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内汽提管式冷凝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611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高效内汽提管式冷凝器装置,包括下壳体和位于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固接有下封头,所述曝气盘的下表面设有水平的汽提分隔板,所述紫外杀菌灯贴合安装在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在上壳体内设置若干安有散热翅片并且呈U形结构设置的冷凝管,改善了末效二次蒸汽的汽提效果,在换热冷凝过程中,对末效二次蒸汽中的污染物进行充分冷凝,通过在连接壳体内设置曝气盘,在下壳体内设置紫外杀菌灯,配合臭氧发生器,有效降低了二次冷凝水的COD值,改善了冷凝水质量,满足了二次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的要求,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进而节约了企业后续重污冷凝水继续处理成本。

An efficient inner stripping tube cond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内汽提管式冷凝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蒸发系统的冷凝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内汽提管式冷凝器装置。
技术介绍
冷凝器在化工及制浆造纸行业被广泛应用,主要用来通过热交换回收热能或冷凝污染的二次蒸汽,在节能减排方面起重要的作用。蒸发系统的冷凝器作为蒸发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主要应用冷凝蒸发系统末效的二次蒸汽,及保证整个蒸发系统的真空度。在蒸发系统运行过程中,末效二次蒸汽含污染物较多,现有的冷凝器装置在换热冷凝过程中,末效二次蒸汽中的污染物冷凝不充分,而且污染物溶解在二次冷凝水中无法降解减少,使得二次冷凝水COD值显著增高,影响冷凝水质量,不能满足二次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的要求,造成环境污染,进而增加了企业后续重污冷凝水继续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内汽提管式冷凝器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内汽提管式冷凝器装置,包括下壳体和位于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固接有下封头,所述下封头上竖直安有与所述下壳体内部连通的出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内汽提管式冷凝器装置,包括下壳体(1)和位于下壳体(1)上方的上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固接有下封头(20),所述下封头(20)上竖直安有与所述下壳体(1)内部连通的出液管(19),所述上壳体(10)的顶端固接有上封头(13),所述上封头(13)上连有出气管,所述出液管(19)和所述出气管的管道上安有阀门,所述上壳体(10)的底部与所述下壳体(1)的顶端之间固接有连接壳体(8),所述连接壳体(8)与所述上壳体(10)、所述下壳体(1)的连接端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体(10)内并列设有若干呈U形结构设置的冷凝管(11),所述冷凝管(11)的上部通过上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内汽提管式冷凝器装置,包括下壳体(1)和位于下壳体(1)上方的上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固接有下封头(20),所述下封头(20)上竖直安有与所述下壳体(1)内部连通的出液管(19),所述上壳体(10)的顶端固接有上封头(13),所述上封头(13)上连有出气管,所述出液管(19)和所述出气管的管道上安有阀门,所述上壳体(10)的底部与所述下壳体(1)的顶端之间固接有连接壳体(8),所述连接壳体(8)与所述上壳体(10)、所述下壳体(1)的连接端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体(10)内并列设有若干呈U形结构设置的冷凝管(11),所述冷凝管(11)的上部通过上安装架(14)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0)的内壁上部,所述冷凝管(11)的下部通过下安装架(15)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0)的内壁下部,位于所述上安装架(14)和所述下安装架(15)之间的所述冷凝管(11)的外壁上由上到下安有若干散热翅片(12),相邻所述冷凝管(11)的竖直管通过倒U形管连接,最左侧所述冷凝管(11)的左侧竖直管贯穿所述上封头(13)与外界冷凝液存储装置连接,最右侧所述冷凝管(11)的右侧竖直管贯穿所述上封头(13)与外界冷凝液制冷设备连接,所述连接壳体(8)的外侧壁上横向安有与所述连接壳体(8)的内部连通的二次蒸汽进管(6),所述二次蒸汽进管(6)的管道上安有进管阀门(7),所述二次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浩毕旺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恒脉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