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挂钩
,具体是一种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挂钩连接装置是两部件连接的常用结构,比如车辆厢体的连接、安全带的连接、书包背带的连接等,但目前的挂钩存在对中性差、结构笨重、受重物易脱落、自锁性差等缺点,为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本专利技术实现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包括上盖Ⅰ、底座Ⅰ、回转体Ⅰ、上盖Ⅱ、底座Ⅱ、回转体Ⅱ、弹簧Ⅰ、弹簧Ⅱ,所述上盖Ⅰ和上盖Ⅱ、底座Ⅰ和底座Ⅱ、回转体Ⅰ和回转体Ⅱ、弹簧Ⅰ和弹簧Ⅱ具有相同的结构和配合关系,所述底座Ⅰ上设置有导轨、耳座、导向槽、环型导轨、弯槽和直槽结构,且通过导轨与底座Ⅱ的导向槽移动副配合,通过导向槽与底座Ⅱ的导轨移动副配合,从而实现底座Ⅰ和底座Ⅱ的配合和分离,所述回转体Ⅰ设置有回转环、支座和回转槽,所述弹簧Ⅰ一端与耳座连接,一端与支座连接,所述回转槽可以与环型导轨转动副配合。作为优选,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包括上盖Ⅰ(1)、底座Ⅰ(2)、回转体Ⅰ(3)、上盖Ⅱ(4)、底座Ⅱ(5)、回转体Ⅱ(6)、弹簧Ⅰ(7)、弹簧Ⅱ(8),所述上盖Ⅰ(1)和上盖Ⅱ(4)、底座Ⅰ(2)和底座Ⅱ(5)、回转体Ⅰ(3)和回转体Ⅱ(6)、弹簧Ⅰ(7)和弹簧Ⅱ(8)具有相同的结构和配合关系,所述底座Ⅰ(2)上设置有导轨(201)、耳座(202)、导向槽(203)、环型导轨(204)、弯槽(205)和直槽(206)结构,且通过导轨(201)与底座Ⅱ(5)的导向槽移动副配合,通过导向槽(203)与底座Ⅱ(5)的导轨移动副配合,从而实现底座Ⅰ(2)和底座Ⅱ(5)的配合和分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式挂钩连接装置,包括上盖Ⅰ(1)、底座Ⅰ(2)、回转体Ⅰ(3)、上盖Ⅱ(4)、底座Ⅱ(5)、回转体Ⅱ(6)、弹簧Ⅰ(7)、弹簧Ⅱ(8),所述上盖Ⅰ(1)和上盖Ⅱ(4)、底座Ⅰ(2)和底座Ⅱ(5)、回转体Ⅰ(3)和回转体Ⅱ(6)、弹簧Ⅰ(7)和弹簧Ⅱ(8)具有相同的结构和配合关系,所述底座Ⅰ(2)上设置有导轨(201)、耳座(202)、导向槽(203)、环型导轨(204)、弯槽(205)和直槽(206)结构,且通过导轨(201)与底座Ⅱ(5)的导向槽移动副配合,通过导向槽(203)与底座Ⅱ(5)的导轨移动副配合,从而实现底座Ⅰ(2)和底座Ⅱ(5)的配合和分离,所述回转体Ⅰ(3)设置有回转环(301)、支座(302)和回转槽(303),所述弹簧Ⅰ(7)一端与耳座(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亮,何涛,李成,薛朝文,徐彬,陈国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