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泡机风路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357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泡机风路循环结构,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罐体前端的罐盖,后端的风扇,所述罐体的后端设置有安装风扇的后板,所述后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罐体的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上顶板与罐体的上侧形成上风道,所述下底板与罐体的下侧形成下风道,所述下风道和上风道与后板和罐体后端形成的抽风道连接;所述上顶板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罐体的上回风板,所述下底板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罐体的下回风板,所述下回风板与下风道连接,所述上回风板与上风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风路结构好,热风均匀,能够通过设置的风路循环结构有效提高脱泡机温度均匀度,提高产品质量。

A circulating structure of the air circuit of the defoa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泡机风路循环结构
本技术涉及脱泡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泡机风路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TN、STN、TFT液晶玻璃基板与偏光片贴合过程中会产生的气泡。一般通过脱泡机去除其中的气泡。现有脱泡机内部风路混乱,没有有效的循环结构,导致脱泡机内温度不均匀,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脱泡效果。申请号为CN02255069.0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压力控制结构的加压脱泡机,其包括有在内部呈密闭空间的桶槽,该桶槽在其前端设有一门盖,而在其后端设有一涡轮风扇,并在该涡轮风扇的外围设有加热管,在所述桶槽上分别设有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在进气口处依序设有调压过滤组、气动代控制开关及逆止阀后与所述桶槽相连通;所述排气管路在桶槽的外侧分别设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排气阀,其中小的为常开式排气阀。该加压脱泡机利用小、中、大三种不同排气阀来控制平滑的排气压力曲线,避免压力在瞬间释放所可能引发的暴动,确保使用安全。综合上述所述,现有脱泡机风路无循环,温度均匀度差,因此,我们有必要解答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脱泡机风路循环结构,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风路结构好,热风均匀,能够通过设置的风路循环结构有效提高脱泡机温度均匀度,提高产品质量。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脱泡机风路循环结构,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罐体前端的罐盖,后端的风扇,所述罐体的后端设置有安装风扇的后板,所述后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罐体的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上顶板与罐体的上侧形成上风道,所述下底板与罐体的下侧形成下风道,所述下风道和上风道与后板和罐体1后端形成的抽风道连接;所述上顶板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罐体的上回风板,所述下底板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罐体的下回风板,所述下回风板与下风道连接,所述上回风板与上风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后板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风扇。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包括位于罐体中心的第一安装孔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孔轴向四周的第二安装孔。作为优选,所述上回风板和/或下回风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贯通的通风孔。作为优选,所述上顶板和/或下底板设置有少量的透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风路结构好,热风均匀,能够通过设置的风路循环结构有效提升产品在脱泡时的受热均匀,保证产品的脱泡效果,提高产品的质量。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后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罐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涉及的风路循环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罐体1,罐盖2,风扇3,后板4,上顶板5,下底板6,上风道7,下风道8,抽风道9,上回风板10,下回风板11,安装孔12,通风孔13,透气孔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脱泡机风路循环结构,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前端的罐盖2,后端的风扇3,所述罐体1的后端设置有安装风扇3的后板4,所述后板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罐体1的上顶板5和下底板6,所述上顶板5与罐体1的上侧形成上风道7,所述下底板6与罐体1的下侧形成下风道8,所述下风道8和上风道7与后板4和罐体1后端形成的抽风道9连接;所述上顶板5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罐体1的上回风板10,所述下底板6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罐体1的下回风板11,所述下回风板11与下风道8连接,所述上回风板10与上风道7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由后板4上的风扇3往前侧进行吹风,然后,通过上风道7和下风道8进行回风,再通过风扇3后侧的抽风道9抽风形成循环风。作为优选,所述后板4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安装孔12,多个所述安装孔12内安装有风扇3。采用此技术方案,有助于气体的流动。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12包括位于罐体1中心的第一安装孔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孔轴向四周的第二安装孔。采用此技术方案,有助于热风均匀。作为优选,所述上回风板10和/或下回风板11上设置有若干个贯通的通风孔13。采用此技术方案,便于气体的流动。作为优选,所述上顶板5和/或下底板6设置有少量的透气孔14。采用此技术方案,便于气体的侧向流动。具体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罐体内部的风扇往前侧吹风经过产品,通过前侧上下两块冲孔回风板回风,再通过风扇后侧吸风形成上下两个循环风,如图4所示,其中,箭头所示为风路示意图。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泡机风路循环结构,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前端的罐盖(2),后端的风扇(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后端设置有安装风扇(3)的后板(4),所述后板(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罐体(1)的上顶板(5)和下底板(6),所述上顶板(5)与罐体(1)的上侧形成上风道(7),所述下底板(6)与罐体(1)的下侧形成下风道(8),所述下风道(8)和上风道(7)与后板(4)和罐体(1)后端形成的抽风道(9)连接;所述上顶板(5)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罐体(1)的上回风板(10),所述下底板(6)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罐体(1)的下回风板(11),所述下回风板(11)与下风道(8)连接,所述上回风板(10)与上风道(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泡机风路循环结构,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前端的罐盖(2),后端的风扇(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后端设置有安装风扇(3)的后板(4),所述后板(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罐体(1)的上顶板(5)和下底板(6),所述上顶板(5)与罐体(1)的上侧形成上风道(7),所述下底板(6)与罐体(1)的下侧形成下风道(8),所述下风道(8)和上风道(7)与后板(4)和罐体(1)后端形成的抽风道(9)连接;所述上顶板(5)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罐体(1)的上回风板(10),所述下底板(6)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罐体(1)的下回风板(11),所述下回风板(11)与下风道(8)连接,所述上回风板(10)与上风道(7)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莲根谢少凤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鸿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