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8172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包括n个发射装置、n个接收装置和n个负载,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每个发射装置均由串联连接的负电阻、发射线圈、发射端谐振电容和发射线圈等效内阻组成,负电阻为系统提供能量,n个发射装置的发射线圈之间互相解耦或者处于弱耦合状态;每个接收装置均由串联连接的接收线圈、接收端谐振电容和接收线圈等效内阻组成,且一个负载串联一个接收装置,n个接收装置的接收线圈之间互相解耦或者处于弱耦合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PT对称原理实现多负载之间功率的分配与控制,并采用多频传输,解决线圈之间交叉耦合对系统的影响,实现可以同时稳定高效地为多个负载提供恒定功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

A multi frequency and multi load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based on Pt symmetry princi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或无线输电的
,尤其是指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业内习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PowerTransfer,WPT),相比于传统的导线供电方式无电气连接,具有灵活便捷、安全可靠等优点。现有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主要是基于电磁感应和磁共振原理,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电子消费产品、植入式医疗设备、电动汽车充电等领域。随着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对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负载之间的功率分配与控制,以及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交叉耦合,一直是制约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近年来,研究学者将宇称-时间(PT)对称量子理论应用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实现了恒定的输出功率与传输效率,有望解决多负载系统中的功率分配与控制问题,但传统基于PT对称原理的无线供电系统对于线圈之间的交叉耦合十分敏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多频多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个发射装置、n个接收装置和n个负载,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每个发射装置均由串联连接的负电阻、发射线圈、发射端谐振电容和发射线圈等效内阻组成,其中,负电阻为系统提供能量,n个发射装置的发射线圈之间互相解耦或者处于弱耦合状态;每个接收装置均由串联连接的接收线圈、接收端谐振电容和接收线圈等效内阻组成,且一个负载串联一个接收装置,n个接收装置的接收线圈之间互相解耦或者处于弱耦合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个发射装置、n个接收装置和n个负载,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每个发射装置均由串联连接的负电阻、发射线圈、发射端谐振电容和发射线圈等效内阻组成,其中,负电阻为系统提供能量,n个发射装置的发射线圈之间互相解耦或者处于弱耦合状态;每个接收装置均由串联连接的接收线圈、接收端谐振电容和接收线圈等效内阻组成,且一个负载串联一个接收装置,n个接收装置的接收线圈之间互相解耦或者处于弱耦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发射装置的固有频率互不相同,同时第i个发射装置的固有频率与第i个接收装置的固有频率相同,i=1,2,3…n,即满足:
ωt1=ωr1≠ωt2=ωr2≠…ωtn=ωrn
式中,第i个发射装置的固有频率表示为第i个接收装置的固有频率表示为Lti为第i个发射线圈的电感值,Lri为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吴理豪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