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隔膜下拉的夹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814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隔膜下拉的夹爪,包括两个夹片,夹片包括夹持端及驱动端;撑杆,撑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夹片的中部转动连接,撑杆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夹片的中部转动连接;两个驱动连杆,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驱动连杆的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夹片的驱动端上;横向驱动轴,垂直于两个驱动连杆,两个驱动连杆的第二端共同转动设置在横向驱动轴上;驱动气缸,伸出有可往复移动的气缸杆,气缸杆的末端与横向驱动轴连接。通过连杆机构将驱动气缸的水平移动转化成夹片的转动,进而实现夹爪的夹紧与打开。该结构的夹爪对驱动气缸的行程要求不高,连杆机构实现了行程的放大。因此,该夹爪的夹紧动作更加迅速,耗时更短,效率更高。

Gripper for diaphragm pull dow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隔膜下拉的夹爪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制片卷绕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隔膜下拉的夹爪。
技术介绍
对于针式电芯卷绕机,由于卷针细小(卷针直径只有1~2mm),不仅出针时夹紧隔膜困难,而且由于卷针刚性不足,使得隔膜在卷绕过程中需对隔膜持续提供一定的张力。为了对隔膜提供张力,首先需要通过夹爪实现隔膜的稳定夹紧。现有的夹爪通过驱动杆直接驱动其中一个夹片移动,至与另一个夹片紧贴,以实现隔膜的夹紧。该夹爪结构中,两个夹片呈平行设置,驱动杆的行程等于两个夹片之间距离。为了实现夹爪的夹紧以及呈一定开口的打开,驱动杆的行程与开口的宽度必须按照1:1的比例设计。因此,采用上述夹爪结构对驱动气缸的行程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隔膜下拉的夹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隔膜下拉的夹爪,包括:两个夹片,所述夹片包括用于夹紧隔膜的夹持端以及与夹持端相对的驱动端;撑杆,所述撑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夹片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撑杆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夹片的中部转动连接;两个驱动连杆,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驱动连杆的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夹片的驱动端上;横向驱动轴,垂直于两个驱动连杆,两个驱动连杆的第二端共同转动设置在所述横向驱动轴上;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伸出有可往复移动的气缸杆,所述气缸杆的末端与横向驱动轴连接;所述气缸杆驱动横向驱动轴移动时,两个夹片的夹持端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夹片的厚度由中间部分至夹持端逐渐减小。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所述夹持端在相对的夹持面上均向上凸起形成施压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其中一个所述施压部与夹片制作成一体,另外一个所述施压部为嵌设于夹持面上的软胶。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夹持端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所述施压部位于所述开口的两侧。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缸杆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配置有固定设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限制导向块在一个方向上滑动,所述限位槽限制导向块的滑动方向与气缸杆的移动方向相一致。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夹片的两侧。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所述夹片呈上下对称布置,所述气缸杆的中心轴线位于两个所述夹片的对称平面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夹持端至夹片中部转动点的距离大于所述驱动端至夹片中部转动点的距离。有益效果:该夹爪由连杆机构和驱动气缸组成,通过连杆机构将驱动气缸的水平移动转化成了夹片的转动,进而实现夹爪的夹紧与打开。采用此结构的夹爪对驱动气缸的行程要求不高,连杆机构实现了行程的放大。因此,该夹爪的夹紧动作可以更加迅速,耗时更短,效率更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夹爪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夹爪处于夹紧隔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隔膜下拉的夹爪,该夹爪主要由夹片60、撑杆50、驱动连杆40、横向驱动轴30以及驱动气缸20等组成。其中,夹片60的数量为两个且呈上下对称布置,夹片60包括用于夹紧隔膜70的夹持端以及与夹持端相对的驱动端。撑杆5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夹片60的中部转动连接,撑杆50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夹片60的中部转动连接,两个夹片60均可绕着撑杆50的端部做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撑杆50的数量可是一个或者多个,当撑杆50的数量为一个时,撑杆50分别穿插在两个夹片60的中部且与夹片60铰接;当撑杆50的数量为两个时,撑杆50分别位于夹片60的两侧且端部与夹片60铰接。