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285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包括下夹环、下压盘、分型面、下钢圈、上夹环、上压盘、上钢圈、下侧板、螺栓,所述下夹环的底部安装有下压盘,所述下钢圈通过分型面安装在下压盘的左侧,所述上夹环的底部安装有上压盘,所述上钢圈安装在上压盘的左侧,所述下钢圈通过螺栓与下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上钢圈和下钢圈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成品胎下钢圈溢胶边缺陷,大幅度降低修边岗位员工劳动强度,缓解工作压力,提高产品均匀性和动平衡合格率及外观合格率,减少干冰清洗模具次数,降低材料损耗,延长模具钢圈及侧板使用寿命,适合推广使用。

An integrated tire mold with steel ring and side plate under the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
本技术涉及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模具钢圈设计是:上钢圈固定在上侧板,硫化时上钢圈固定不动,因此成品胎上钢圈与侧板之间无溢胶;而下钢圈是与胶囊夹具一起随着硫化中心机构上下移动,随着硫化次数的增加,下钢圈与下侧板接触面周向方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从而导致成品胎下钢圈处有薄胶边溢出,影响产品外观,即使用铲刀修整也增加员工劳动强度,甚至有割伤胎侧风险。胶边若粘到模具表面清理不及时或清理不彻底,长时间高温硫化会导致胶边碳化、变硬,随着胶边的不断增加,会逐渐扩大下钢圈与下侧板之间的缝隙,从而溢胶范围越扩越大,胶边是逐渐变宽、变长、变厚,造成材料浪费,也影响产品材料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包括下夹环、下压盘、分型面、下钢圈、上夹环、上压盘、上钢圈、下侧板、螺栓,所述下夹环的底部安装有下压盘,所述下钢圈通过分型面安装在下压盘的左侧,所述上夹环的底部安装有上压盘,所述上钢圈安装在上压盘的左侧,所述下钢圈通过螺栓与下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上钢圈和下钢圈通过螺栓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下压盘与下夹环能够夹住胶囊下边缘,保证胶囊随中心机构上、下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钢圈通过螺栓与下侧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胶囊保留一点定型压力(0.02~0.03MPa),然后轮胎同胶囊、下压盘、下夹环、上夹环、上压盘一起跟随硫化中心机构同时上升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下压盘承担胶囊夹具作用,通过周向多个螺栓与胶囊下夹环固定一起。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下钢圈通过周向多个螺栓与模具下侧板固定,避免下钢圈上、下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成品胎下钢圈溢胶边缺陷,大幅度降低修边岗位员工劳动强度,缓解工作压力,提高产品均匀性和动平衡合格率及外观合格率,减少干冰清洗模具次数,降低材料损耗,延长模具钢圈及侧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下压盘和下夹环构成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钢圈及胶囊夹具组装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钢圈和下侧板组装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钢圈和下侧板螺栓固定组装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下夹环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下压盘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下钢圈剖面图。图中:1、下夹环,2、下压盘,3、分型面,4、下钢圈,5、上夹环,6、上压盘,7、上钢圈,8、下侧板,9、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包括:下夹环1、下压盘2、分型面3、下钢圈4、上夹环5、上压盘6、上钢圈7、下侧板8、螺栓9,所述下夹环1的底部安装有下压盘2,所述下钢圈4通过分型面3安装在下压盘2的左侧,所述上夹环5的底部安装有上压盘6,所述上钢圈7安装在上压盘6的左侧,所述下钢圈4通过螺栓9与下侧板8固定连接,所述上钢圈7和下钢圈4通过螺栓9连接,所述下压盘2与下夹环1能够夹住胶囊下边缘,保证胶囊随中心机构上、下移动,所述上钢圈7通过螺栓9与下侧板8固定连接,所述胶囊保留一点定型压力0.02~0.03MPa,然后轮胎同胶囊、下压盘2、下夹环1、上夹环5、上压盘6一起跟随硫化中心机构同时上升移动,所述下压盘2承担胶囊夹具作用,通过周向多个螺栓9与胶囊下夹环1固定一起,所述下钢圈4通过周向多个螺栓9与模具下侧板8固定,避免下钢圈4上、下移动。调整后的一体化下钢圈在模具安装时,下钢圈与模具下侧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不动;相比传统胶囊夹具,调整后的增加了下压盘,与下夹环配合使用夹住胶囊下边缘,保证胶囊随中心机构上下移动,硫化结束开锅后,胶囊保留一点定型压力(0.02~0.03MPa即可),然后轮胎同胶囊、下压盘、下夹环、上夹环、上压盘一起,跟随硫化中心机构同时上升移动,此时翻转卸胎小车或卸胎机械手开始过来卸胎(小车托胎时或卸胎机械手抓胎时,胶囊开始抽真空,中心机构开始向下移动)。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包括下夹环(1)、下压盘(2)、分型面(3)、下钢圈(4)、上夹环(5)、上压盘(6)、上钢圈(7)、下侧板(8)、螺栓(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环(1)的底部安装有下压盘(2),所述下钢圈(4)通过分型面(3)安装在下压盘(2)的左侧,所述上夹环(5)的底部安装有上压盘(6),所述上钢圈(7)安装在上压盘(6)的左侧,所述下钢圈(4)通过螺栓(9)与下侧板(8)固定连接,所述上钢圈(7)和下钢圈(4)通过螺栓(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包括下夹环(1)、下压盘(2)、分型面(3)、下钢圈(4)、上夹环(5)、上压盘(6)、上钢圈(7)、下侧板(8)、螺栓(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环(1)的底部安装有下压盘(2),所述下钢圈(4)通过分型面(3)安装在下压盘(2)的左侧,所述上夹环(5)的底部安装有上压盘(6),所述上钢圈(7)安装在上压盘(6)的左侧,所述下钢圈(4)通过螺栓(9)与下侧板(8)固定连接,所述上钢圈(7)和下钢圈(4)通过螺栓(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盘(2)与下夹环(1)能够夹住胶囊下边缘,保证胶囊随中心机构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超蒋延华宁卫明杨洪彬王风涛于成赵启伟孔东东卯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丰源轮胎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