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533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包括触摸屏,通过第一胶材粘合于触摸屏背面的显示屏组件,套于电路板组件背面及四周的屏蔽罩,通过紧固件从屏蔽罩背面,将屏蔽罩及电路板组件,紧固于显示屏组件背面,从屏蔽罩背面,通过第二胶材与触摸屏背面粘合的后盖,再通过紧固件将后盖紧固于显示屏组件背面,形成车载屏幕组件。本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汽车中控台屏幕组件存在零件数量较多、装配比较复杂、触摸显示屏组件与装饰面板贴合时,其外轮廓匹配需保证良好缝隙的问题。

A structure of vehicle screen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中控台上,一般都会布置屏幕。现有的一种汽车中控台屏幕组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触摸屏1,第一胶带或胶水2,显示屏3,第二胶带或胶水4,装饰面板5,电路板6,五金安装支架7,螺丝8,后盖9组成。其中,装饰面板5为整个屏幕的支撑本体零件,整个中控台屏幕组件装配过程如下:首先,触摸屏1与显示屏3是通过第一胶带或者胶水2贴合在一起,形成触摸显示屏组件,该组件通过第二胶带或胶水4,贴附到装饰面板5前面,然后,再依次将电路板6、五金安装支架7,装配到装饰面板5的背面,固定方式为卡扣、螺丝8等,最后,将后盖9扣合到装饰面板5背面,形成一个中控台屏幕组件。现有的汽车中控台屏幕组件存在以下缺陷:(1)零件数量较多,装配比较复杂;(2)触摸显示屏组件与装饰面板贴合时,其外轮廓匹配需要保证良好的缝隙。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汽车中控台屏幕组件存在零件数量较多、装配比较复杂、触摸显示屏组件与装饰面板贴合时,其外轮廓匹配需保证良好缝隙的问题。其具体解决方案如下: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包括触摸屏,通过第一胶材粘合于触摸屏背面的显示屏组件,套于电路板组件背面及四周的屏蔽罩,通过紧固件从屏蔽罩背面,将屏蔽罩及电路板组件,紧固于显示屏组件背面,从屏蔽罩背面,通过第二胶材与触摸屏背面粘合的后盖,再通过紧固件将后盖紧固于显示屏组件背面,形成车载屏幕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材为胶带或胶水,所述第二胶材为胶带或胶水。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组件背面框架上设有多个固定柱。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螺丝,螺丝与所述固定柱的螺丝孔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罩和电路板组件,分别设有多个同心的螺丝孔,其中位于四角的螺丝孔,与后盖的螺丝孔同心。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组件的面积小于所述触摸屏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胶材的周长大于所述第一胶材的周长。进一步地,所述后盖设有前伸围框,前伸围框包裹显示屏组件、屏蔽罩,前伸围框的外端端面抵靠所述触摸屏的背面。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的四周,沿Y平面设有多个盖板扣合槽,后盖的背面上侧,沿X平面设有多个顶部盖板卡槽,后盖的背面上侧,向后伸出两个斜块,斜块中心设有顶部螺丝孔。后盖的四周,设有向前的盖板定位卡槽。后盖的左下角、右下角,分别设有一个定位方孔。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的背面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列横向第一加强筯,后盖的背面上端,设有一列纵向第二加强筯。后盖的内面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列纵向第三加强筯,后盖的内面,两列第三加强筯之间,设有蜂窝状加强筯。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汽车中控台屏幕组件存在零件数量较多、装配比较复杂、触摸显示屏组件与装饰面板贴合时,其外轮廓匹配需保证良好缝隙的问题。本方案与现有方案比较,省去了装饰面板和五金安装支架,降低了材料和生产的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装饰面板的装饰功能,被触摸屏边缘以及本方案后盖的前伸围框替代,五金安装支架的安装连接功能,被本方案后盖外轮廓长出的安装结构所替代,本方案省去了现有方案中环绕触摸屏的装饰面板的轮廓,需通过在触摸屏外轮廓边缘,采用CNC(计算机数控技术)铣出或者采用IML工艺(模内镶件注塑)制成,这样一个麻烦的加工环节,缩短了生产周期。