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旋钮,包括外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内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和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内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一侧固定有连接芯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内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内部固定有发光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且所述发光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上设置有导光筒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外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滑动连接在所述内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外侧,此发光旋钮,通过在内壳的设置发光机构,将发光机构的产生的亮度传输到PVD加工的连接盖上中空位置,这样在光源熄灭时呈现一定的金属色,在有光源时可穿透亮光,不仅可以实现光线的均匀分布,而且能够提高光源的集中利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
A luminous kno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旋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发光旋钮。
技术介绍
旋钮是用手控转的手动元件,根据功能要求分为连续多次旋转,旋转角度可达到360,也可做定位旋转等。汽车上常常会使用一些旋钮来控制一些功能的大小调节或者开启以及关闭,但是市场上的旋钮大部分都采用印刷的方式在旋钮壳上印刷一些指示标志,这些通过印刷或者雕刻上去的标志,有时候很难被识别,特别在夜间使用时,所以使用有时很难去识别旋钮的开关大小,现有一篇专利号为CN207637043U,一种发光旋钮,此专利中采用四组LED灯珠,通过LED灯珠的发光来照明旋钮上的透光部分,这样便可进行识别,但是存在一定问题,就是导光均匀性以及光源利用的问题,如果导光不够均匀,会使人的肉眼出现视觉误差,造成识别错误,另外为了提高亮度和均匀问题,会设置多组LED灯珠,这样便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发光旋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旋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光旋钮,包括外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内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和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内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一侧固定有连接芯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内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内部固定有发光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且所述发光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上设置有导光筒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外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滑动连接在所述内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外侧,所述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固定在所述外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内部,且所述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上固定有旋钮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上含有PVD加工,所述导光筒发光旋钮发光旋钮远离所述发光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中空区域。优选的,所述发光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包括发光电路板和LED灯珠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发光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内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内壁上,所述发光LED板固定在所述发光电路板上,所述导光筒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发光电路板上,且所述LED灯珠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位于所述导光筒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筒内,所述导光筒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筒壁上涂有反射材料。通过发光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可以为整个装置提供一定的亮度,另外在导光筒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内壁上涂有发射材料,防止导光筒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内壁吸收光线,这样可以提高光线的一定的利用率。优选的,所述内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外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开设有滑槽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外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内壁上固定有滑块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滑块发光旋钮发光旋钮通过所述滑槽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与内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平面投影均为T型状。将滑块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和滑槽发光旋钮发光旋钮设置成T型,首先便于其滑动,其次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优选的,所述外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靠近所述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一端开设有限位凹槽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且所述限位凹槽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通孔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外侧固定有弹性卡接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内,且所述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上的所述弹性卡接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通过所述限位通孔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与外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卡接,所述弹性卡接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共设置有四组,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弹性卡接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包括环形弹簧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和圆形凸台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连接盖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外壁上开设有卡接凹槽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环形弹簧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固定在所述卡接凹槽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内部,所述圆形凸台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环形弹簧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上,且所述圆形凸台发光旋钮发光旋钮通过限位通孔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与所述外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卡接。通过弹性卡机装置可以实现整个装置的拆卸。优选的,所述旋钮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包括旋钮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旋钮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内部为中空机构,且所述导光筒发光旋钮发光旋钮远离LED灯珠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一端位于所述旋钮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上的中空区域,所述旋钮外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外侧固定有透光光板发光旋钮发光旋钮,所述旋钮壳发光旋钮发光旋钮的外壁上开设有防滑纹发光旋钮发光旋钮。通过旋钮机构发光旋钮发光旋钮,可以便于使用者来进行角度调节的识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首先通过在内壳的设置发光机构,通过发光机构提供一定的亮度,然后通过导光筒,将发光机构的产生的亮度传输到PVD加工的连接盖上中空位置,在光源熄灭时呈现一定的金属色,在有光源时可穿透亮光,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光线的均匀分布,而且能够提高光源的集中利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2、本技术通过发光机构可以为整个装置提供一定的亮度,另外在导光筒的内壁上涂有发射材料,防止导光筒的内壁吸收光线,这样可以提高光线的一定的利用率。3、本技术通过弹性卡机装置可以实现整个装置的拆卸,另外,也可通过旋钮机构,可以便于使用者来进行角度调节的识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方位结构示意图;图3为外壳结构示意图;图4为连接盖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C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三中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内壳;3-连接盖;4-连接芯;5-发光机构;6-导光筒;7-旋钮机构;8-发光电路板;9-LED灯珠;10-滑槽;11-滑块;12-限位凹槽;13-限位通孔;14-弹性卡接机构;15-环形弹簧;16-圆形凸台;17-卡接凹槽;18-旋钮壳;19-透光光板;20-防滑纹;21-光纤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光旋钮,包括外壳1、内壳2和连接盖3,所述内壳2的一侧固定有连接芯4,所述内壳2的内部固定有发光机构5,且所述发光机构5上设置有导光筒6,所述外壳1滑动连接在所述内壳2的外侧,所述连接盖3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且所述连接盖3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盖3上固定有旋钮机构8,所述导光筒6远离所述发光机构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旋钮,包括外壳(1)、内壳(2)和连接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的一侧固定有连接芯(4),所述内壳(2)的内部固定有发光机构(5),且所述发光机构(5)上设置有导光筒(6),所述外壳(1)滑动连接在所述内壳(2)的外侧,所述连接盖(3)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且所述连接盖(3)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盖(3)上固定有旋钮机构(8),所述导光筒(6)远离所述发光机构(5)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盖(3)中空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旋钮,包括外壳(1)、内壳(2)和连接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的一侧固定有连接芯(4),所述内壳(2)的内部固定有发光机构(5),且所述发光机构(5)上设置有导光筒(6),所述外壳(1)滑动连接在所述内壳(2)的外侧,所述连接盖(3)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且所述连接盖(3)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盖(3)上固定有旋钮机构(8),所述导光筒(6)远离所述发光机构(5)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盖(3)中空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机构(5)包括发光电路板和LED灯珠(9),所述发光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内壳(2)的内壁上,发光LED板固定在所述发光电路板上,所述导光筒(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发光电路板上,且所述LED灯珠(9)位于所述导光筒(6)的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光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筒(6)的筒壁上涂有反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的外壳(1)开设有滑槽(10),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固定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通过所述滑槽(10)与内壳(2)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光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1)与所述滑槽(10)的平面投影均为T型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鹏,岑文杰,翟晓婷,顾涛,施玲,周春志,张志浩,王涛,杨永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羽项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