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包括固定部、底拖与对称设置的夹持臂;所述底拖与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均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面上;所述底拖与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联动设置,令所述底拖竖直向下移动时,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相向收缩;所述底拖上设置有锁扣结构,用于维持所述底拖竖直向下移动的运动趋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出解决了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固定由重力引发,但在车辆颠簸状态下,手机容易向上蹿动,进而导致手机夹持臂扩大,手机夹持不牢靠的问题。
A mobile phon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本技术涉及车载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技术介绍
手机支撑结构,通常包括手机磁吸扣与手机支架,其中手机支架在车载领域应用更为广泛,通常驾驶员在手机支架固定于中控台上,或中控台出风口处,用于查看路面导航等信息。专利号为:201820264955.1所提到的一种移动设备支架,主要介绍了一款联动自锁可单向乡下运动的车载手机夹持装置,该结构采用弹簧弹力令手机下压时双臂可顺利张开,另外自锁装置在手机重量下可顺利脱扣,同时在手机的重量限制解锁,但该结果并无明显的反馈问题。现有的手机支架通常由自身重力进行固定,但在车载手机支架设计上,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由于路面的起伏不平,令手机向上蹿动,导致手机脱离手机支架,也即手机支架固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解决了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固定由重力引发,但在车辆颠簸状态下,手机容易向上蹿动,进而导致手机夹持臂扩大,手机夹持不牢靠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包括固定部、底拖与对称设置的夹持臂;所述底拖与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均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面上;所述底拖与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联动设置,令所述底拖竖直向下移动时,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相向收缩;所述底拖上设置有锁扣结构,用于维持所述底拖竖直向下移动的运动趋势。优选地,所述底拖包括底拖上部与底拖下部,且所述底拖上部与夹持臂联动设置;所述锁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拖下部的扣合体与设置于所述底拖上部的扣合部;<br>所述扣合体的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可绕固定端作圆周运动;在所述扣合体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令所述扣合体的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扣合部卡合连接的运动趋势;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扣合体与扣合部卡合连接,令所述底拖下部只能沿手机的重力作用方向移动;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压缩,所述扣合体脱离所述扣合部,令所述底拖可实现竖直方向的移动。优选地,沿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压缩方向,在所述扣合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叠设于所述扣合体上;所述按键结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朝向所述扣合体的一面设置有凸起的作用部;所述底拖上部设置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二齿轮随所述底拖上部的移动而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可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令所述底拖下部只能竖直向下移动;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作用部推动所述扣合体脱离所述扣合部,且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脱离设置,令所述底拖下部可实现竖直方向的移动。优选地,所述底拖上部与底拖下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与第三弹性结构;在所述底拖下部向下运动时,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与第三弹性结构压缩设置;压缩设置的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与第三弹性结构,令所述底拖下部与底拖上部有恢复原状的运动趋势。优选地,所述底拖下部的一端面设置有固定柱;所述扣合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柱外径一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柱与固定部匹配设置后,所述扣合体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拖下部上。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上沿中轴线对称设置有联动齿轮;所述底拖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夹持臂上形成有滑动槽,且所述滑动槽的边沿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滑动槽套设于所述联动齿轮外,且所述联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啮合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面设置有车载固定装置。由上可知,应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提出的手机支架上设置了锁扣结构,令该锁扣结构开启时,底拖只能竖直向下移动,也即此时若手机向上蹿动,则夹持臂仍保持收缩状态,确保手机夹持的固定程度,提高手机支架的稳定性;第二,本技术中还设置有用于解除锁扣结构的按键结构,当需取下手机时,只需通过按键结构即可解除底拖上部只能竖直向下的限制,又由于弹性结构的设置,底拖上部与底拖下部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夹持臂随手机的移动而松开,令手机可顺利从手机支架中取出;第三,本技术中采用第一弹性结构以解除锁扣结构,由于弹性结构可重复压缩,有助于保证手机支架的使用寿命,且令锁扣结构的解除更加便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机支架无外力作用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机支架在固定手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机支架上锁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机支架上按键结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机支架上按键结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机支架上车载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的固定由重力引发,但在车辆颠簸状态下,手机容易向上蹿动,进而导致手机夹持臂扩大,手机夹持不牢靠的问题。如图1与图2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主要包括固定部10、底拖20与夹持臂30,其中夹持臂30数量为二,对称设置,底拖20与对称设置的夹持臂30均固定设置与固定部10的一端面上;底拖20与对称设置的夹持臂30联动设置,令底拖20竖直向下移动时,对称设置的夹持臂30相向收缩;底拖20上设置有锁扣结构,用于维持底拖20竖直向下的运动趋势。优选但不限定的是,固定部10的一端面作为夹持臂30与底拖20的固定基础,可设置为背板结构,令本实施例的手机夹持装置地板为平面结构,有助于提高手机放置的稳定性;夹持臂30在夹持过程中,应夹持于手机的两侧面,因此夹持臂30应设置为折边结构,其自由端弯折后与手机侧面接触,且弯折宽度不限;底拖20作为重力感应,因此其设置于手机下端部,而夹持臂30收缩以固定手机位置,因此夹持臂30设置于手机的左右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当手机放置于手机支架上时,由于重力的影响,手机的放置会带动底拖20竖直向下移动,又由于联动设置,因此夹持臂30相向收缩,将手机限制于夹持臂30与底拖20之间,用于固定放置手机。另外,还设置有锁扣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锁扣结构用于维持底拖20竖直向下的运动趋势,也即当手机设置完成时,当地面不平稳,车辆颠簸行驶的过程中,若手机向上蹿动,此时手机支架仍能保持在手机锁定状态,也即夹持臂30不会相背移动,因此手机在下落后仍能回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底拖与对称设置的夹持臂;所述底拖与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均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面上;所述底拖与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联动设置,令所述底拖竖直向下移动时,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相向收缩;所述底拖上设置有锁扣结构,用于维持所述底拖竖直向下移动的运动趋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底拖与对称设置的夹持臂;所述底拖与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均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面上;所述底拖与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联动设置,令所述底拖竖直向下移动时,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臂相向收缩;所述底拖上设置有锁扣结构,用于维持所述底拖竖直向下移动的运动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拖包括底拖上部与底拖下部,且所述底拖上部与夹持臂联动设置;所述锁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拖下部的扣合体与设置于所述底拖上部的扣合部;
所述扣合体的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可绕固定端作圆周运动;在所述扣合体另一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令所述扣合体的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扣合部卡合连接的运动趋势;
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扣合体与扣合部卡合连接,令所述底拖下部只能沿手机的重力作用方向移动;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压缩,所述扣合体脱离所述扣合部,令所述底拖可实现竖直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压缩方向,在所述扣合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叠设于所述扣合体上;所述按键结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朝向所述扣合体的一面设置有凸起的作用部;所述底拖上部设置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二齿轮随所述底拖上部的移动而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伯,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东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