为了提升EMC(即电磁兼容性,为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的缩写)性能,本方案增加一个屏蔽罩,屏蔽罩将电路板组件包络住,有效地防止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对外辐射,同时,又能防止外部辐射影响到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这样,确保了整个屏幕组件可靠稳定地工作。本方案首先通过第一胶材,将触摸屏与显示屏组件组合成触摸屏显示屏组件,再通过中部两只螺丝,将屏蔽罩、电路板组件,紧固于显示屏组件背面的固定柱上,组合成触摸屏显示屏前端组件,最后通过四角的四只螺丝,将后盖、屏蔽罩、电路板组件,紧固于显示屏组件背面的固定柱上,完成车载屏幕组件的装配。由此可以看出,位于四角的四只螺丝设计,不仅加强了车载屏幕组件的结合强度,而且节省了螺丝数量以及锁螺丝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后盖上的第一加强筯、第二加强筯、第三加强筯、蜂窝状加强筯,加强了车载屏幕组件的抗震、抗冲击强度,提高了产品的机械可靠性。后盖四周的盖板扣合槽、盖板定位卡槽,以及后盖上侧的顶部盖板卡槽设计,方便本方案车载屏幕组件与汽车中控台其他部件的配接。总之,本方案简化了设计,减少了零件数,降低了材料和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一种汽车中控台屏幕组件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后盖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后盖的后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触摸屏,2-第一胶带或胶水,3-显示屏,4-第二胶带或胶水,5-装饰面板,6-电路板,7-五金安装支架,8-螺丝,9-后盖,21-触摸屏,22-第一胶材,23-显示屏组件,231-固定柱,24-第二胶材,26-电路板组件,27-屏蔽罩,28-紧固件,29-后盖,30-螺丝孔,31-定位方孔,290-盖板定位卡槽,291-前伸围框,292-盖板扣合槽,293-顶部盖板卡槽,294-斜块,295-顶部螺丝孔,296-第一加强筯,297-第二加强筯,298-第三加强筯,299-蜂窝状加强筯,311-定位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至4所示,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包括触摸屏21,通过第一胶材22,粘合于触摸屏21背面的显示屏组件23,套于电路板组件26背面及四周的屏蔽罩27,通过紧固件28从屏蔽罩27背面,将屏蔽罩27及电路板组件26,紧固于显示屏组件23背面,从屏蔽罩27背面,通过第二胶材24与触摸屏21背面粘合的后盖29,再通过紧固件28,将后盖29紧固于显示屏组件23背面,形成车载屏幕组件。进一步地,第一胶材22为胶带或胶水,第二胶材24为胶带或胶水。进一步地,显示屏组件23背面框架上设有多个固定柱231。可选地,紧固件28为螺丝,螺丝与固定柱231的螺丝孔30匹配。进一步地,屏蔽罩27和电路板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屏(21),通过第一胶材(22)粘合于触摸屏(21)背面的显示屏组件(23),套于电路板组件(26)背面及四周的屏蔽罩(27),通过紧固件(28)从屏蔽罩(27)背面,将屏蔽罩(27)及电路板组件(26),紧固于显示屏组件(23)背面,从屏蔽罩(27)背面,通过第二胶材(24)与触摸屏(21)背面粘合的后盖(29),再通过紧固件(28)将后盖(29)紧固于显示屏组件(23)背面,形成车载屏幕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屏(21),通过第一胶材(22)粘合于触摸屏(21)背面的显示屏组件(23),套于电路板组件(26)背面及四周的屏蔽罩(27),通过紧固件(28)从屏蔽罩(27)背面,将屏蔽罩(27)及电路板组件(26),紧固于显示屏组件(23)背面,从屏蔽罩(27)背面,通过第二胶材(24)与触摸屏(21)背面粘合的后盖(29),再通过紧固件(28)将后盖(29)紧固于显示屏组件(23)背面,形成车载屏幕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材(22)为胶带或胶水,所述第二胶材(24)为胶带或胶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23)背面框架上设有多个固定柱(2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28)为螺丝,螺丝与所述固定柱(231)的螺丝孔(30)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27)和电路板组件(26),分别设有多个同心的螺丝孔(30),其中位于四角的螺丝孔(30),与后盖(29)的螺丝孔(30)同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车载屏幕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党黄金章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