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车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893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纱车转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传动单元,旋转单元,以及传输单元,传动单元由第一电机驱动;旋转单元由传动单元带动,以实现纱车转向;传输单元设置在旋转单元上,传输单元能够在转向前或后,将纱车运至或运离旋转单元的上方;其中,旋转单元包括:底座,其设置在至少两条轨道的交叉处;回转支撑,其一端设置在底座的工作面上,回转支撑与传动单元传动连接;旋转台,旋转台设置在回转支撑的承载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纱车转向机构在转向前,旋转单元转动,传输单元将纱车运送至旋转台上方后,旋转单元转动至传输单元与纱车转向后的轨道重合后,传输单元将纱车运离旋转单元上方,完成纱车转向,实现纱车运输过程自动化。

A turning mechanism of spinning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车转向机构
本技术涉及玻璃纤维转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纱车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玻璃纤维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无机高性能纤维材料,随着使用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玻璃纤维的生产加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的玻璃纤维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将纱卷承装在纱车上,并按照加工工序,由人工将装载有不同类型纱卷的纱车搬运到与之对应的工位,费时费力,为进一步提高玻璃纤维加工自动化程度,大多采用轨道式运输方式,将纱车运输至相应工位;为实现纱车的变轨、转向,在不同轨道间难免会有交叉,而纱车运输到轨道的交叉处无法平稳实现转向,增加了实现玻璃纤维加工自动化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轨道式运输纱车时,无法平稳实现变轨、转向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纱车转向机构。本技术所述的纱车转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传动单元,传动单元由第一电机驱动;旋转单元,旋转单元由传动单元带动,以实现纱车转向;以及传输单元,传输单元设置在旋转单元上,传输单元能够在转向前或后,将纱车运至或运离旋转单元的上方;其中,旋转单元包括:底座,底座设置在至少两条轨道的交叉处;回转支撑,回转支撑的一端设置在底座的工作面上,回转支撑与传动单元传动连接;旋转台,旋转台设置在回转支撑的承载面上。优选地,回转支撑包括内圈,以及可转动的套接在内圈外围的外圈;内圈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工作面上,远离底座的外圈的一端与旋转台固定连接。优选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轴,以及设置在传动轴两端的第一齿轮和第一链轮,第一电机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传动连接;第一齿轮与外圈传动连接。优选地,传输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传输线体,至少两个传输线体间隔设置在旋转台的承载面上,每一传输线体上均设置有凹槽;至少两个第三链轮,至少两个第三链轮可转动的设置在传输线体的两端,第三链轮所在平面与传输线体轴向平行;传输链条,传输链条设置在凹槽内,且与传输线体两端的第三链轮传动连接。优选地,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导向杆,导向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导向杆平行且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导向杆沿纱车运动方向分别设置在传输线体的外侧,且位于传输线体的上方。优选地,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高度调节组件,其数量为若干,每一高度调节组件均包括:固定板,连接板,连接板连接在底座工作面的边缘,且与固定板相对设置,连接板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支撑杆,支撑杆一端垂直连接在固定板的承载面上,另一端贯穿第一通孔;调节块,调节块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其数量为若干,若干调节块通过第二通孔设置在支撑杆上,且位于固定板和连接板之间。优选地,旋转单元还包括盖罩,盖罩的内侧面连接在旋转台的承载面上。优选地,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感应器,感应器设置在盖罩的周向,用于检测旋转台转过的角度。优选地,传输单元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传输链条转动,以实现将纱车运至或运离旋转台上方。优选地,纱车转向机构还包括固定座,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底座板,以及设置在两个底座板工作面上的拱形支撑架,支撑架的承载面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电机的驱动端贯穿第三通孔,与第二链轮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纱车转向机构,其传动单元设置在第一电机和旋转单元之间,将第一电机的驱动力传输至旋转单元中的回转支撑,带动回转支撑,以及其上的旋转台旋转,直至传输单元与纱车当前所在轨道重合,传输单元将纱车运输至旋转单元上方,纱车停稳后,旋转单元继续转动,转动至传输单元与纱车需要转向后的轨道重合,之后停止转动,传输单元将转向后的纱车运离旋转单元上方,完成纱车变轨、转向,提高纱车运输过程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纱车转向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电机、传动单元和旋转单元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电机,2为传动单元,20为第一齿轮,21为第一链轮,3为旋转单元,30为底座,31为回转支撑,310为内圈,311为外圈,32为旋转台,33为盖罩,4为传输单元,40为传输线体,41为第三链轮,42为传输链条,43为第二电机,5为导向杆,6为高度调节组件,60为固定板,61为连接板,62为支撑杆,63为调节块,7为感应器,8为固定座,80为底座板,81为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轨道式运输纱车时,无法平稳实现变轨、转向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纱车转向机构。