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开行位上小行位脱扣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287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开行位上小行位脱扣模具,包括有模胚及设于模胚内的模仁,模仁包括有上模仁及下模仁,还包括有设于模仁内的多行位结构,多行位结构包括有第一行位、第二行位、小行位及斜导柱,第二行位设于第一行位内,斜导柱上端与上模仁相配合,第一行位、第二行位上对应设有与斜导柱相适应的第一、第二斜导柱孔,第一斜导柱孔大于第二斜导柱孔,第二行位的前端设有倾斜面,小行位的一侧与倾斜面相适应,其另一侧前端与产品的倒扣相适应,后端卡设于第一行位内,倾斜面与小行位之间设有联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行位结构,使产品容易完全脱扣,不易出现卡死,且其结构简单。

A kind of small line trip mold on the secondary opening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开行位上小行位脱扣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开行位上小行位脱扣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的模具通常采用传统的两次侧上抽机构结构方式进行脱扣,容易由于产品扣位的侧向抽芯斜度太大,出现行位里面出行位的方式实现困难的情况,甚至容易出现卡死现象,最终导致降低产品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开行位上小行位脱扣模具,其可克服上述缺陷,使产品容易完全脱扣,且其结构简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次开行位上小行位脱扣模具,包括有模胚及设于模胚内的模仁,所述的模仁包括有上模仁及下模仁,还包括有设于所述模仁内的多行位结构,所述的多行位结构包括有第一行位、第二行位、小行位及斜导柱,所述的第二行位设于所述的第一行位内,所述斜导柱上端与所述的上模仁相配合,所述的第一行位、第二行位上对应设有与所述斜导柱相适应的第一、第二斜导柱孔,所述的第一斜导柱孔大于第二斜导柱孔,所述的第二行位的前端设有倾斜面,所述小行位的一侧与所述倾斜面相适应,其另一侧前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开行位上小行位脱扣模具,包括有模胚及设于模胚内的模仁,所述的模仁包括有上模仁(1)及下模仁(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于所述模仁内的多行位结构,所述的多行位结构包括有第一行位(3)、第二行位(4)、小行位(5)及斜导柱(6),所述的第二行位(4)设于所述的第一行位(3)内,所述斜导柱(6)上端与所述的上模仁(1)相配合,所述的第一行位(3)、第二行位(4)上对应设有与所述斜导柱(6)相适应的第一、第二斜导柱孔(31、41),所述的第一斜导柱孔(31)大于第二斜导柱孔(41),所述的第二行位(4)的前端设有倾斜面(42),所述小行位(5)的一侧与所述倾斜面(42)相适应,其另一侧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开行位上小行位脱扣模具,包括有模胚及设于模胚内的模仁,所述的模仁包括有上模仁(1)及下模仁(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于所述模仁内的多行位结构,所述的多行位结构包括有第一行位(3)、第二行位(4)、小行位(5)及斜导柱(6),所述的第二行位(4)设于所述的第一行位(3)内,所述斜导柱(6)上端与所述的上模仁(1)相配合,所述的第一行位(3)、第二行位(4)上对应设有与所述斜导柱(6)相适应的第一、第二斜导柱孔(31、41),所述的第一斜导柱孔(31)大于第二斜导柱孔(41),所述的第二行位(4)的前端设有倾斜面(42),所述小行位(5)的一侧与所述倾斜面(42)相适应,其另一侧前端与产品的倒扣相适应,后端卡设于所述的第一行位(3)内,所述倾斜面(42)与所述小行位(5)之间设有联动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开行位上小行位脱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组件(7)包括主动件(71)及被动件(72),所述的主动件(71)设于所述第二行位(4)的所述倾斜面(42)上,所述的被动件(72)设于所述的小行位(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次开行位上小行位脱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件(71)为凹槽/凸块,所述被动件(72)为凸块/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次开行位上小行位脱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行位(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亿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