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属于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包括:罐体、第一转轴和固定件;罐体顶部开设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罐体内,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一磨盘,第一转轴上位于第一磨盘的下方固定有扰流件;固定件位于进料口的下方且一端与罐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间隔围设在第一转轴上,固定件的底面与第一磨盘配合研磨;由进料口添加的药剂借助固定件引导至固定件与第一转轴的间隙处,由经固定件与第一转轴的研磨最终在扰流件的扰动下喷淋至罐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无需对固态药剂进行预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扰流件的扰流作用保证了药剂的充分混合。
Reaction kettle solvent spr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物化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中,经常需要向反应釜内投入固体物质和液体,为了能够将不同的物质进行充分的混合,往往通过采用安装喷淋器的方法将液体喷淋至罐体内,虽然大多生产过程中先投入固体物质后喷淋液体,但由于化学反应的特殊性,以及对罐体内物质浓度的调整,往往需要在反应过程中再次添加固体物质。后续加入的固体物质若直接投入罐体内很难保证物质的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旨在解决在加入固态药剂前需对其进行预处理,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无法保证物质进行充分混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包括:罐体,顶部开设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一磨盘,所述第一转轴上位于所述第一磨盘的下方固定有扰流件;和固定件,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下方且一端与所述罐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间隔围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固定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磨盘配合研磨;由所述进料口添加的药剂借助所述固定件引导至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转轴的间隙处,由经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转轴的研磨最终在所述扰流件的扰动下喷淋至所述罐体内。进一步地,所述扰流件包括:转动盘,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和多个扰流叶片,均匀设置在所述转动盘的周向上,且所述扰流叶片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磨盘截面积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靠近所述扰流件的方向上递增。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导料槽件,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下方,一端与所述罐体固定连接;容纳槽件,与所述导料槽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且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形成容纳腔;和第二磨盘,与所述容纳槽件的固定设置,且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磨盘的上表面配合研磨;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磨盘与所述第一磨盘之间的研磨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上螺纹连接有转动套和所述第一磨盘,所述转动套抵接在所述第一磨盘远离所述第二磨盘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还包括:第二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罐体的轴线上,所述第二转轴延伸至所述罐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转轴上螺旋固定有旋叶;和导料筒,同轴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导料筒的外壁与所述罐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导料筒的内壁与所述旋叶间隙配合;所述罐体内的物料借助所诉旋叶的旋转作用,提升至所述旋叶的顶部,并由所述导料筒与所述罐体之间的间隙滑落至所述罐体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导料筒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罐体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之间形成物料流通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导料筒和所述罐体的内壁均涂覆有铁氟龙涂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上位于所述旋叶之间螺旋固定有间距相同的搅拌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罐体的轴线设置,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罐体的轴线倾斜设置。本技术提供的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在罐体的顶部开设有向罐体内加药剂的进料口,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罐体内,并且在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一磨盘,固定件一端与罐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间隔围设在第一转轴上。加入的药剂由位于进料口下方的固定件引导至固定件与第一转轴的间隙处,并由固定件的底面与第一磨盘进行配合研磨,研磨完成后在位于第一磨盘下方扰流件的作用下喷淋至罐体内,混合完成的物料由在罐体底部设置的出料口排出。该装置不仅能够对液体进行喷淋,并且加入的固态药剂能够在第一磨盘和固定件研磨的作用下,破碎为固态颗粒,并在扰流件的作用下喷洒至罐体内,无需在加入固态药剂前对其进行预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扰流件的扰流作用保证了药剂的充分混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1的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1的容纳槽件和第二磨盘与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2的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2的容纳槽件和第二磨盘与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101、进料口;102、出料口;2、第一转轴;201、第一磨盘;3、扰流件;301、转动盘;302、扰流叶片;4、固定件;401、导料槽件;402、容纳槽件;403、第二磨盘;5、第二转轴;501、旋叶;6、导料筒;7、连接杆;8、转动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进行说明。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包括:罐体1、第一转轴2和固定件4;罐体1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0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02;第一转轴2转动连接在罐体1内,第一转轴2上固定有第一磨盘201,第一转轴2上位于第一磨盘201的下方固定有扰流件3;固定件4位于进料口101的下方且一端与罐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间隔围设在第一转轴2上,固定件4的底面与第一磨盘201配合研磨;由进料口101添加的药剂借助固定件4引导至固定件4与第一转轴2的间隙处,由经固定件4与第一转轴2的研磨最终在扰流件3的扰动下喷淋至罐体1内。本技术提供的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在罐体1的顶部开设的进料口101向罐体1内加药剂,第一转轴2转动连接在罐体1内,并且在第一转轴2上固定有第一磨盘201,固定件4一端与罐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间隔围设在第一转轴2上,加入的药剂由位于进料口101下方的固定件4引导至固定件4与第一转轴2的间隙处,并由固定件4的底面与第一磨盘201进行配合研磨,研磨完成后在位于第一磨盘201下方扰流件3的作用下喷淋至罐体1内,混合完成的物料由在罐体1底部设置的出料口102排出。该装置不仅能够对液体进行喷淋,并且加入的固态药剂能够在第一磨盘201和固定件4研磨的作用下,破碎为固态颗粒,并在扰流件3的作用下喷洒至罐体1内,无需在加入固态药剂前对其进行预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扰流件3的扰流作用保证了药剂的充分混合。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扰流件3包括:转动盘301和多个扰流叶片302;转动盘301套设在第一转轴2上;多个扰流叶片302均匀设置在转动盘301的周向上,且扰流叶片302与第一转轴2的轴线倾斜设置。第一转轴2由第一电机固定连接,转动盘301可随第一转轴2一起转动,由固定件4的底面与第一磨盘201研磨完成的药剂在重力和扰流件3的吸力的共同作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罐体,顶部开设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n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一磨盘,所述第一转轴上位于所述第一磨盘的下方固定有扰流件;和/n固定件,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下方且一端与所述罐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间隔围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固定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磨盘配合研磨;/n由所述进料口添加的药剂借助所述固定件引导至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转轴的间隙处,由经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转轴的研磨最终在所述扰流件的扰动下喷淋至所述罐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顶部开设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一磨盘,所述第一转轴上位于所述第一磨盘的下方固定有扰流件;和
固定件,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下方且一端与所述罐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间隔围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固定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磨盘配合研磨;
由所述进料口添加的药剂借助所述固定件引导至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转轴的间隙处,由经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转轴的研磨最终在所述扰流件的扰动下喷淋至所述罐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包括:
转动盘,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和
多个扰流叶片,均匀设置在所述转动盘的周向上,且所述扰流叶片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盘截面积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靠近所述扰流件的方向上递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釜溶剂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导料槽件,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下方,一端与所述罐体固定连接;
容纳槽件,与所述导料槽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且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形成容纳腔;和
第二磨盘,与所述容纳槽件的固定设置,且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磨盘的上表面配合研磨;
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磨盘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国柱,张晓云,刘学彬,王凤云,刘楠楠,郭艳红,牛延忠,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精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