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搅拌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965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搅拌器反应釜,包括支撑腿、第一电机、外壳、第一搅拌杆、内胆、第一螺旋叶片、电热器、橡胶刷、第二搅拌杆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以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进行充分搅拌,解决了搅拌效率低,搅拌不够充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分别对固体和液体的原料进行搅拌反应,无需购置多台设备,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水泵从水箱中抽取水进入内胆进行冲洗,再通过内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搅拌杆上的橡胶刷进行对内壁刮刷,实现了自动清洗的功能,提高了清理的效率。

A double agitator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搅拌器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搅拌反应釜
,特别涉及一种双搅拌器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生产型用户和各种科研实验项目的研究,用来完成水解、中和、结晶、蒸馏、蒸发、储存、氢化、烃化、聚合、缩合、加热混配、恒温反应等工艺过程的容器,大多数的化学反应发生时都需要将反应釜内的反应原料混合均匀,目前大多数反应釜内只设有一根搅拌轴,在搅拌轴上只设一个搅拌叶片,虽然在反应釜内设有搅拌装置能够实现反应釜内反应原料的搅拌,但是现有的设置了搅拌装置的反应釜内原料的搅拌效率低,搅拌不够充分,使得反应原料不能反应完全,造成反应原料的浪费,使得产品的收率低,从而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且搅拌完毕后不利于清洗,且市面上对固体和液体的原料搅拌时,需要购置不同的设备,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搅拌器反应釜,解决原料的搅拌效率低,搅拌不够充分,使得反应原料不能反应完全,造成反应原料的浪费,且搅拌完毕后不利于清洗,且市面上对固体和液体的原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搅拌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腿(1)、第一电机(2)、外壳(3)、第一搅拌杆(4)、内胆(5)、第一螺旋叶片(6)、电热器(7)、橡胶刷(8)、第二搅拌杆(9)、第二螺旋叶片(10)、液态料入口(11)、第一阀门(12)、固态料入口(13)、第二电机(14)、第二阀门(15)、水箱(16)、第一管道(17)、第一水泵(18)、第二管道(19)、第二水泵(20)、温度计(21)、固态料出口(22)和第三阀门(23);/n所述外壳(3)底部两端连接有数个支撑腿(1);/n所述外壳(3)腔室内部设有内胆(5);/n所述外壳(3)底部中间设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轴上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搅拌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腿(1)、第一电机(2)、外壳(3)、第一搅拌杆(4)、内胆(5)、第一螺旋叶片(6)、电热器(7)、橡胶刷(8)、第二搅拌杆(9)、第二螺旋叶片(10)、液态料入口(11)、第一阀门(12)、固态料入口(13)、第二电机(14)、第二阀门(15)、水箱(16)、第一管道(17)、第一水泵(18)、第二管道(19)、第二水泵(20)、温度计(21)、固态料出口(22)和第三阀门(23);
所述外壳(3)底部两端连接有数个支撑腿(1);
所述外壳(3)腔室内部设有内胆(5);
所述外壳(3)底部中间设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4),所述第一搅拌杆(4)沿伸至内胆(5)腔室内,所述第一搅拌杆(4)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叶片(6);
所述外壳(3)上表面中间设有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上端设有水箱(16);
所述第二电机(14)左侧设有固态料入口(13),所述固态料入口(13)上端设有第二阀门(15),所述固态料入口(13)与内胆(5)左侧上端固定连通;
所述第二电机(14)右侧设有第一管道(17),所述第一管道(17)上端与水箱(16)固定连通,下端与内胆(5)右侧上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一管道(17)中还连接有第一水泵(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元涂兴宝张诗涵
申请(专利权)人:如皋市雨润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