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圈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79114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圈上料装置,包括震动盘、弧形滚道、限位基架、支撑架、安装架、转动机构、辊轮组、导向管、限位筒、定位台、驱动马达、第一旋转调节轮、升降撑座、调节底板、第二旋转调节轮以及转向基架、限位基架和导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震动盘将轴承圈快速进入弧形滚道内,同时转动机构驱动辊轮组转动,然后经过转向基架将轴承圈进行转向,然后在导向管内依次运输上料,经过第一旋转调节轮与第二旋转调节轮调整辊轮组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通过限位架及导向架对导向管的位置定位,进而能够实现快速上料、使得上料轨道向出料口处持续供料,实现了上料过程的连续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圈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圈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主要用于支撑机械旋转体能够承担径向载荷,降低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保证其具有优异的回转精度。轴承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其中,内圈是与外圈过盈配合在一起,一般是将批量的内圈毛坯料送入上料装置中,并通过上料装置输送到下一道工序,完成内圈与外圈的配合。但是批量的毛坯料一同上料容易造成轴承内圈的相互叠层,造成轨道堵塞,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轴承圈上料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上料、使上料轨道向出料口处持续供料,实现了上料过程的连续化、提高生产效率的轴承圈上料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轴承圈上料装置,包括震动盘、与震动盘配合连接的弧形滚道、设置在弧形滚道上的限位基架、抵触连接在弧形滚道底端的支撑架、与支撑架配合连接的安装架、与安装架配合连接的转动机构、与转动机构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圈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震动盘、与震动盘配合连接的弧形滚道、设置在弧形滚道上的限位基架、抵触连接在弧形滚道底端的支撑架、与支撑架配合连接的安装架、与安装架配合连接的转动机构、与转动机构配合连接的辊轮组、设置在辊轮组间且与弧形滚道出口处对应设置的导向管、连接在辊轮组尾端的限位筒、设置在辊轮组底端且与转动机构配合连接的定位台、与定位台底端配合螺杆调节连接的驱动马达、与定位台侧部配合连接的第一旋转调节轮、与定位台上端配合螺杆连接的升降撑座、与升降撑座配合滑动调节的调节底板、设置在调节底板两侧且与升降撑座配合螺杆连接的第二旋转调节轮以及设置在调节底板上的转向基架、限位架和导向架,所述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圈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震动盘、与震动盘配合连接的弧形滚道、设置在弧形滚道上的限位基架、抵触连接在弧形滚道底端的支撑架、与支撑架配合连接的安装架、与安装架配合连接的转动机构、与转动机构配合连接的辊轮组、设置在辊轮组间且与弧形滚道出口处对应设置的导向管、连接在辊轮组尾端的限位筒、设置在辊轮组底端且与转动机构配合连接的定位台、与定位台底端配合螺杆调节连接的驱动马达、与定位台侧部配合连接的第一旋转调节轮、与定位台上端配合螺杆连接的升降撑座、与升降撑座配合滑动调节的调节底板、设置在调节底板两侧且与升降撑座配合螺杆连接的第二旋转调节轮以及设置在调节底板上的转向基架、限位架和导向架,所述转向基架与导向管配合抵触连接,所述转向基架、限位架以及导向架分别与导向管配合连接,所述定位台底端还设置有与第一旋转调节轮配合螺杆连接的推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圈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基架包括第一架板、与第一架板配合铰接的第二架板、连接在第一架板与第二架板侧部的联动板、设置在第二架板上的第一调节件、穿过第二架板底端的第二调节件、设置在第二架板底端且与第二调节件配合连接的连接块、开设在连接块底端的定位槽、穿过定位槽与连接块两侧配合连接的转轴、设置在转轴上且与连接块内壁配合间隔设置的轴承组,所述轴承组与导向管配合抵触连接,所述第二架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调节件配合滑动设置的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敬洋胡春群龚如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实隆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