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493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楼板本体、位于楼板本体上侧面的叠合定位组件以及位于楼板本体内的钢筋承载组件,叠合定位组件包括第一浇筑槽以及定位钢筋,第一浇筑槽开设在楼板本体上侧面上,第一浇筑槽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浇筑槽连通,第二浇筑槽位于第一浇筑槽一侧的楼板本体上侧面上,第二浇筑槽一端通过第二通孔与定位槽连通,定位槽开设在第二浇筑槽一侧的楼板本体上侧面上,定位钢筋镶嵌在楼板本体下侧面棱角处;通过定位槽以及定位钢筋的设计,便于将楼板本体进行叠合定位,提高了楼板本体叠合时的精确性,同时提高楼板本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通过钢筋承载组件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抗压抗变形能力。

A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预制整浇结构是目前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建造方向,即将预制楼板、预制梁、预制墙、预制柱组合连接在一起,然后在彼此的连接节点,以及楼板板面、梁面、墙面等现场浇筑混凝土,如此使得所有的预制构件形成连接牢固可靠的整体结构。其中的预制楼板以及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楼板现浇面层,共同形成了预制叠合楼板,传统的预制叠合楼板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455907U的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其解决了楼板现浇层与预制叠合楼板上端面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容易产生裂缝;预制楼板内的钢筋分布设计不够合理,降低了整体承重性能的问题,但是其并没有解决楼板叠合定位困难,叠合操作时极易发生楼板偏移,影响楼板叠合效率,同时其浇筑后连接紧密性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楼板叠合定位困难,叠合操作时极易发生楼板偏移,影响楼板叠合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楼板本体(1)、位于楼板本体(1)上侧面的叠合定位组件以及位于楼板本体(1)内的钢筋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本体(1)下部开设预留通孔(2),所述叠合定位组件包括第一浇筑槽(101)以及定位钢筋(106),所述第一浇筑槽(101)开设在楼板本体(1)上侧面上,所述第一浇筑槽(101)通过第一通孔(102)与第二浇筑槽(103)连通,所述第二浇筑槽(103)位于第一浇筑槽(101)一侧的楼板本体(1)上侧面上,所述第二浇筑槽(103)一端通过第二通孔(104)与定位槽(105)连通,所述定位槽(105)开设在第二浇筑槽(103)一侧的楼板本体(1)上侧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楼板本体(1)、位于楼板本体(1)上侧面的叠合定位组件以及位于楼板本体(1)内的钢筋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本体(1)下部开设预留通孔(2),所述叠合定位组件包括第一浇筑槽(101)以及定位钢筋(106),所述第一浇筑槽(101)开设在楼板本体(1)上侧面上,所述第一浇筑槽(101)通过第一通孔(102)与第二浇筑槽(103)连通,所述第二浇筑槽(103)位于第一浇筑槽(101)一侧的楼板本体(1)上侧面上,所述第二浇筑槽(103)一端通过第二通孔(104)与定位槽(105)连通,所述定位槽(105)开设在第二浇筑槽(103)一侧的楼板本体(1)上侧面上,所述定位钢筋(106)镶嵌在楼板本体(1)下侧面棱角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承载组件包括横向钢筋(11)以及竖向钢筋(12),所述竖向钢筋(12)铺设在横向钢筋(11)上侧面上,所述竖向钢筋(12)上侧铺设第一加强钢筋(13),所述第一加强钢筋(13)上侧铺设第二加强钢筋(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筑槽(101)设有三组以上,三组以上所述第一浇筑槽(101)等距排布在楼板本体(1)上侧面上,且三组以上第一浇筑槽(101)两两之间均通过第一通孔(10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强孙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城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