同时,驱动连杆40的数量为两个。具体地驱动连杆4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驱动连杆40的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夹片60的驱动端上;两个驱动连杆40的第二端通过横向驱动轴30连接,横向驱动轴30垂直于两个驱动连杆40,两个驱动连杆40的第二端均可绕横向驱动轴30转动。驱动气缸20上伸出有气缸杆21,驱动气缸20可驱动气缸20杆往复移动,气缸杆21的末端与横向驱动轴30连接成一体。其中,可在气缸杆21的末端形成套装孔,横向驱动轴30插入至套装孔内。横向驱动轴30与套装孔最好采用间隙配合,使得横向驱动轴30可相对气缸杆21转动,方便实现横向驱动轴30同时安装于驱动连杆40的第二端以及气缸杆21内。当驱动气缸20启动工作时,气缸杆21前移,横向驱动轴30被水平推进,两个驱动连杆40绕横向驱动轴30反向转动,两个驱动连杆40的第一端之间逐渐远离,两个夹片60的夹持端分别绕撑杆50相对转动,直至夹持端抵接,提供夹紧力。此时气缸杆21前移至最大行程。气缸杆21后移,各零部件反向运动至实现夹爪的打开,直至气缸杆21回复至原位。该夹爪可通过气缸杆21驱动横向驱动轴30前后移动,进而实现两个夹片60的夹持端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以此来完成夹紧和打开动作。采用此结构的夹爪对驱动气缸20的行程要求不高,连杆机构实现了行程的放大。因此,该夹爪的夹紧动作可以更加迅速,耗时更短,效率更高。作为优选,夹片60的厚度由中间部分至夹持端逐渐减小。一方面减轻了夹片60的重量,减少了驱动气缸20的负荷。另一方面,在夹爪呈打开状时,两个夹持端相对的夹持面相互呈V形,V形的夹角等于夹爪实现夹紧所需转动的夹角。当夹片60逐渐转动至夹爪呈夹紧状时,两个夹持面基本贴合,有效避免了夹紧过程中两个夹片60之间发生干涉。进一步地,两个夹持端在相对的夹持面上均向上凸起形成施压部62,通过施压部62对隔膜70实现夹紧,效果更佳。其中一个施压部62与夹片60制作成一体,另外一个施压部62为嵌设于夹持面上的软胶。软胶是用塑料通过注塑形成,具有一定的软度。通过一个软的施压部62以及一个硬的施压部62对隔膜70施加夹紧力,较好的避免了隔膜70在卷绕过程中发生滑动,确保了夹爪的稳定性。同时,夹持端的中部设置有开口61,施压部62位于开口61的两侧。开口61将施压部62分隔开来,实现隔膜70的多处间隔夹紧,其夹紧效果相比较于整块夹持更优。驱动气缸20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气缸杆21上设置有导向块22,该导向块22可以与气缸杆21制作成一体,也可以是固定安装于气缸杆21上。导向块22配置有固定设置的限位槽23,限位槽23固定安装在机架10上,限位槽23限制导向块22在一个方向上滑动,限位槽23限制导向块22的滑动方向与气缸杆21的移动方向相一致。通过设置限位槽23,一方面实现气缸杆21的导向,另一方面增强了整个驱动装置的刚性,确保气缸杆21可实现精准的前后移动。本实施例中,撑杆5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夹片60的两侧,两个夹片60呈上下对称布置,气缸杆21的中心轴线位于两个夹片60的对称平面上。气缸杆21往复移动,上下两个夹片60同步反向转动,实现夹紧和打开动作。夹持端至夹片60中部转动点的距离大于驱动端至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隔膜下拉的夹爪,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夹片,所述夹片包括用于夹紧隔膜的夹持端以及与夹持端相对的驱动端;/n撑杆,所述撑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夹片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撑杆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夹片的中部转动连接;/n两个驱动连杆,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驱动连杆的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夹片的驱动端上;/n横向驱动轴,垂直于两个驱动连杆,两个驱动连杆的第二端共同转动设置在所述横向驱动轴上;/n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伸出有可往复移动的气缸杆,所述气缸杆的末端与横向驱动轴连接;/n所述气缸杆驱动横向驱动轴移动时,两个夹片的夹持端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隔膜下拉的夹爪,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夹片,所述夹片包括用于夹紧隔膜的夹持端以及与夹持端相对的驱动端;
撑杆,所述撑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夹片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撑杆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夹片的中部转动连接;
两个驱动连杆,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驱动连杆的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夹片的驱动端上;
横向驱动轴,垂直于两个驱动连杆,两个驱动连杆的第二端共同转动设置在所述横向驱动轴上;
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伸出有可往复移动的气缸杆,所述气缸杆的末端与横向驱动轴连接;
所述气缸杆驱动横向驱动轴移动时,两个夹片的夹持端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膜下拉的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的厚度由中间部分至夹持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隔膜下拉的夹爪,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端在相对的夹持面上均向上凸起形成施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隔膜下拉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霞杨琪杨展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