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41641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方法,包括:确定检测点,在检测点附近布置检测网格;在其中一个检测点下方布置发射探头;将接收探头按照检测点所对应的检测网格进行移动扫描,直到找到最小值的位置;在下一个检测点重复,直到全部测点完成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选择的检测点均是按照规范要求确定,检测的有效性明显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了检测点网格,操作有序性和简便性提高,可有效降低经验在传统检测中的所起的作用,可操作性明显增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检测点布置规范,检测针对性强,检测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方法及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技术。
技术介绍
楼板厚度对工程结构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楼板厚度检测在工程质量检中是必检项目之一。常见检测现浇楼板的方法有:钢卷尺检测法、水准仪检测法、电磁原理检测法。电磁原理检测法是基于电磁波运动学、动力学和现代电子技术。楼板厚度检测仪主要由信号发身,接收、信号处理、信号示意等单元组成,是一种简单、方便而又准确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误差在±2mm,小于规范中提到的用尺子测量的误差,应用于检验机构在受委托时进行的验收性检验。楼板测厚仪是采用电磁原理进行无损检测的仪器,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表面和底面,发射探头发出电磁信号,接收探头接收经衰减的磁场信号,仪器处理后得到楼板厚度检测值测厚方法。现有技术中,采用楼板测厚仪来测量楼板厚度,通常是盲测,即对选定的楼面板,抽取不少于5个测区进行检测,5个测区分布于楼板上,其中4个测区分别设在跨板的四分之一的纵横交点处,另一个在板的中央,如图1所示。按照上述传统方法进行检测,会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由于楼板上下无法进行点对点进行检测,按规范要求的检测点无法进行检测,不一定是最短距离,从而无法对楼板进行评价。(2)在上述方法中,检测点不是规范要求的点,主要原因是发射探头发出电磁信号的位置不一定是规范要求的测点位置,即使检测点设置在规范检测点的附近,也不能保证发射探头发出电磁信号的位置,恰好是测点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检测点,在检测点附近布置检测网格;(2)在其中一个检测点下方布置发射探头;(3)将接收探头按照检测点所对应的检测网格进行移动扫描,移动过程中,显示出厚度值时,说明发射探头已位于接收探头下方直径50cm的范围内,此时把探头紧贴楼板底面,在左右缓慢移动探头,使屏幕上厚度值逐渐减小,直到找到最小值的位置,则该位置正好位于接收探头正下方,显示的厚度值即为该测点的楼板厚度;(4)在下一个检测点重复步骤(3),直到全部测点完成检测。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结构,该检测结构包括待检测楼板,待检测楼板上设置检测网格,检测网格包括所有已确定的检测点和检测点附近的检测路径;待检测楼板下方设置有发射探头,待检测楼板上方设有接收探头,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均为电磁测距探头,其中接收探头为移动探头,接收探头连接至显示屏,能够实时显示接收探头和发射探头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地,检测点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350mm。进一步地,发射探头的发射面大于接收探头的接收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选择的检测点均是按照规范要求确定,检测的有效性明显提高。(2)本专利技术设置了检测点网格,操作有序性和简便性提高,可有效降低经验在传统检测中的所起的作用,可操作性明显增强。(3)本专利技术的检测点布置规范,检测针对性强,检测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的检测点分布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检测过程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检测过程的平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检测网格图。图中标号:待检测楼板1,检测网格2,检测点3,检测路径4,发射探头5,接收探头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阐述,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结构,该检测结构包括待检测楼板1,待检测楼板上设置检测网格2,检测网格2包括所有已确定的检测点3和检测点附近的检测路径4;检测点3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350mm,待检测楼板1下方设置有发射探头5,待检测楼板1上方设有接收探头6,发射探头5的发射面大于接收探头6的接收面,这样,接收探头6在初步探索的时候能够进入到发射探头5的发射面内,从而便于进一步提升,发射探头5和接收探头6均为电磁测距探头,其中发射探头5和接收探头6均为可移动探头,接收探头5可以连接至显示屏,能够实时显示接收探头6和发射探头5之间的间距。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检测点,在检测点附近布置如图4所示的检测网格,检测网格包含规范要求的检测点和检测点附近的检测路径;(2)在其中一个检测点下方布置发射探头,发射探头放置在检测点下方,但不固定;(3)将接收探头按照检测点所对应的检测网格进行移动扫描,首先将接收探头放置在如图中①所示的位置进行扫描,并在附近缓慢移动,直到屏幕上显示出厚度值时(<350mm),然后,将接收探头按照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至如图中②所示的位置,如果屏幕上显示出厚度值<120mm时,说明发射探头(即①位置)已位于接收探头下方直径50cm的范围内,此时,继续按照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接收探头,直至图中所示的③同时,把发射探头紧贴楼板底面,在左右慢慢移动探头,使屏幕上厚度值逐渐减小,直到找到最小值的位置,则该位置正好位于接收探头正下方,图中③的位置,显示的厚度值即为该测点的楼板厚度。(4)在下一个检测点重复步骤(3),直到全部测点完成检测。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打破了传统检测方法中的定点检测,通过网格的形式来布置检测点和检测路径,检测更加全面,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移动进行校对,相比较固定探头固定的情况下,更容易测准检测点的准确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1)确定检测点,在检测点附近布置检测网格;/n(2)在其中一个检测点下方布置发射探头;/n(3)将接收探头按照检测点所对应的检测网格进行移动扫描,移动过程中,显示出厚度值时,说明发射探头已位于接收探头下方直径50cm的范围内,此时把探头紧贴楼板底面,在左右缓慢移动探头,使屏幕上厚度值逐渐减小,直到找到最小值的位置,则该位置正好位于接收探头正下方,显示的厚度值即为该测点的楼板厚度;/n(4)在下一个检测点重复步骤(3),直到全部测点完成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检测点,在检测点附近布置检测网格;
(2)在其中一个检测点下方布置发射探头;
(3)将接收探头按照检测点所对应的检测网格进行移动扫描,移动过程中,显示出厚度值时,说明发射探头已位于接收探头下方直径50cm的范围内,此时把探头紧贴楼板底面,在左右缓慢移动探头,使屏幕上厚度值逐渐减小,直到找到最小值的位置,则该位置正好位于接收探头正下方,显示的厚度值即为该测点的楼板厚度;
(4)在下一个检测点重复步骤(3),直到全部测点完成检测。


2.一种现浇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翠吴为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邦科特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