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包括底座、导轨和移动台,所述导轨固定在底座上,移动台下方设有与导轨适配的滑块,滑块与移动台固定,移动台通过导轨和滑块结构与底座滑动连接;移动台上方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与移动台固定;底座上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与底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可用将大吨位叉车驱动桥拆分成的两部件加工好后再组装在一起,具有组装精度高,且组装平台结构相对简单,组装过程简单等优点。
A kind of assembly platform for driving axle and supporting shaft of large tonnage forkli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
本技术涉及叉车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外叉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客户对包括驱动桥在内的各种总成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特别是对于大吨位叉车而言,大吨位和复杂路况都对桥壳的性能提出了挑战,桥壳的材料和成形工艺与之息息相关,目前叉车上的驱动桥桥壳多为铸造桥壳,铸造桥壳具有刚性好的优点,然而重量大、抗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较低,正逐渐被焊接桥壳所取代。但我国20吨以上叉车的驱动桥因焊接和加工制造工艺复杂,长期依赖进口,随着叉车市场竞争加剧,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使得各厂家在此领域探索新工艺、选择新材料的规划迫在眉睫,设计合理的加工制造设备和方法是每个叉车制造商的工作重点。焊接桥壳的工艺难点在于驱动桥左右支撑轴的同轴度及左右支撑轴和左右连接板的垂直度的保证。如果先把桥壳和支撑轴焊接好再加工,零件长度过大,对机床的要求太高,不便于加工,就算加工好支撑轴的热处理工艺难度太大,另外左右连接板焊好后变形较大,连接板和支撑轴之间的垂直度无法保证,焊好后加工成本太高。因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了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可以将驱动桥与支撑轴分开加工后再进行组装,且可以保证组装精度。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9759800A,公开日为2019年05月17日,名称为“一种重型叉车前驱动桥加工工艺”,公开了一种重型叉车前驱动桥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前驱动桥壳体设置采用前驱动桥中壳体、两个车架支撑台、两个轴承座、两根轮边毂支撑轴和两根短轴部件组装构成;S2.将完成上一步骤加工的前驱动桥中壳体采用车床加工前驱动桥中壳体中部与螺旋伞齿轮总成联接法兰盘;S3.采用专用设置的中心轴贯穿前驱动桥中壳体、车架支撑台、轴承座等进行加工;S4.将上一步骤加工完成的前驱动桥壳体将两个轮边减速器总成和两根短轴安装上去,完成整个前驱动桥的加工。但是该专利并未公开将驱动桥与支撑轴分开加工后再进行组装的加工方法和相关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零件长度过大,对机床的要求太高,不便于加工的问题,提供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可用将大吨位叉车驱动桥拆分成的两部件加工好后再组装在一起,具有组装精度高,且组装平台结构相对简单,组装过程简单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包括底座、导轨和移动台,所述导轨固定在底座上,移动台下方设有与导轨适配的滑块,滑块与移动台固定,移动台通过导轨和滑块结构与底座滑动连接;移动台上方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与移动台固定;底座上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与底座固定。上述方案中所述结构可以实现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的高精度组装,且组装平台结构相对简单,组装过程简单。使用本组装平台进行组装时,先将驱动桥总成放在底座上,紧靠第二定位块,通过第二定位块定位后再固定在底座上。然后将支撑轴组件固定在第一定位块上,使用高频加热线圈将支撑轴组件轴端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支撑轴组件受热膨胀内径扩大,此时取下加热线圈,推动移动台,使支撑轴组件滑动套入驱动桥总成的轴端,待支撑轴组件自热冷却后,因驱动桥总成端轴和支撑轴组件的孔采用过盈配合,支撑轴组件将驱动桥总成端轴牢牢抱住,之后再取下产品,采用焊接的方式将驱动桥总成和支撑轴组件焊接好。上述驱动桥总成可以采用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底座上,如通过夹紧件将其夹紧在底座上,或通过限位块限制其在轴线发现上的移动等。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块的数量为2个,2个第一定位块沿移动台的滑动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一定位块用于定位和固定支撑轴组件,2个第一定位分别与支撑轴组件两端的轴径适配。当支撑轴组件放置在第一定位块上时,水平支撑轴组件上设有结构轴肩,第一定位块与结构轴肩接触,可限制支撑轴组件在移动台滑动方向上的移动。