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8623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的骨修复材料。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外观为微球状、块状、棒状或其他形状;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内部具有多个贯穿孔;所述骨修复材料的材质为无机物填料和改性海藻酸钠的混合物,所述改性海藻酸钠为磺化改性和疏水改性后的海藻酸钠载体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载药骨填充和修复支架载体材料通过活性官能团的修饰,可根据不同病人的实际组织感染情况负载不同的药物种类和用量,避免了现有技术固定载药种类的弊端。

A porous bone repair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的骨修复材料。
技术介绍
骨缺损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由于严重创伤、骨肿瘤、骨髓炎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十分常见,直接导致相关临床病例众多,当骨缺损体积大小超过机体自我修复能力时,则需要植入骨修复材料以促进愈合。而在临床修复骨损伤的过程中,常发生由手术及术前准备的危险因素,如机体的免疫力低、细菌的毒力、手术切口情况如失血量、手术部位既往存在感染、伤口引流时间延长、手术时间过长等引发的细菌感染这一难以控制的难题。创伤性慢性骨髓炎,通常可导致骨的进行性、炎性破坏。因此亟需开发多种可用于骨缺损修复且同时抗感染的骨填充材料。目前国内外已有同时用于骨缺损修复和抗感染的材料报道,如专利CN108671269A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载药缓释支架复合体的制备方法,其中的抗感染药物万古霉素在微球的制备过程中添加,无法灵活地调整载药量;专利CN101703804A提供了一种多孔骨替代材料,该材料在90天内可缓慢释放抗生素,但所含的聚己内酯材料的降解时间至少一年,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的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外观为微球状、块状、棒状或其他形状;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内部具有多个贯穿孔;/n所述多孔的骨修复材料的材质为包括无机物填料和改性海藻酸钠的混合物,所述改性海藻酸钠为磺化改性和疏水改性后的海藻酸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的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外观为微球状、块状、棒状或其他形状;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内部具有多个贯穿孔;
所述多孔的骨修复材料的材质为包括无机物填料和改性海藻酸钠的混合物,所述改性海藻酸钠为磺化改性和疏水改性后的海藻酸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的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孔隙率为85~95%,孔径为200~5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的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物填料和改性海藻酸钠的混合物中,所述改性海藻酸钠的质量百分数为40~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的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海藻酸钠的粘度为50-600mpa·s,和/或,所述改性海藻酸钠中G构型的比例为5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孔的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海藻酸钠的磺化度为50~160%,疏水基团的取代率为2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的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磺化改性和疏水改性前还对所述改性海藻酸钠进行支化改性,支化取代率为2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多孔的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磺化改性的操作包括如下步骤:将磺化剂与海藻酸钠或支化改性后的海藻酸钠或疏水改性的海藻酸钠或支化和疏水改性后的海藻酸钠按照摩尔比0.5~2混合,反应2~6h;
和/或,所述疏水改性的操作包括如下步骤:将疏水单体与海藻酸钠或磺化改性后的海藻酸钠或支化改性的海藻酸钠或支化和磺化改性后的海藻酸钠按摩尔比0.2~1.2混合,反应24~48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孔的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化改性的操作包括如下步骤:将海藻酸钠加入到卤代烃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液中,调节溶液pH至8~12,30~55℃条件下反应3~6h,加入支化改性单体,80~100℃下反应8~24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冷鸿飞徐小雨刘培岩陶秀梅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