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塔出口烟囱烟气混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347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硫塔出口烟囱烟气混风装置,不但提高了烟气的换热效率、有效地降低了烟气升温热负荷,而且避免热空气喷到烟囱壁导致防腐材料被破坏。进风总管竖直设置;分布管路包括进风管路、分布管和中间连接管;进风管路包括进风分管,进风分管进口与进风总管连接;分布管包括带孔管、封板及配孔连接管;带孔管水平设置,进风分管的出口与带孔管的进口连接,带孔管上设置有带孔管风孔;封板固定在带孔管的出口处,将带孔管的出口封住;配孔连接管固定在封板上,并与带孔管连通;分布管为多根,呈辐射状分布,中间连接管位于这些分布管的中间,中间连接管与这些分布管的配孔连接管固定并连通。

Flue gas mixed air device at outlet chimney of desulfuriza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硫塔出口烟囱烟气混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硫塔出口烟囱烟气混风装置,用于烟气脱硫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力、钢铁、生化等行业烟气、尾气般都经过脱硫、脱销等处理设备,在烟气脱硫系统脱硫塔出口脱硫后的净烟气中,水汽基本处于饱和态、含湿量大,饱和烟气受温度较低的大气急剧冷却,烟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液态,从而使烟羽呈现出白色,形成白色烟羽,促进雾霾的形成,对市民生活及视觉造成困扰。随着国家环保治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多地陆续出台了烟羽消白的要求。为消除白烟,现有不管哪种消白技术都会在脱硫塔除雾器出口与烟囱之间设置烟气升温换热器,通过提升脱硫后净烟气的温度、进步对净烟气除湿,来解决烟气中水气凝结产生的“烟羽”视觉问题。但烟气中水汽为饱和态,含湿量大,烟气升温热负荷巨大,如果喷入烟囱的热烟气不能很好地与冷湿烟气混合均匀,将引起更大的升温热负荷的损失;且热空气直接往烟囱内喷吹,极易喷到烟囱壁导致防腐材料被破坏,引起整个脱硫系统的运行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脱硫塔出口烟囱烟气混风装置,不但提高了烟气的换热效率、有效地降低了烟气升温热负荷,而且避免热空气喷到烟囱壁导致防腐材料被破坏。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硫塔出口烟囱烟气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总管和分布管路;进风总管竖直设置;分布管路包括进风管路、分布管和中间连接管;进风管路包括进风分管,进风分管进口与进风总管连接;分布管包括带孔管、封板及配孔连接管;带孔管水平设置,进风分管的出口与带孔管的进口连接,带孔管上设置有带孔管风孔;封板固定在带孔管的出口处,将带孔管的出口封住;配孔连接管固定在封板上,并与带孔管连通;分布管为多根,呈辐射状分布,中间连接管位于这些分布管的中间,中间连接管与这些分布管的配孔连接管固定并连通。本技术所述的分布管路还包括进风套管,进风分管的出口通过进风套管与带孔管的进口连接。本技术所述的进风管路还包括进风管支架,进风分管安装在进风管支架上。本技术所述的分布管还包括配对法兰,进风分管的出口与带孔管的进口通过配对法兰固定在一起。本技术所述的带孔管风孔孔径为φ50mm,孔间距为80mm,相邻三个带孔管风孔呈等边三角形设置。本技术所述的配孔连接管上设置有配孔连接管风孔。本技术所述的中间连接管与分布管的配孔连接管采用螺栓连接固定。本技术所述的中间连接管上设置有中间连接管风孔。本技术所述的分布管为四根,呈十字状分布,中间连接管呈十字形。本技术所述的分布管路为两个,上下设置,两个分布管路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错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热风经由进风管路进入分布管,喷入烟囱下部,与烟气形成逆流混合,使冷烟气与热风充分混合,烟气的温度得到提升后均流地向烟囱扩散。在解决出口净烟气中水气凝结产生的“烟羽”问题的同时,不但提高了烟气的换热效率、有效地降低了烟气升温热负荷,而且避免热空气直接喷到烟囱壁导致防腐材料被破坏,保证脱硫装置的安全运行。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尤其对脱硫系统后期消白改造的项目非常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在脱硫塔排放烟囱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位于下方的分布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位于上方的分布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分布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包括进风总管1和分布管路13。