主体上设置有贯穿燃烧器主体与空气燃气混合区连通供给燃气的燃气通道;
所述一次风混合燃烧区设置有用于点火的点火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主体为筒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主体前庭区开放端入口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燃烧器主体前庭区水平端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气喷管,所述燃气通道为环绕在燃烧器主体上的环形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波熊德云
申请(专利权)人:岳阳联创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