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枪进料压力稳定装置,包括稳压部和匀化部,所述稳压部包括上端开口的稳压槽,所述稳压槽内部固定设置溢流槽,所述稳压槽的侧壁设置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高度低于溢流槽的溢流高度,所述稳压槽底部设置安装通孔,所述匀化部包括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机构的匀化槽,所述匀化槽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溢流槽连通,所述管道内部串接泵体,所述匀化槽上端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竖直高度低于稳压槽的溢流孔,所述稳压槽的溢流孔与匀化槽的进料口之间设置连通的溢流管,本喷枪进料压力稳定装置采用溢流的方式,保证喷枪压力恒定且不会出现脉冲涌动,有效保证喷枪处压力恒定。
A pressure stabilizing device for spray gun f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枪进料压力稳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造粒粉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喷枪进料压力稳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造粒粉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研磨后的浆液通过喷枪造雾,在喷雾造粒塔内部进行造粒干燥,现有技术中,喷枪前端供料分为泵体直接供料和储料罐内浆料重力下落供料,采用泵体直接供料,由于泵体的自身结构原因,在供料过程中会出现脉冲涌动,造成喷枪压力出现脉冲波动,造成喷雾不均匀,而采用储料罐内浆料重力下落的方式供料,会因储料罐内浆液液面高度变化造成喷枪压力不恒定,从而造成前后喷雾粒度不均匀,影响产品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喷枪进料压力稳定装置,保证喷枪压力恒定且不会出现脉冲涌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喷枪进料压力稳定装置,包括稳压部和匀化部,所述稳压部包括上端开口的稳压槽,所述稳压槽内部固定设置溢流槽,所述稳压槽的侧壁设置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高度低于溢流槽的溢流高度,所述稳压槽底部设置安装通孔;所述匀化部包括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机构的匀化槽,所述匀化槽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溢流槽连通,所述管道内部串接泵体,所述匀化槽上端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竖直高度低于稳压槽的溢流孔,所述稳压槽的溢流孔与匀化槽的进料口之间设置连通的溢流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匀化槽内部设置固定汲取口和浮动汲取口,所述固定汲取口和浮动汲取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匀化槽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固定汲取口与匀化槽的内壁底部固定,通过设置固定汲取口和浮动汲取口两个汲取口对匀化槽底层和上层的浆体同时汲取,使上层和下层的浆体同时进入稳压槽,保证造雾的浆体的匀化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匀化槽内部竖直布置光杆,所述光杆外部滑动安装浮囊,所述浮动汲取口与浮囊的下端固定安装,所述浮动汲取口与匀化槽的出料口之间的管道为波纹管,通过浮囊在浆体内部漂浮,带动浮动汲取口悬浮在浆体上层,从而完成对上层浆体的汲取,且采用光杆对浮囊的运动进行引导和限制,避免浮囊与匀化槽内部的搅拌装置发生干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泵体与稳压部之间的管道内部串接中间罐,所述中间罐内部通过隔板沿竖直方向分割为不少于两组的独立腔体,所述腔体侧壁的上下端均设置连通腔体内部的通孔,且上端通孔与腔体顶壁之间相距10-20cm,相邻腔体接近的通孔之间设置连通的侧边连通管,最底部腔体的下端通孔与泵体连通,最上端腔体上端的通孔与稳压部连通,所述腔体内部均设置搅拌装置,通过设置中间罐的方式,使浆体在传输过程中被搅拌匀化,保证进入稳压部的浆体一致性,且采用多个腔体进行搅拌,有助于缓解泵体传输造成的脉冲涌动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间罐内部的搅拌装置包括沿竖直轴线旋转的螺旋形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输入轴端部固定设置电机,通过设置螺旋形的搅拌叶,满足中间罐内浆体的上下翻搅,促使搅拌均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喷枪进料压力稳定装置采用在稳压槽内部设置溢流槽的形式,通过溢流槽溢流的方式,消除泵体输送造成的脉冲涌动问题,且采用在稳压槽侧壁设置溢流孔的方式,通过溢流管回流,将稳压槽内超过溢流孔高度的浆体回流至匀化槽内,从而保证稳压槽内浆体液位高度稳定,从而保证稳压槽底部喷枪的压力恒定,保证喷枪造雾均匀,满足生产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间罐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图。