进风总管1竖直设置。分布管路13包括进风管路、进风套管4、分布管和中间连接管7。进风管路包括进风分管2和进风管支架3。进风分管2水平设置,其进口与进风总管1连接。进风分管2安装在进风管支架3上。分布管包括配对法兰8、带孔管6、封板10及配孔连接管11。带孔管6水平设置,进风分管2的出口通过进风套管4与带孔管6的进口连接,并通过配对法兰8固定在一起。带孔管6上均匀设置有带孔管风孔5,带孔管风孔5孔径为φ50mm,孔间距为80mm,相邻三个带孔管风孔5呈等边三角形设置,使向下喷出的热空气对逆流而来的冷烟气均匀喷吹。安装好后,带孔管风孔5离开烟囱壁板至少200mm的距离,以避免热空气喷到烟囱壁导致防腐材料被破坏。封板10固定在带孔管6的出口处,将带孔管6的出口封住。配孔连接管11固定在封板10上,并与带孔管6连通。配孔连接管11上设置有配孔连接管风孔9。分布管为多根,呈辐射状分布,中间连接管7位于这些分布管的中间,中间连接管7与这些分布管的配孔连接管11采用螺栓连接固定并连通。中间连接管7解决了以15m/s的流速由除雾器出口向塔出口烟囱而来的烟气带给本装置的冲击而引起的分布管抖动问题,采用螺栓连接则是考虑到脱硫系统改造项目的脱硫塔塔内除雾器、阳极管等已安装到位,应避免塔内焊接,动火作业。中间连接管7上设置有中间连接管风孔12。本实施例中分布管为四根,呈十字状分布,中间连接管7呈十字形,这样从四个方向均匀进风,不但有利于冷烟气与热风的充分混合,且使烟囱均匀受力,结构性能更好。分布管与中间连接管7材质采用2205不锈钢或1.4529合金管道等防腐蚀材料,进风管路与进风套管4材质采用碳钢。本实施例中,分布管路13为两个,上下设置,形成一次混风与二次混风。两个分布管路13之间为水平方向45度错开,如此可从八个方向均匀进风,不但有利于冷烟气与热风的充分混合,且使烟囱均匀受力,结构性能更好。分布管路13通过进风管支架3安装在脱硫塔排放烟囱14内,位于两道烟囱圈梁之间,两个分布管路13在烟囱竖直方向的间距为1500mm。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1、将热风来源总管与进风总管1连接;2、进热风,将热风来源总管上相应阀门仪表打开。3、开启脱硫系统,除雾器出口净烟气通过本装置与热风形成逆流混合,使冷烟气与热风充分混合,烟气的温度得到提升后均流地向烟囱扩散,不但提高了烟气的换热效率、有效地降低了烟气升温热负荷,而且避免热空气直接喷到烟囱壁导致防腐材料被破坏,保证脱硫装置的安全运行。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塔出口烟囱烟气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总管和分布管路;进风总管竖直设置;分布管路包括进风管路、分布管和中间连接管;进风管路包括进风分管,进风分管进口与进风总管连接;分布管包括带孔管、封板及配孔连接管;带孔管水平设置,进风分管的出口与带孔管的进口连接,带孔管上设置有带孔管风孔;封板固定在带孔管的出口处,将带孔管的出口封住;配孔连接管固定在封板上,并与带孔管连通;分布管为多根,呈辐射状分布,中间连接管位于这些分布管的中间,中间连接管与这些分布管的配孔连接管固定并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塔出口烟囱烟气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总管和分布管路;进风总管竖直设置;分布管路包括进风管路、分布管和中间连接管;进风管路包括进风分管,进风分管进口与进风总管连接;分布管包括带孔管、封板及配孔连接管;带孔管水平设置,进风分管的出口与带孔管的进口连接,带孔管上设置有带孔管风孔;封板固定在带孔管的出口处,将带孔管的出口封住;配孔连接管固定在封板上,并与带孔管连通;分布管为多根,呈辐射状分布,中间连接管位于这些分布管的中间,中间连接管与这些分布管的配孔连接管固定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出口烟囱烟气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布管路还包括进风套管,进风分管的出口通过进风套管与带孔管的进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出口烟囱烟气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管路还包括进风管支架,进风分管安装在进风管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出口烟囱烟气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布管还包括配对法兰,进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亚萍杨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