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7244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偏光片、液晶显示面板、下偏光片、量子棒分散层以及背光模组;量子棒分散层包括多种尺寸的量子棒;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能够控制量子棒分散层中量子棒的定向排列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具有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且耗能少等优点,广泛受到用户的喜爱。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上偏振片、液晶显示面板、下偏光片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其发出的非偏振光通过下偏振片后变为偏振光。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偏光片10’、液晶显示面板20’、下偏光片30’以及背光模组40’,背光模组40’发白光。背光模组40’出射的光束通过下偏光片30’时,在下偏光片30’的偏光轴方向上的分量可以透过下偏光片30’,在下偏光片30’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分量将无法透过下偏光片30’,理论上,背光模组40’出射的光束只有一半可以透过下偏光片30’进入液晶显示面板20’,导致背光模组40’出射的光束利用率低,且进入液晶显示面板20’的光强是固定不变的,无法调整进入液晶显示面板20’的光强,即无法通过调整进入液晶显示面板20’的光强来调节液晶显示面板20’的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实现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偏光片、液晶显示面板、下偏光片以及背光模组,还包括量子棒分散层和控制单元,量子棒分散层位于背光模组和下偏光片之间;量子棒分散层包括多种尺寸的量子棒和导电基板;量子棒表面带有电场感应基团;控制单元与导电基板电性连接,控制单元能够控制导电基板产生电场,以控制量子棒分散层中量子棒的定向排列方向。可选地,导电基板包括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量子棒分散层还包括框胶;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通过框胶贴合,并形成容纳腔;量子棒位于容纳腔内。可选地,第一导电基板包括第一面状电极,第二导电基板包括第二面状电极;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面状电极以及第二面状电极电连接。可选地,第一导电基板包括第一面状电极,第二导电基板包括中心电极和回字形电极;回字形电极包围中心电极;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面状电极、回字形电极以及中心电极电连接。可选地,第一导电基板包括多个第一面状电极,第二导电基板包括多个条状电极;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面状电极以及条状电极电连接。可选地,第一导电基板包括第一面状电极,第二导电基板包括多个块状电极;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面状电极以及块状电极电连接。可选地,第一导电基板或者第二导电基板包括多个第一条状电极和多个第二条状电极;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交替排列;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条状电极以及第二条状电极电连接。可选地,电场感应基团包括金属离子基团和/或极性基团。可选地,量子棒分散层还包括溶剂和稳定剂,量子棒分布在溶剂以及稳定剂中。可选地,导电基板的透明度大于预设值。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偏光片、液晶显示面板、下偏光片、量子棒分散层、背光模组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控制单元可以控制量子棒分散层中量子棒的定向排列方向。由于透过量子棒分散层发出的光束的偏振方向与下偏光片的偏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决定了进入液晶显示面板的光束的多少,因此,通过调整量子棒分散层中的量子棒定向排列方向可以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量子棒分散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量子棒分散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回字形电极以及中心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量子棒分散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多个条状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量子棒分散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多个块状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量子棒分散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的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现有技术中,附图标记与对应的特征名称:10’-上偏光片,20’-液晶显示面板,30’-下偏光片,40’-背光模组。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与对应的特征名称:10-上偏光片,20-液晶显示面板,30-下偏光片,40-量子棒分散层,410-量子棒,42-导电基板,420-第一导电基板,421-第一面状电极,422-第一支撑板,430-第二导电基板,431-第二面状电极,432-第二支撑板,433-中心电极,434-回字形电极,435-条状电极,436-块状电极,437-第一条状电极,438-第二条状电极,440-框胶,50-背光模组,60-控制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和图3,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偏光片10、液晶显示面板20、下偏光片30以及背光模组50,还包括量子棒分散层40和控制单元60,量子棒分散层40位于背光模组50和下偏光片30之间;量子棒分散层40包括多种尺寸的量子棒410和导电基板;量子棒410表面带有电场感应基团;控制单元60与导电基板42电性连接,控制单元60能够控制导电基板42产生电场,以控制量子棒分散层40中量子棒410的定向排列方向。其中,量子棒410是一维的纳米棒状晶体,形状为椭球形,通常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示例性的,量子棒410由CdSe、CdTe、CdS、ZnSe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它半导体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此处不作限定。由于尺度量子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使量子棒410具有独特的光致发光性能,量子棒410吸收非偏振光后,可激发出与入射光波长不同的偏振光,且激发出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量子棒410的定向排列方向相同。其中,量子棒410表面带有的电场感应基团可使量子棒410在电场作用下进行定向排列,如此,控制单元60可通过控制量子棒410所在空间的电场分布控制量子棒410的定向排列方向。具体的,可通过螯合、接枝、配体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它方式使得量子棒410表面带有电场感应基团,此处不作限定。具体的,背光模组50发蓝光,照射在量子棒410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偏光片、液晶显示面板、下偏光片以及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量子棒分散层和控制单元,所述量子棒分散层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下偏光片之间;/n所述量子棒分散层包括多种尺寸的量子棒和导电基板;所述量子棒表面带有电场感应基团;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导电基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导电基板产生电场,以控制所述量子棒分散层中量子棒的定向排列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偏光片、液晶显示面板、下偏光片以及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量子棒分散层和控制单元,所述量子棒分散层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下偏光片之间;
所述量子棒分散层包括多种尺寸的量子棒和导电基板;所述量子棒表面带有电场感应基团;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导电基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所述导电基板产生电场,以控制所述量子棒分散层中量子棒的定向排列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板包括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所述量子棒分散层还包括框胶;所述第一导电基板和所述第二导电基板通过所述框胶贴合,并形成容纳腔;所述量子棒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板包括第一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包括第二面状电极;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面状电极以及所述第二面状电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板包括第一面状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包括中心电极和回字形电极;所述回字形电极包围所述中心电极;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面状电极、所述回字形电极以及所述中心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牡丹李振行周学芹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