本技术所述的纱车转向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电机1,传动单元2,传动单元2由第一电机1驱动;旋转单元3,旋转单元3由传动单元2带动,以实现纱车转向;以及传输单元4,传输单元4设置在旋转单元3上,传输单元4能够在转向前或后,将纱车运至或运离旋转单元3的上方;其中,旋转单元3包括:底座30,底座30设置在至少两条轨道的交叉处;回转支撑31,回转支撑31的一端设置在底座30的工作面上,回转支撑31与传动单元2传动连接;旋转台32,旋转台32设置在回转支撑31的承载面上。本实施例中,底座30固定设置在至少两条轨道的交叉处,回转支撑31的一端设置在底座30的工作面上,且与传动单元2传动连接,在第一电机1的驱动下,传动单元2带动回转支撑31,以及回转支撑31上的旋转台32转动,而传输单元4位于旋转台32上,用于在转向前或后,将纱车运至或运离旋转单元3的上方,可以想到的是,为保证纱车能够顺利由当前所处轨道,运动至传输单元4上,或由传输单元4上,运动至转向后的轨道,需要传输单元4的运输面与轨道的运输面齐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向前,传输单元4在旋转单元3作用下,旋转至与纱车所处轨道重合,将纱车运送至旋转台32上方后,旋转单元3转动,当转动至传输单元4与纱车转向后的轨道重合后,停止转动,传输单元4将纱车运离旋转单元3上方,完成纱车变轨、转向,以实现纱车运输过程自动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回转支撑31包括内圈310,以及可转动的套接在内圈310外围的外圈311;内圈3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30的工作面上,远离底座30的外圈311的一端与旋转台32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转支撑31中的内圈310用于固定回转支撑31在底座30上的位置,即确保套接在内圈310外围的外圈311能够与传动单元2传动连接,避免旋转过程中回转支撑31移动,无法实现纱车转向,进一步提高机构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传动单元2包括传动轴(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传动轴两端的第一齿轮20和第一链轮21,第一电机1的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n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n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由所述传动单元带动,以实现纱车转向;/n以及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设置在所述旋转单元上,所述传输单元能够在转向前或后,将所述纱车运至或运离所述旋转单元的上方;/n其中,所述旋转单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至少两条轨道的交叉处;/n回转支撑,所述回转支撑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工作面上,所述回转支撑与所述传动单元传动连接;/n旋转台,所述旋转台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的承载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
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
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由所述传动单元带动,以实现纱车转向;
以及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设置在所述旋转单元上,所述传输单元能够在转向前或后,将所述纱车运至或运离所述旋转单元的上方;
其中,所述旋转单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至少两条轨道的交叉处;
回转支撑,所述回转支撑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工作面上,所述回转支撑与所述传动单元传动连接;
旋转台,所述旋转台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撑的承载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撑包括内圈,以及可转动的套接在所述内圈外围的外圈;所述内圈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工作面上,远离所述底座的所述外圈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台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轴,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两端的第一齿轮和第一链轮,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外圈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传输线体,至少两个传输线体间隔设置在所述旋转台的承载面上,每一所述传输线体上均设置有凹槽;
至少两个第三链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三链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传输线体的两端,所述第三链轮所在平面与所述传输线体轴向平行;
传输链条,所述传输链条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传输线体两端的所述第三链轮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占江蒲显西张林蒋元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