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674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压器线圈,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其包括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的外侧绕设有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分为上次级线圈和下次级线圈,所述上次级线圈与下次级线圈之间的绕向相反,所述次级线圈的的外侧绕设有初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设置有二模具,所述初级线圈为同一方向的连续绕制;其有益效果是:次级线圈采用每层两段并且两段之间绕向相反的新型绕法,可以减少1/2层间绝缘,并将线圈过桥隐藏在线圈内部,减小线圈体积且外形美观。

A kind of transformer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线圈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具体为一种变压器线圈。
技术介绍
在电力电子领域,尤其在开关电源领域,通常需要将交流或者直流电源变换成一种高精度的稳态电源。该开关电源通常由整流器、逆变器、变压器三大器件组成,将一种形态(AC或DC)的电能变换成同形态或另一种形态的高精度的稳态电能。变压器在该开关电源中处在逆变器后端,起到隔离及升降压作用。而线圈是变压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构件,线圈的绕法更是决定了变压器的性能和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该变压器线圈具有新型的绕法。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线圈,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的外侧绕设有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分为上次级线圈和下次级线圈,所述上次级线圈与下次级线圈之间的绕向相反,所述次级线圈的外侧绕设有初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设置有第二模具,所述初级线圈为同一方向的连续绕制。所述上次级线圈和下次级线圈的起始端绕设于线圈过桥上,所述线圈过桥设置于线圈内部,所述上次级线圈和下次级线圈的起始绕向相反。所述上次级线圈上焊接有第一导线排,所述第一导线排作为上次级线圈的结尾引线端子;所述下次级线圈上焊接有第二导线排,所述第二导线排作为下次级线圈的结尾引线端子;所述初级线圈上设有第三导线排和第四导线排,所述第三导线排作为初级线圈的起始引线端子,所述第四导线排作为初级线圈的结尾引线端子,所述第三导线排与第四导线排是由绕设初级线圈的导线弯折而成。所述次级线圈在绕制的过程中设有第一撑条,所述第一撑条使次级线圈在绕制的过程中产生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可起到散热作用;所述初级线圈在绕制的过程中设有第二撑条,所述第二撑条使初级线圈在绕制的过程中产生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可起到散热作用。所述次级线圈绕制的导线为铜带,所述初级线圈绕制的导线为铜线。所述次级线圈的线圈层间绕设有绝缘纸,所述初级线圈的线圈层间绕设有绝缘纸。所述第一模具的四周设有第一环氧骨架,所述第一环氧骨架的外侧绕设有三层绝缘纸,所述第二模具的四周设有第二环氧骨架,所述第二环氧骨架的外侧绕设有三层绝缘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次级线圈3采用每层两段并且两段之间绕向相反的新型绕法,可以减少1/2层间绝缘,并将线圈过桥305隐藏在线圈内部,减小线圈体积且外形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次级线圈的绕向图。图中所示:第一模具1,第一环氧骨架2,次级线圈3,初级线圈4,第一导线排5,第二导线排6,第三导线排7,第四导线排8,第二模具9,第二环氧骨架10,第一撑条301,上次级线圈302,下次级线圈303,第一间隙304,线圈过桥305,第二撑条401,第二间隙4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零部件、结构、机构等,如无特殊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一种变压器线圈,如图1-图3所示,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的外侧绕设有次级线圈3,所述次级线圈3分为上次级线圈302和下次级线圈303,所述上次级线圈302与下次级线圈303之间的绕向相反,所述次级线圈3的外侧绕设有初级线圈4,所述初级线圈4与次级线圈3之间设置有第二模具9,所述初级线圈4为同一方向的连续绕制。所述上次级线圈302和下次级线圈303的起始端绕设于线圈过桥305上,所述线圈过桥305设置于线圈内部,所述上次级线圈302和下次级线圈303的起始绕向相反。所述上次级线圈302上焊接有第一导线排5,所述第一导线排5作为上次级线圈302的结尾引线端子;所述下次级线圈303上焊接有第二导线排6,所述第二导线排6作为下次级线圈303的结尾引线端子;所述初级线圈4上设有第三导线排7和第四导线排8,所述第三导线排7作为初级线圈4的起始引线端子,所述第四导线排8作为初级线圈4的结尾引线端子,所述第三导线排7与第四导线排8是由绕设初级线圈4的导线弯折而成。所述次级线圈3在绕制的过程中设有第一撑条301,所述第一撑条301使次级线圈3在绕制的过程中产生第一间隙304,所述第一间隙304可起到散热作用;所述初级线圈4在绕制的过程中设有第二撑条401,所述第二撑条401使初级线圈4在绕制的过程中产生第二间隙403,所述第二间隙403可起到散热作用。所述次级线圈3绕制的导线为铜带,所述初级线圈4绕制的导线为铜线。所述次级线圈3的线圈层间绕设有绝缘纸,所述初级线圈4的线圈层间绕设有绝缘纸。所述第一模具1的四周设有第一环氧骨架2,所述第一环氧骨架2的外侧绕设有三层绝缘纸,所述第二模具9的四周设有第二环氧骨架10,所述第二环氧骨架10的外侧绕设有三层绝缘纸。所述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9的作用在于支撑级线圈3与初级线圈4的绕设。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的变压器线圈由次级线圈3和初级线圈4组成,所述次级线圈3由上次级线圈302和下次级线圈303组成,所述上次级线圈302和下次级线圈303的起始端绕设于线圈过桥305上,所述上次级线圈302和下次级线圈303的起始绕向相反,所述上次级线圈302的结尾端绕设于第一导线排5上,所述下次级线圈303的结尾端绕设于第二导线排6上,所述初级线圈4绕设于次级线圈3的外侧,所述初级线圈4为同一方向的连续绕制,所述初级线圈4的起始端绕设于第三导线排7上,所述初级线圈4的结尾段绕设于第四导线排8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线圈,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的外侧绕设有次级线圈(3),所述次级线圈(3)分为上次级线圈(302)和下次级线圈(303),所述上次级线圈(302)与下次级线圈(303)之间的绕向相反,所述次级线圈(3)的外侧绕设有初级线圈(4),所述初级线圈(4)与次级线圈(3)之间设置有第二模具(9),所述初级线圈(4)为同一方向的连续绕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线圈,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的外侧绕设有次级线圈(3),所述次级线圈(3)分为上次级线圈(302)和下次级线圈(303),所述上次级线圈(302)与下次级线圈(303)之间的绕向相反,所述次级线圈(3)的外侧绕设有初级线圈(4),所述初级线圈(4)与次级线圈(3)之间设置有第二模具(9),所述初级线圈(4)为同一方向的连续绕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次级线圈(302)和下次级线圈(303)的起始端绕设于线圈过桥(305)上,所述线圈过桥(305)设置于线圈内部,所述上次级线圈(302)和下次级线圈(303)的起始绕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次级线圈(302)上焊接有第一导线排(5),所述第一导线排(5)作为上次级线圈(302)的结尾引线端子;所述下次级线圈(303)上焊接有第二导线排(6),所述第二导线排(6)作为下次级线圈(303)的结尾引线端子;所述初级线圈(4)上设有第三导线排(7)和第四导线排(8),所述第三导线排(7)作为初级线圈(4)的起始引线端子,所述第四导线排(8)作为初级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哈悦蒋改沈平张妍孙艳萍唐思琪常夏伟高薇陈泰蒋杰杜浩亮刘宁李富生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银川欣安瑞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