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285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包括下夹环、下压盘、分型面、下钢圈、上夹环、上压盘、上钢圈、下侧板、螺栓,所述下夹环的底部安装有下压盘,所述下钢圈通过分型面安装在下压盘的左侧,所述上夹环的底部安装有上压盘,所述上钢圈安装在上压盘的左侧,所述下钢圈通过螺栓与下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上钢圈和下钢圈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成品胎下钢圈溢胶边缺陷,大幅度降低修边岗位员工劳动强度,缓解工作压力,提高产品均匀性和动平衡合格率及外观合格率,减少干冰清洗模具次数,降低材料损耗,延长模具钢圈及侧板使用寿命,适合推广使用。

An integrated tire mold with steel ring and side plate under the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
本技术涉及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模具钢圈设计是:上钢圈固定在上侧板,硫化时上钢圈固定不动,因此成品胎上钢圈与侧板之间无溢胶;而下钢圈是与胶囊夹具一起随着硫化中心机构上下移动,随着硫化次数的增加,下钢圈与下侧板接触面周向方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从而导致成品胎下钢圈处有薄胶边溢出,影响产品外观,即使用铲刀修整也增加员工劳动强度,甚至有割伤胎侧风险。胶边若粘到模具表面清理不及时或清理不彻底,长时间高温硫化会导致胶边碳化、变硬,随着胶边的不断增加,会逐渐扩大下钢圈与下侧板之间的缝隙,从而溢胶范围越扩越大,胶边是逐渐变宽、变长、变厚,造成材料浪费,也影响产品材料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包括下夹环、下压盘、分型面、下钢圈、上夹环、上压盘、上钢圈、下侧板、螺栓,所述下夹环的底部安装有下压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包括下夹环(1)、下压盘(2)、分型面(3)、下钢圈(4)、上夹环(5)、上压盘(6)、上钢圈(7)、下侧板(8)、螺栓(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环(1)的底部安装有下压盘(2),所述下钢圈(4)通过分型面(3)安装在下压盘(2)的左侧,所述上夹环(5)的底部安装有上压盘(6),所述上钢圈(7)安装在上压盘(6)的左侧,所述下钢圈(4)通过螺栓(9)与下侧板(8)固定连接,所述上钢圈(7)和下钢圈(4)通过螺栓(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包括下夹环(1)、下压盘(2)、分型面(3)、下钢圈(4)、上夹环(5)、上压盘(6)、上钢圈(7)、下侧板(8)、螺栓(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环(1)的底部安装有下压盘(2),所述下钢圈(4)通过分型面(3)安装在下压盘(2)的左侧,所述上夹环(5)的底部安装有上压盘(6),所述上钢圈(7)安装在上压盘(6)的左侧,所述下钢圈(4)通过螺栓(9)与下侧板(8)固定连接,所述上钢圈(7)和下钢圈(4)通过螺栓(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下钢圈与侧板一体化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盘(2)与下夹环(1)能够夹住胶囊下边缘,保证胶囊随中心机构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超蒋延华宁卫明杨洪彬王风涛于成赵启伟孔东东卯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丰源轮胎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