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森专利>正文

卧式逆向快热自动给煤常压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13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卧式逆向快热自动给煤常压锅炉,其包括有炉体,拱形和椭圆形水套,两侧和后集箱对流管组和炉底座,上述水套与集箱对流管组通过管道相连通,构成二回程水路系统,拱形水套上安装有挡烟板,构成三回程烟路系统,此外在拱形水套内安装有炉膛前、后拱,并采用活动机械炉排和自动给煤除渣装置。其结构紧凑、体积小、热效率高、制造、运行成本低廉,无烟尘污染,噪音低,运行自动化,其技术特征可在工业和民用锅炉中广泛运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述为一种常压锅炉,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供暖,洗澡的卧式逆向快热自动给煤常压锅炉。现有的用于供暖,洗澡的常压锅炉的种类很多,而且绝大部分为水火管或水管式锅炉,尽管在申请号为CN93104842.7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所公开的锅炉与其他现有锅炉相比较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热效率高,成本低等,但从其结构上看仍存在有许多缺陷,如炉膛空间较大不便组织燃料燃烧,炉膛内烟道较短并且平直,燃烧气体在炉膛内停留时间较短,使燃料燃烧不充分,限制了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而且该锅炉不具备自动给煤和除渣装置,这不但使劳动强度较大,也对燃料的燃烧产生不利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常压锅炉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热效率使燃料能够充分燃烧,并能自动给煤、除渣,排烟达到环保标准的常压锅炉。本专利技术所述锅炉主要包括有炉体,拱形水套,椭圆形水套,两侧集箱对流管组,后集箱对流管组,炉底座,拱形水套位于炉体内的中间部位,它由内、外壁组成,椭圆形水套位于炉体内的顶部,两侧集箱对统管组分别位于炉体两侧壁的内侧,后集箱对流管组位于炉体后端壁的内侧,在拱形水套内部的前、后部分,分别安装有与拱形水套的前端壁,两侧壁及顶壁相密封连接的炉膛前拱,和与拱形水套的后端壁及两侧壁相密封连接而与水套的顶壁相隔一段距离的炉膛后拱,炉膛前、后下面的拱形水套内部空间构成炉膛,炉膛的底部安装有活动机械炉排,在靠近位于炉体下面的炉底座的外侧,安装有鼓风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锅炉由于在拱形水套内部安装有炉膛前拱和炉膛后拱,使炉膛性能改进,可以提高炉膛温度并延长燃烧气体在炉膛内停留时间,因而使燃料能充分燃烧,热效率增大,同时由于采用活动的机械炉排,自动给煤和除渣装置,这不但能改善工作条件,而且能使炉膛温度稳定,提高热效率,其不需要采用引风装置,体积小,制造、运行成本低廉,噪音低,无烟尘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锅炉的纵剖图;图2为图1所示专利技术锅炉A-A截面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锅炉F向局部放大视图;图4为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锅炉B-B截面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锅炉C-C截面剖视图。现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锅炉予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锅炉纵剖面图,图2为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锅炉A-A截面剖视图。本专利技术所述锅炉主要包括有炉体1,拱形水套2,椭圆形水套3,两侧集箱对流管组4,后集箱对流管组5,炉底座6,拱形水套2位于炉体1内的中间部位,它由内、外壁组成,椭圆形水套3位于炉体1内的顶部,两侧集箱对流管组4分别位于炉体1两侧壁的内侧,后集箱对流管组5位于炉体1后端壁的内侧,在拱形水套2内部的前、后部分,分别安装有与拱形水套2的前端壁,两侧壁及顶壁相密封连接的炉膛前拱7,和与拱形水套2的后端壁及两侧壁相密封连接而与拱形水套2的顶壁相隔一段距离的炉膛后拱8,炉膛前拱7和炉膛后拱8上、下拱形水套2的内部空间构成炉膛9,炉膛9的底部有活动机械炉排10,在靠近位于炉体1下面的炉底座6的外侧,安装有鼓风装置11,炉膛前拱7和炉膛后拱8分别由耐火材料制成,其内部安装有多条分别与拱形水套2的前端壁或后端壁和顶壁相连通的水管12,在拱形水套2的后端壁上安装有炉膛烟窗13,炉体1的后端壁与拱形水套2的后端壁之间相隔一段距离,该距离构成局部扩大空间14,该空间14即