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68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部的检测模块,检测模块设置为检测线圈,用于检测保护层厚度,并对应输出厚度检测信号;机壳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轮组,滚轮组包括滚轮、导轨槽和导杆,滚轮上开设有导轨槽,导轨槽卡在导杆上,导杆为金属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滚轮组的设置,由于滚轮上开设导轨槽,导轨槽以导杆为导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检测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可以先将导杆沿着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弯折,在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异形导轨,此时便可移动滚轮,使得滚轮带动机壳沿着异形导轨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不规则的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

A detection structure for the protective layer of deformed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筋扫描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钢筋保护层,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在耐久性设计中,如无特殊标明,这一保护层应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为了保护钢筋不被锈蚀并且保证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结构强度。一般在建筑施工完毕之后,会由第三方通过钢筋保护层检测仪对保护层的厚度进行检测,工作人员手持检测仪沿混凝土表面移动,并通过检测仪内的检测线圈实现对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然而,在工程实际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有规则的平面状,又有不规则的异形状;而现有技术常用的钢筋保护层测定仪通常包括机壳、显示面板、把手、以及安装在机壳前后两端的滚轮,由于前后两端的滚轮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得现有大多数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只能沿着规则的平面状钢筋混凝土结构移动检测,在遇到不规则的异形状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由于前后滚轮距离较大,而直接以机壳底部接触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则容易因摩擦较大而造成机壳的磨损,进而影响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通过滚轮组的移动,避免机壳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直接接触,同时滚轮沿着贴在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异形导轨移动,可以实现对不规则的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部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设置为检测线圈,用于检测保护层厚度,并对应输出厚度检测信号;所述机壳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滚轮、导轨槽和导杆,所述滚轮上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导轨槽卡在导杆上,所述导杆为金属软管。优选的,所述导轨槽位于滚轮的中部,且所述导轨槽沿着滚轮表面周向设置,所述导轨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导杆的外径。优选的,所述机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机壳的长度方向,所述导杆的一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机壳的另一侧,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导杆的外径。优选的,所述滚轮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转动块一端的安装槽内,所述转动块的另一端通过阻尼转轴转动安装在两块安装耳之间,所述安装耳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机壳的沿长度方向的侧边外壁上。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移动轮组,所述移动轮组包括履带轮和履带,所述履带轮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机壳的前后两端,所述履带套装在履带轮上。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前端设置有记号组件,所述记号组件包括限位框和记号笔,所述限位框的一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机壳的前端,所述记号笔上套装有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位于限位框的上方,且所述上限位板与限位框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下限位板位于限位框的下方,所述记号笔的笔头位于下限位板的下方。优选的,所述机壳顶部前端设置有显示面板,所述机壳顶部一体成型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显示面板之间布置有多个按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通过滚轮组的设置,由于滚轮上开设导轨槽,导轨槽以导杆为导轨,从而使得本技术在检测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可以先将导杆沿着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弯折,在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异形导轨,此时便可移动滚轮,使得滚轮带动机壳沿着异形导轨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不规则的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2)通过采用履带作为机壳前后的移动结构,由于履带相较于传统的滚轮具有更好的通过性,能够有效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一些凹陷或凸起的障碍,从而有利于提高本技术移动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3)通过记号组件的设置,将记号笔限制在机壳的前端,检测过程中,直接按压记号笔即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打上标记,操作简单方便,同时有利于减小手持记号笔标记时产生的人为误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整体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整体示意图之二;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机壳;2、把手;3、按键;4、显示面板;5、移动轮组;6、履带轮;7、履带;8、限位框;9、弹簧;10、记号笔;11、上限位板;12、下限位板;13、滚轮组;14、安装耳;15、转动块;16、滚轮;17、导轨槽;18、导杆;19、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3,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包括机壳1以及设置在机壳1内部的检测模块,检测模块设置为检测线圈,用于检测保护层厚度,并对应输出厚度检测信号;机壳1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轮组13,滚轮组13包括滚轮16、导轨槽17和导杆18,滚轮16上开设有导轨槽17,导轨槽17卡在导杆18上,导杆18为金属软管。参照图1-2,机壳1顶部前端设置有显示面板4,机壳1顶部一体成型有把手2,把手2与显示面板4之间布置有多个按键3。参照图1-3,导轨槽17位于滚轮16的中部,且导轨槽17沿着滚轮16表面周向设置,导轨槽17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导杆18的外径。参照图2-3,机壳1上开设有通孔19,通孔19的轴线垂直于机壳1的长度方向,导杆18的一端贯穿通孔19,并延伸至机壳1的另一侧,通孔19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导杆18的外径。参照图1-2,滚轮16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转动块15一端的安装槽内,转动块15的另一端通过阻尼转轴转动安装在两块安装耳14之间,安装耳14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机壳1的沿长度方向的侧边外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组13的设置,由于滚轮16上开设导轨槽17,导轨槽17以导杆18为导轨,从而使得本技术在检测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可以先将导杆18沿着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弯折,在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异形导轨,此时便可移动滚轮16,使得滚轮16带动机壳1沿着异形导轨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不规则的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参照图1-2,机壳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移动轮组5,移动轮组5包括履带轮6和履带7,履带轮6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机壳1的前后两端,履带7套装在履带轮6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履带7作为机壳1前后的移动结构,由于履带7相较于传统的滚轮16具有更好的通过性,能够有效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一些凹陷或凸起的障碍,从而有利于提高本技术移动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参照图1-2,机壳1的前端设置有记号组件,记号组件包括限位框8和记号笔10,限位框8的一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机壳1的前端,记号笔10上套装有上限位板11和下限位板12,上限位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包括机壳(1)以及设置在机壳(1)内部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设置为检测线圈,用于检测保护层厚度,并对应输出厚度检测信号;所述机壳(1)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轮组(13),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13)包括滚轮(16)、导轨槽(17)和导杆(18),所述滚轮(16)上开设有导轨槽(17),所述导轨槽(17)卡在导杆(18)上,所述导杆(18)为金属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包括机壳(1)以及设置在机壳(1)内部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设置为检测线圈,用于检测保护层厚度,并对应输出厚度检测信号;所述机壳(1)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轮组(13),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13)包括滚轮(16)、导轨槽(17)和导杆(18),所述滚轮(16)上开设有导轨槽(17),所述导轨槽(17)卡在导杆(18)上,所述导杆(18)为金属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槽(17)位于滚轮(16)的中部,且所述导轨槽(17)沿着滚轮(16)表面周向设置,所述导轨槽(17)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导杆(18)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开设有通孔(19),所述通孔(19)的轴线垂直于机壳(1)的长度方向,所述导杆(18)的一端贯穿通孔(19),并延伸至机壳(1)的另一侧,所述通孔(19)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导杆(18)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6)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转动块(15)一端的安装槽内,所述转动块(15)的另一端通过阻尼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林雷炎生谢卫庆吴翠红何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光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