2个第一定位块沿移动台的滑动方向依次布置,并保证其安装精度,可用保证支撑轴组件的轴线与驱动桥总成的轴线的重合度,保证安装精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块的数量为2个,2个第二定位块沿移动台的滑动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定位块用于定位驱动桥总成,2个第二定位分别与驱动桥总成两端的轴径适配,2个第二定位块沿移动台的滑动方向依次布置,并保证其安装精度,可用保证驱动桥总成的轴线与支撑件组件的轴线的重合度,保证安装精度。作为优选,还包括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支撑柱、顶紧柱和操作炳,顶紧柱与支撑柱螺纹连接,操作炳设置在顶紧柱的一端上,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个夹紧固定孔,支撑柱与夹紧固定孔适配。所述夹紧组件可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固定位置,将驱动桥总成固定在底座上。使用时,先将支撑柱底部插入合适位置的夹紧固定孔,通过操作炳转动顶紧柱,使顶紧柱顶紧驱动桥总成,多个夹紧组件从不同方向和高度顶紧驱动桥总成,可以将顶紧驱动桥总成固定在底座上。顶紧柱顶紧驱动桥总成的同时,反作用力将支撑柱压紧在夹紧固定孔内,避免其上下滑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块为V型块结构。V型块结构可用时支撑轴组件的轴线自动对准,保证安装精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块包括支撑块、第一半块和第二半块,第一半块上设有第一斜面,第二半块上设有第二斜面,支撑块与移动台固定,第一半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块上,第二半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块上,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对设置,第一半块、第二半块和支撑块形成V型块结构。第一定位块长时间使用后,会由于磨损导致精度下降。上述结构中第一半块上的螺栓孔略大于螺栓的公称直径,第二半块上的螺栓孔略大于螺栓的公称直径,所述结构可以对第一定位块的V型块结构进行调整,保证第一定位的定位精度。作为优选,还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固定块、伸缩件和加热线圈,滑动件固定在底座滑动固定上,伸缩件与固定块滑动连接,加热线圈固定在伸缩件上。由于在组装时采用加热线圈对支撑轴组件进行加热的时间相对较长,采用常规的手持热线圈的方式造成,工人容易疲劳,且在夹持过程中加热线圈容易晃动,造成加热不均匀。所述技术方案将加热线圈集成到了组装平台上,加热过程不需要手持加热线圈,解决了上述问题。使用时,将伸缩件伸出,使加热线圈对准支撑轴组件需要加热的部分,再将移动台稍向前移动,使支撑轴组件需要加热的部分位于加热线圈内;加热完成后,将移动台稍向后移动,将伸缩件缩回,再将加热好的支撑轴组件套设在驱动桥总成的轴端上。作为优选,还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滑动件、伸缩件和加热线圈,滑动件与底座滑动连接,伸缩件与滑动件滑动连接,加热线圈固定在滑动件上;滑动件的滑动方向与移动台的平移方向相同,伸缩件的滑动方向与滑动件的滑动方向垂直且水平。由于在组装时采用加热线圈对支撑轴组件进行加热的时间相对较长,采用常规的手持热线圈的方式造成,工人容易疲劳,且在夹持过程中容易晃动加热线圈,造成加热不均匀。所述技术方案将加热线圈集成到了组装平台上,容易加热过程不需要手持解决了上述问题。使用时,将伸缩件伸出,使加热线圈对准支撑轴组件需要加热的部分,再将滑动件稍向后移动,使支撑轴组件需要加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导轨和移动台,所述导轨固定在底座上,移动台下方设有与导轨适配的滑块,滑块与移动台固定,移动台通过导轨和滑块结构与底座滑动连接;移动台上方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与移动台固定;底座上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与底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导轨和移动台,所述导轨固定在底座上,移动台下方设有与导轨适配的滑块,滑块与移动台固定,移动台通过导轨和滑块结构与底座滑动连接;移动台上方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与移动台固定;底座上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与底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定位块的数量为2个,2个第一定位块沿移动台的滑动方向依次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定位块的数量为2个,2个第二定位块沿移动台的滑动方向依次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组装平台,其特征是,还包括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支撑柱、顶紧柱和操作炳,顶紧柱与支撑柱螺纹连接,操作炳设置在顶紧柱的一端上,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个夹紧固定孔,支撑柱与夹紧固定孔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吨位叉车驱动桥与支撑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龚志才,何柳洋,王红林,段坤祥,邵勤伟,陈将华,苏景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