为二次燃烧室,也是烟气扩容减速灰尘沉降室,拱形水套2的两侧壁的外表面上和后端壁的外表面上分别安装有挡烟板15,挡烟板15向上延伸至炉体1的顶部并与其密封连接,拱形水套2的后端面挡烟板15的两侧端,分别与拱形水套2两侧壁挡烟板15的后端相密封连接,炉体1的两侧壁与拱形水套2两侧壁和挡烟板15之间构成二回程烟道16,拱形水套2两侧壁挡烟板15的前端分别与炉体1的前端壁面相隔一段距离,位于炉体1内的顶部的椭圆形水套3与拱形水套2相隔一段距离,由该距离所构成的空间为三回程烟道17,在靠近椭圆形水套3后端的炉体的顶部,安装有贯穿椭圆形水套3上、下壁面而与三回程烟道17相连通的排烟管18,三回程烟道17前端的炉体1的前壁上安装有除灰口29,两侧集箱对流管组4和后集箱对流管组5分别包括有沿炉体1内侧壁面水平放置的上集箱19和下集箱20,上、下集箱19和20之间连通有一组竖直排列的对流管束21,两侧上集箱19的顶部分别安装有进水管22,两侧集箱对流管组4分别与后集箱对流管组5,拱形水套2,椭圆形水套3依次通过管道相连通构成二回程水路系统,结合图3~5可以看出,两侧上集箱19分别通过管道23和24与后上集箱19相连通,管道23与安装在椭圆形水套3后端壁面上并与其相连通的后集管25相连通,后下集箱20通过管道26与拱形水套2的后端壁面相连通,在椭圆形水套3的靠近其前端的下面部位,具有与拱形水套2相连通的连通管道27,椭圆形水套3的前端面安装有出水管28,椭圆形水套3的顶部安装有通气孔30,炉体1的外侧下面部位安装有排污管40,炉体1前端壁外侧下面部位安装有进煤斗31,炉体1的侧壁上具有点火门32和观察口33;炉底座6位于炉体1的底部,其顶端安装有活动机械炉排10,活动机械炉排10为往复式或链条式结构,炉排10下面的炉底座6的内部空间为风室34,在风室34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与进风口35相连通的可调节的进风门36,进风口35与位于炉底座6外侧的鼓风装置11相连接,在靠近炉底座6后端的炉底座6内的空间内,安装有自动除渣装置37,在其所对应的炉底座6的外侧,分别安装有驱动电机38和出灰口39。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锅炉的上述结构,使该锅炉不但具有相互逆向流动的两回程水路系统和三回程烟炉系统,而且由于炉膛中安装了炉膛前、后拱,并采用活动机械炉排,自动给煤除渣装置,使其热效率有较大程度地提高,并改善了工作条件。本专利技术所述锅炉的技术特征,除用于常压的供暖,洗澡锅炉之外,也可以适用其他类型的工业和民用锅炉。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逆向快热自动给煤常压锅炉,包括有炉体(1),拱形水套(2),椭圆形水套(3),两侧集箱对流管组(4),后集箱对流管组(5),炉底座(6),拱形水套(2)位于炉体(1)内的中间部位,它由内、外壁组成,椭圆形水套(3)位于炉体(1)的顶部,两侧集箱对流管组(4)分别位于炉体(1)两侧壁的内侧,后集箱对流管组(5)位于炉体(1)后端壁的内侧,其特征是在拱形水套(2)内部的前、后部分,分别安装有与拱形水套(2)的前端壁,两侧壁及顶壁相密封连接的炉膛前拱(7),和与拱形水套(2)的后端壁及两侧壁相密封连接而与拱形水套(2)的顶壁相隔一段距离的炉膛后拱(8),炉膛前拱(7)和炉膛后拱(8)上、下拱形水套(2)的内部空间构成炉膛(9),炉膛(9)的底部安装有活动机械炉排(10),在靠近位于炉体(1)下面的炉底座(6)的外侧,安装有鼓风装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锅炉,其特征是炉膛前拱(7)和炉膛后拱(8)分别由耐火材料制成,其内部安装有多条分别与拱形水套(2)的前端壁或后端壁和顶壁相连通的水管(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锅炉,其特征是拱形水套(2)的后端壁上安装有炉膛烟窗(13),炉体(1)的后端壁与拱形水套(2)的后端壁之间相隔一段距离,该距离构成局部扩大空间(14),拱形水套(2)的两侧壁的外表面上和后端壁的外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逆向快热自动给煤常压锅炉,包括有炉体(1),拱形水套(2),椭圆形水套(3),两侧集箱对流管组(4),后集箱对流管组(5),炉底座(6),拱形水套(2)位于炉体(1)内的中间部位,它由内、外壁组成,椭圆形水套(3)位于炉体(1)的顶部,两侧集箱对流管组(4)分别位于炉体(1)两侧壁的内侧,后集箱对流管组(5)位于炉体(1)后端壁的内侧,其特征是在拱形水套(2)内部的前、后部分,分别安装有与拱形水套(2)的前端壁,两侧壁及顶壁相密封连接的炉膛前拱(7),和与拱形水套(2)的后端壁及两侧壁相密封连接而与拱形水套(2)的顶壁相隔一段距离的炉膛后拱(8),炉膛前拱(7)和炉膛后拱(8)上、下拱形水套(2)的内部空间构成炉膛(9),炉膛(9)的底部安装有活动机械炉排(10),在靠近位于炉体(1)下面的炉底座(6)的外侧,安装有鼓风装置(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
申请(专利权)人:王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