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17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中,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内设置一无线充电隔离电路,无线充电隔离电路包括:一第一输入接口;一第二输入接口;一第一隔离单元,第一隔离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二输入接口;一第二隔离单元,第二隔离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输入接口,第二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且与一后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为车载大功率无线充电发射端供电,满足输入电源的的多样性,同时内置双口无线充电隔离电路保证在输入接口同时输入的时候,供电的唯一性,同时保证两路电源不会串扰,保证连接在输入接口上设备的安全。

A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智能应用渗透至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便携式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而为了适应各种智能运用以及用户的需求,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也逐步增大,因此设备的耗电速度迅速增加,便携电子设备的电池续航就成为了很多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利用汽车对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成为了很多用户的选择。现有的无线充电发射端,供电接口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的接口输入供电,放在车载点烟器和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的车载充电器是一个DC-DC(直流转直流)的转换线路,增加的电源转换效率的损失,市面上现有的车载充电器能提供的输出功率有限,从而限制车载无线充电器功率的提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满足车载大功率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内设置一无线充电隔离电路,所述无线充电隔离电路包括:一第一输入接口;一第二输入接口;一第一隔离单元,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接口;一第二隔离单元,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且与一后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单元包括:一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接口;一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接口;一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接口;一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且通过一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后端电路的输入端;一第三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通过一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通过一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至一接地端;一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之间;一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隔离单元包括:一第四MOS管,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接口;一第五MOS管,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且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通过一第五电阻连接至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后端电路的输入端;一第六MOS管,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通过一第六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通过一第七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接口,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接地端;一第七MOS管,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通过一第八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一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和所述接地端之间;一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并联于所述第九电阻;一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和所述接地端之间;一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并联于所述第十电阻。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隔离电路还包括:一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接地端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入接口为TYPE-C口。优选的,所述第二输入接口为DC口。优选的,还包括:一车载点烟器;一车载充电器,所述车载充电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车载点烟器的电源输出端;一转接器,所述转接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后端电路包括:一直流转换单元,所述直流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且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一无线充电单元,所述无线充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一线圈,所述线圈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单元的输出端;一谐振电容,所述谐振电容连接于所述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单元的输出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通过在第一输入接口和第二输入接口之间分别设置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可以为车载大功率无线充电发射端供电,满足输入电源的的多样性,同时内置双口无线充电隔离电路保证在输入接口同时输入的时候,供电的唯一性,同时保证两路电源不会串扰,保证连接在输入接口上设备的安全。附图说明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无线充电隔离电路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种无线充电隔离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充电隔离电路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端装置,其中,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内设置一无线充电隔离电路,无线充电隔离电路包括:一第一输入接口1;一第二输入接口2;一第一隔离单元3,第一隔离单元3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二输入接口2;一第二隔离单元4,第二隔离单元4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输入接口1,第二隔离单元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隔离单元3的输出端,且与一后端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还包括:一车载点烟器6;一车载充电器7,车载充电器7的电源输入端连接车载点烟器6的电源输出端;一转接器8,转接器8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无线充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上述提供的无线充电发射端装置,结合图1-3所示,无线充电隔离电路连接在车载充电器7和转接器8之间,在无线充电隔离电路的电源输入的位置放置不同类型的输入接口,分别为第一输入接口1和第二输入接口2,连接于第二输入接口2的为第一隔离单元3,连接于第一输入接口1的为第二隔离单元4。进一步地,当仅有第二输入接口2接入电源时,接通第一隔离单元3给后端电路5供电;当仅有第一输入接口1接入电源时,通过第一输入接口1的管脚VBUS接通第二隔离单元2给后端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内设置一无线充电隔离电路,所述无线充电隔离电路包括:/n一第一输入接口;/n一第二输入接口;/n一第一隔离单元,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接口;/n一第二隔离单元,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且与一后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内设置一无线充电隔离电路,所述无线充电隔离电路包括:
一第一输入接口;
一第二输入接口;
一第一隔离单元,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接口;
一第二隔离单元,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且与一后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单元包括:
一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接口;
一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接口;
一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接口;
一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且通过一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后端电路的输入端;
一第三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通过一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通过一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至一接地端;
一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之间;
一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单元包括:
一第四MOS管,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接口;
一第五MOS管,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且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通过一第五电阻连接至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后端电路的输入端;
一第六MOS管,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通过一第六电阻连接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俊明光权周春雷林涛吴长和李建法王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蓝沛无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