图中:1稳压部、101稳压槽、102溢流槽、2匀化部、201浮囊、202波纹管、203匀化槽、204光杆、3泵体、4溢流管、5中间罐、501搅拌叶、502侧边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喷枪进料压力稳定装置,包括稳压部1和匀化部2,稳压部1包括上端开口的稳压槽101,稳压槽101内部固定设置溢流槽102,稳压槽101的侧壁设置溢流孔,溢流孔的高度低于溢流槽102的溢流高度,稳压槽101底部设置安装通孔;匀化部2包括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机构的匀化槽203,匀化槽203底部设置出料口,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溢流槽102连通,管道内部串接泵体3,匀化槽203上端设置进料口,进料口的竖直高度低于稳压槽101的溢流孔,稳压槽101的溢流孔与匀化槽203的进料口之间设置连通的溢流管4。匀化槽203内部设置固定汲取口和浮动汲取口,固定汲取口和浮动汲取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匀化槽203的出料口连通,固定汲取口与匀化槽203的内壁底部固定,通过设置固定汲取口和浮动汲取口两个汲取口对匀化槽203底层和上层的浆体同时汲取,使上层和下层的浆体同时进入稳压槽101,保证造雾的浆体的匀化度。匀化槽203内部竖直布置光杆204,光杆204外部滑动安装浮囊201,浮动汲取口与浮囊201的下端固定安装,浮动汲取口与匀化槽203的出料口之间的管道为波纹管202,通过浮囊201在浆体内部漂浮,带动浮动汲取口悬浮在浆体上层,从而完成对上层浆体的汲取,且采用光杆204对浮囊201的运动进行引导和限制,避免浮囊201与匀化槽203内部的搅拌装置发生干涉。泵体3与稳压部1之间的管道内部串接中间罐5,中间罐5内部通过隔板沿竖直方向分割为不少于两组的独立腔体,腔体侧壁的上下端均设置连通腔体内部的通孔,且上端通孔与腔体顶壁之间相距10-20cm,相邻腔体接近的通孔之间设置连通的侧边连通管502,最底部腔体的下端通孔与泵体3连通,最上端腔体上端的通孔与稳压部1连通,腔体内部均设置搅拌装置,通过设置中间罐5的方式,使浆体在传输过程中被搅拌匀化,保证进入稳压部1的浆体一致性,且采用多个腔体进行搅拌,有助于缓解泵体3传输造成的脉冲涌动问题。在浆体传输过程中,泵体3将浆液输送至中间罐5内部,从下至上依次填充满中间罐5,由于腔体的通孔均设置在侧壁,故当浆体充满中间罐5后,腔体上端高于通孔的部分会封存部分气体,由于气体可压缩,当泵体3产生脉冲涌动时,随气体的压缩,会减缓流体的波动,即抵消部分涌动,通过多级腔体内部气体的压缩作用,消减管道内浆体的脉冲涌动。中间罐5内部的搅拌装置包括沿竖直轴线旋转的螺旋形搅拌叶501,搅拌叶501的输入轴端部固定设置电机,通过设置螺旋形的搅拌叶501,满足中间罐5内浆体的上下翻搅,促使搅拌均匀。浮动汲取口和固定汲取口分别对匀化槽203底部和上层的浆体进行汲取,在泵体3的作用下,一同被运输到中间罐5内部,在中间罐5内,搅拌叶501将浆体上下翻搅,促使浆体混合均匀。在使用时:首先,将喷枪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枪进料压力稳定装置,包括稳压部(1)和匀化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部(1)包括上端开口的稳压槽(101),所述稳压槽(101)内部固定设置溢流槽(102),所述稳压槽(101)的侧壁设置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高度低于溢流槽(102)的溢流高度,所述稳压槽(101)底部设置安装通孔;/n所述匀化部(2)包括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机构的匀化槽(203),所述匀化槽(203)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溢流槽(102)连通,所述管道内部串接泵体(3),所述匀化槽(203)上端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竖直高度低于稳压槽(101)的溢流孔,所述稳压槽(101)的溢流孔与匀化槽(203)的进料口之间设置连通的溢流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枪进料压力稳定装置,包括稳压部(1)和匀化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部(1)包括上端开口的稳压槽(101),所述稳压槽(101)内部固定设置溢流槽(102),所述稳压槽(101)的侧壁设置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高度低于溢流槽(102)的溢流高度,所述稳压槽(101)底部设置安装通孔;
所述匀化部(2)包括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机构的匀化槽(203),所述匀化槽(203)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溢流槽(102)连通,所述管道内部串接泵体(3),所述匀化槽(203)上端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竖直高度低于稳压槽(101)的溢流孔,所述稳压槽(101)的溢流孔与匀化槽(203)的进料口之间设置连通的溢流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枪进料压力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化槽(203)内部设置固定汲取口和浮动汲取口,所述固定汲取口和浮动汲取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匀化槽(203)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固定汲取口与匀化槽(203)的内壁底部固定。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志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亚纳粉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